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山东聊城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
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 6 页,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答题卡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 24 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古老的黄河文明和 huī huáng 灿烂的运河文明交相辉映,礼乐兴邦的齐鲁文化与慷慨悲
歌的燕赵文化碰撞融合。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让“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 jiā
yù hù xiǎo。
【答案】辉煌 家喻户晓
【解析】
【详解】辉煌(huī huáng):光辉灿烂的;杰出的。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2.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戏曲行当中的生、旦、丑分别扮演男子、女子、滑稽人物。
B.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分别属于
唐诗、宋词、元曲。
C. 《世说新语》和《聊斋志异》都是志怪小说集。
D.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
彷徨。”这是一副悼念鲁迅的对联。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并非志怪小说集;
故选 C。
3. 按要求答题。
今年清明节,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48 名受访者进行了“是否关注
对平凡英雄的报道”的调查。请根据下图中的调查数据,概括出主要信息。
【答案】87.1%的受访者会关注平凡英雄的报道,00 后的关注比例更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信息概括。
本题是关于“是否关注对平凡英雄的报道”的调查统计,根据饼状图可知,关注对平凡英雄
的报道的受访者占 87.1%。根据条形图可知,00 后关注平凡英雄的占 90.7%,90 后 87.5%,
80 后关注平凡英雄的占 82.7%;70 后关注平凡英雄的占 88.4%;60 后关注平凡英雄的占
75.6%;据此可知,00 后关注平凡英雄比例更高(最高)。
4. 名著阅读。
作品名称
选段
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大堰河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我的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保姆》
……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②“传说 A 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苏区。”
……
“虽然 A 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
《红星照
耀中国》
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他的妹
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
他的妻子也是如此。”
(1)选段①的作者是__________,抒发了对大堰河__________的情感。
(2)选段②中的 A 是谁?概括出他的形象。
【答案】(1)
①. 艾青
②. 感激、怀念
(2)贺龙 智勇双全,性格急躁却很谦虚,忠于党,关爱战士。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 1933 年 1 月 14 日写的一首
诗。全诗分为四部分,结合“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可知,作者通过对
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
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和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选段②中的“传说 A 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苏区”可知,选段出自《红星照耀中国》中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中的《贺龙二三事》,其中向斯诺讲述贺龙故事的是李长林,A 指
的是贺龙。
根据选段②“传说 A 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苏区”可知,贺龙英勇;根据“虽然 A 性格很急
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可知,贺龙
性格急躁却很谦虚,忠于党;根据“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
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可知,贺龙的妹妹同贺龙一样,都关爱战士。
5. 按要求填空。
①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_________。(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②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白居易《卖炭翁》写卖炭翁面庞、十指,表现其生活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⑤读优美诗文能“养气”。读《定风波》“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苏轼的坦荡乐
观涵养旷达之气;读《过零丁洋》“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的以死明志涵养浩然
正气;读《爱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的高洁质朴涵养廉正之气。
⑥古诗词中有许多富含哲理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②. 露从今夜白
③. 满面尘灰烟火色
④. 两鬓苍苍十指黑
⑤. 经纶世务者
⑥. 窥谷忘反
⑦. 回首向来萧瑟处
⑧. 也无风雨也无晴
⑨.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⑩.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⑪. 出淤泥而
不染
⑫. 濯清涟而不妖
⑬. 示例:不畏浮云遮望眼
⑭. 自缘身在最高层(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
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蛛、满、
鬓、纶、窥、反、萧瑟、汗青、淤泥、濯、涟”等字词的书写。⑥题写出富含哲理的连续两
句诗即可: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
春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
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午: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申:下午三点到五点。②夕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春:夕阳。
6. 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C. 皆.在朝日始出 皆.指目陈胜
7. 翻译下列句子。
B. 而.不知人之乐 学而.不思则罔
D. 月景尤为清绝. 哀转久绝.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安可为俗士道哉?
8.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发垂髫”与“伛偻提携”都指代老人和孩子。
B. 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心旷神怡”都出自《醉翁亭记》。
C. 【乙】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既写出了杭人游湖的时间,又引出了下文作者
对湖景的描写。
D. 【甲】【乙】两文都是游记散文,所选片段都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9. 【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乐”,结合选文简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6. D
7. (1)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
乐啊。
(2)哪里可以对一般人说呢?
8. B
9. 【甲】文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乙】文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和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解析】
【6 题详解】
A.都为名词,都是指“弦乐器”;
B.都表示转折,都译为“但是、却”;
C.都为副词,都译为“都”;
D.副词,极/动词,消失;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
完整。重点词有:
(1)从:跟从;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安:表反问,怎么、哪里;俗士:指一般人;道:说;哉:语气词,呢。
【8 题详解】
B.“心旷神怡”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
其乐也(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
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可知,表面上太守因出游之乐,宴酣之乐
而内心愉悦,实际上太守的快乐是建立在游人之乐的基础上的,展现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
治襟怀。
根据【乙】文“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可知,作者与“俗士”不同,能够领
略到“朝日始出,夕春未下”时西湖的美丽景致,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以自然山水为乐的
情感,喜爱清新雅致地月景,表现了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点睛】【甲】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
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
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
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
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
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
道人们的快乐;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
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
陵欧阳修吧。
【乙】参考译文: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
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清新雅致到了极点。
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
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三、现代文阅读(共 34 分)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米饭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但是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能吃饱饭,是在最近几
分子育种技术让水稻更高产
十年才得以实现的。
②水稻增产与育种、水利、肥料、农药等诸多因素有关,而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育种。据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介绍,育种对我国农业增产的贡献率约为 40%。
③育种的目标,是希望获得各种特征都符合种植者与消费者需求的作物。作物具备的与
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被称作农艺性状。而所有的农艺性状,归根结底都是由其遗传物质
DNA 上的特定碱基序列——基因决定的。
④认识到这一点后,育种学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诱变和杂交这两大武器来改造作物。诱
变是通过运用物理或化学的办法来处理种子,提高作物基因改变的概率。将这些基因突变的
种子种植下去后,再观察挑选其中的有益变异并逐步培育出新品种。而杂交则是将两个亲缘
关系较远的品种进行人工授粉交配,再将其后代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并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植
株挑选出来,经过多代自交,最终培育出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⑤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但
无论是自然变异还是人工诱变,基因的变异都是随机发生的。而杂交育种则需要经过多代的
筛选、会交和自交,耗费的时间常常要以十年计。显而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
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
⑥在育种学家看来,高效精准育种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找到调控关键农艺性状的基因。
不过水稻有 4 万多个基因,几乎是人类基因数量的两倍,一个一个基因去研究费时费力。加
之基因和性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既存在多个基因调控同一个性状,也存在一个基因影响多
个性状的情况,基因和性状之间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家洋团队与合
作者在水稻中率先应用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
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是指:首先,记录大量不同品种植株的各种性状;随后,对这
些植株开展基因组测序;接下来,对比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寻找其中的规律。假如若干植株
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作用很可能就
是调控株高。
⑧确定了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对性状影响较大的基因,也称主效基因)后,下一步就
是将这些基因按照育种学家的设计进行组合。传统的杂交技术不变,但是筛选不再是大海捞
针,因为基因已经确定。当杂交的植株在实验室中刚出苗的时候,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
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就能很方便地找到具有理想组合的植株。通过对特定基因的分子标
记追踪,能够获得将多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将传统育种不可
能达到的目标变为可能。这就是李家洋提出并首先实践的“分子设计育种”。
⑨那么,分子设计育种如何提高产量呢?这需要先确定哪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密切,
然后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状的基因。
⑩育种学家认为,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农艺性状是水稻的株型。具体而言,就是水稻
的茎秆基部分枝(称为分蘖)的数目和角度、植株的高度、叶片和穗的形态等。
⑪意识到了株型对产量的意义后,育种学家提出来水稻“理想株型”或“新株型”的概
念。即认为育种的目标之一是让作物具有最合适的株型,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增加经济产量。李家洋解释道:“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 1.2 米左右,4~7 个分蘖,具有一.
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倒伏、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⑫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李家洋团队接连发现了多个与分蘖相关的基因。其中,于 2010
年发现的 IPAI 最为关键。李家洋表示:“通过调控 IPAI 的表达量,不但能够让水稻具有合
适的分蘖,还让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它甚至还能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影响穗和粒的形态。”
⑬李家洋团队很快将 IPAI 用于分子设计育种。通过杂交将具有 IPAI 优异变异的基因导
入其他水稻中,可以让水稻获得理想株型状态,使产量提高约 20%。基于这一进展,IPAI
被誉为“新一代绿色革命基因”。
⑭“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
家洋院士说。
(选自 2021 年第 11 期《科学世界》,有删改)
10.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农艺性状是指作物具备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特征,它是由基因决定的。
B. 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
C.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能够帮助育种学家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
D. 分子设计育种提高产量既要确定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还要寻找控制这种农艺性
状的基因。
11. 简析第⑤段的作用。
12. 概括什么是分子设计育种。
13. 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假如若干植株均具有株高较高这一特征,而它们的某个基因又有着相同的变化,这个基因的
作用很可能就是调控株高。
14. 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理想株型应当具备株高 1.2 米左右,4~7 个分蘖,具有一定..的分蘖角度、茎秆粗壮不倒伏、
根系发达、穗大粒重等特征。
【答案】10. B
11. 承上启下。“尽管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让人们摆脱了对自然界中缓慢
发生的变异和杂交的依赖”承接第四段,总结诱变和人工杂交技术在育种上的作用。“显而
易见,要想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精准改变基因是其关键”引出下文怎样高效精准改变基
因。
12. 确定控制性状的关键基因,利用基因组测序或者利用对特定基因的标记追踪,获得将多
种位于不同品种植株的优异基因集于一身的新品种。
13. 举例子。通过列举发现某个调控株高的基因这一过程,具体说明了什么是全基因组关联
分析方法。
14. “一定”表示某种程度,在这里起限制作用。说明理想株型的分蘖角度适中,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
【10 题详解】
B.根据第⑭段“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知,本文只提到了农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基因组时代,育种科学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并未
提到“诱变和杂交已经被新的育种科学技术淘汰”;
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