logo资料库

2012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B.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2 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B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 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是【】 A.夸美纽斯 B.维果斯基 C.卡普杰列夫 D.赫尔巴特 2.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鲁利亚 3.操作性条件发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华生 D.斯金纳 4.布鲁纳提出的新知识学习过程不包括【】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的转化 C.知识的评价
D.知识的运用 5.先行组织者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说明性组织者和【】 A.概括性组织者 B.比较性组织眷 C.论证性组织者 D.提纲性组织者 6.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潘菽 B.朱智贤 C.冯忠良 D.陈鹤琴 7.提出开放课堂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马斯洛 C.罗洛•梅 D.韦伯 8.知识应用的过程不包括【】 A.审题 B.比较 C.解析 D.类化 9.问题解决过程中,寻求解答的一般途径包括算法式和【】
A.启发式 B.提取式 C.分析式 D.综合式 10.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 A.加涅 B.霍尔 C.维果斯基 D.弗拉维尔 11.提出知觉一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克拉蒂 B.辛普森 C.蔡斯 D.维尔福德 12.动作技能形成的第二阶段是【】 A.认知阶段 B.练习阶段 C.联系形成阶段 D.自动化阶段 13.迁移的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贾德 B.苛勒
C.里德 D.罗斯 14.提出“应用智力”培养方案的心理学家是【】 A.斯皮尔曼 B.推孟 C.加德纳 D.斯腾伯格 15.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奥斯古德 C.柯尔伯格 D.维果茨基 16.在下列矫正学生不良心理与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主义方法的是【】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代币迁移法 D.系统脱敏法 17.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不包括【】 A.认知内驱力 B.情感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18.焦虑的基本成分不包括【】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生理成分 D.行为成分 19.发现教师的积极期待对学生具有正向引导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罗杰斯 D.罗斯塔尔 20.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最后阶段是形成【】 A.角色认知 B.角色认同 C.角色信念 D.角色扮演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 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皮亚杰认为,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A.成熟 B.物理因素 C.社会因素 D.平衡化 E.遗传
22.班杜拉认为,模仿的形式包括【】 A.直接模仿 B.间接模仿 C.综合模仿 D.象征模仿 E.抽象模仿象征模仿 23.构成大多数概念的基本要素包括【】 A.内涵 B.名称 C.例子 D.属性 E.定义 24.元认知结构包括【】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计划 C.元认知体验 D.元认知调节 E.元认知监控 25.吉尔福特指出,可以作为评价创造性思维水平指标的是思维的【】 A.流畅性 B.稳定性 C.变通性
D.新异性 E.包容性 三、名词解释题 26.观察学习 27.程序性知识 28.问题解决 29.学习策略 30.迁移的概括说 四、简答题 31.简述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条件及其功能。 32.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促进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的观点。33.简述对感性知识进行 直观教学的主要方法。 34.简述国外培养元认知的主要方式。 35.简述智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五、论述题 36.试述布鲁纳关于发现法教学模式的主要观点。 37.结合实际,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并谈谈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2.【C】解析: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 3.【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创立了操作性条件发射学习理论。 4.【D】解析: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新知识学习过程包括 1.新知识的获得、 2.知识的转化、3.评价。
5.【B】解析:先行组织者包括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两种类型。 6.【C】解析: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提出结构一定向教学理论。 7.【D】解析:韦伯提出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8.【B】解析:知识的应用主要经历了审题、联想、解析和类化四个基本环节。 9.【A】解析:寻求解答的一般途径包括算法式和启发式。 10.【D】解析:元认知研究的代表人物是弗拉维尔,他认为元认知就是主题对自身认知活动 的认知。 11.【A】解析:克拉蒂于 1964 年提出一动作技能的三层次理论。 12.【C】解析: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 13.【B】解析:迁移的格式塔关系转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苛勒。 14.【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应用智力”培养方案。 15.【A】解析: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16.【D】解析:矫正学生不良心理与行为的方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代币迁移法。 17.【B】解析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学生课堂学习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18.【B】解析.焦虑的基本成分包括认知成分,生理成分、行为成分。 19.【D】解析:心理学家罗斯塔尔发现教师的积极期待对学生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20.【C】解析: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最后阶段是形成角色信念。 二、多项选择题 21.【ABCD】解析:皮亚杰认为,影响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成熟、物理因素、社 会因素、平衡化。 22.【ACDE】解析:班杜拉认为模仿的形式包括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 23.【BCDE】解析:构成大多数概念的基本要素包括名称、例子、属性、定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