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山东威海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料共2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山东威海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 年 2 月,北京成功举办第 24 届冬奥会。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奥运”增光 添彩。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 C.利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2.2022 年 6 月 5 日是第 50 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进一步 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实现节能减排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大力提倡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为土壤提供肥料 D.积极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促进达成“碳中和”目标 3.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灰汤粽”香气四溢,征服味蕾,深受人们欢迎。制作 时先用多层纱布盖住容器口,再将草木灰放在纱布上,不断用沸水浇淋,得到浓度较大 的碳酸钾溶液,即为“灰汤”,将包好的粽子放入“灰汤”浸泡数小时后再煮制而成。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沸水中,碳酸钾的溶解度较大 B.碳酸钾属于碱 C.“灰汤粽”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 D.制作“灰汤”的过程中用到了过滤原理 4.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微粒的运动和变化是导致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 B.原子虽小,既有质量也有能量 C.繁多复杂的物质是由种类有限的元素组成的 D.离子带电,所以不能构成物质 5.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C.5mL 水与 5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6.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B.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 17:40 C.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丙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7.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B.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36:100 C.将 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 硝酸钾>氯化钠 8.下列分离提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具体操作 A B C D NaHCO3 固体(Na2CO3) 加热 NaCl 溶液(Na2SO4) 加入过量的 BaCl2 溶液,过滤 CO2(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 NaOH 固体的干燥管 MgCl2 溶液(NaCl) 加入过量的 NaOH 溶液,过滤,洗涤,向滤渣中加适 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9 . 某 工 厂 生 产 高 锰 酸 钾 ( KMnO4 ) 的 流 程 如 图 所 示 , 下 列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 ( )
A.混合加热室中发生物理变化 B.氧化室中一定有 O2 参与反应 C.电解室中 K2MnO4 发生分解反应 D.该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KOH 10.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高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 B. 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 C.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D.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二、填空与简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4 分) 11.(10 分)生活中的燃烧——“化”说烟花棒 烟花棒又称手持烟花,由支撑细铁丝和外层裹料两部分组成。 (1)如表是某品牌烟花棒裹料中的部分成分,请你完善相关信息:
成分 镁铝合金粉 铁粉 炭粉 硝酸钾 构成微粒 (写符号) 物质类别 (2)烟花棒的外层裹料比较疏松,能加速烟花棒燃烧,其原理是 。 (3)点燃烟花棒时,用燃着的烟花棒比用普通打火机更容易。结合你对燃烧的认识,解 释其中的道理 。 (4)烟花棒燃烧时会发光,写出能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即可), 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碰撞的微粒是 (写符号),基本反应类型是 。 (5)燃放烟花棒有可能引发火灾,我们一定要提高防火防爆意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 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烟花棒燃放结束,要确认无火星后再离开 B.发现厨房燃气泄漏,立即关闭燃气阀门并打开油烟机 C.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D.地下煤矿要保持通风,降低瓦斯(主要成分为甲烷)浓度 12.(10 分)神奇的转化——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2021 年 9 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表示其研 究团队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 的人工合成。 淀粉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在此之前,人类通过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获 取淀粉,即农作物借助光合作用先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再经过复杂的变化转化为 淀粉[(C6H10O5)n]。 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甲醇 (CH3OH)和水,再经过较复杂的变化将甲醇转化为淀粉。经检测,人工合成淀粉与光合 作用生成的淀粉一模一样。 (1)植物合成淀粉 光合作用中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 ,从能量转化角度看,绿色植物固定了太 阳能,将其转化为 。 (2)人工合成淀粉
①从宏观角度看,人工合成淀粉的组成元素是 (填名称),其质量比为 。 ②检验合成的物质是淀粉的实验方案是 。 ③该过程中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 。 ④你认为该成果实现工业化生产后的现实意义是 、 (写两条即可)。 ⑤淀粉的合成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有人认为化学变化无所不能,还能将一种 元素变成另一种元素。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结合你对化学变化实质和元素概念的理 解,谈谈你的看法 。 13.(12 分)物尽其用——金属之“铝” 社会发展离不开金属,生产生活中铁、铝及其合金制品随处可见。 (1)铝制易拉罐(如图 1) 某品牌碳酸饮料的易拉罐是由铝合金制成的,内壁附着一层有机薄膜。该铝合金中铝的 含量约为 97%,还含有镁、锰、铁、铟(In)等。 ①将易拉罐剪成条状,打磨后与纯铝片相互刻划,发现纯铝片表面有划痕,说明 。 ②请你推测组成有机薄膜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 (写两条即可)。 ③“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易拉罐”是当前的一个社会性科学议题。有同学认为应该停 止使用铝制易拉罐,理由可能 (写一条即可);也有同学支持继续使用铝制易拉 罐,请你结合铝的性质阐述理由 、 (写两条即可)。 ④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可与废弃易拉罐作为同一类投放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废旧电池 B.废弃口罩 C.厨余垃圾 D.废旧铁锅 (2)储氢材料 储氢材料的研发是氢能源技术的关键之一。金属铝可用作储氢材料,储氢后生成氢化铝 (AlH3),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释氢原理为氢化铝与水反应释放氢气,同时 生成氢氧化铝,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制备铝 工业上常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备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铝合金中的铟(In) 如图 2 为铝、铟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某同学推测金属铟与铝的化学性质相似,理由 是 。实验证明,铟可以与稀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4.(12 分)探究与实践——制作松花蛋 松花蛋也叫皮蛋,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小明看到妈妈用皮蛋粉制作皮蛋时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于是以“皮蛋制作”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1)配制皮蛋粉 在妈妈的指导下,小明将“石灰”、纯碱和食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皮蛋粉。 【提出问题】配料中所用“石灰”是生石灰还是熟石灰?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生石灰、熟石灰与水混合后均能放出热量,但放出的热量不 同。 【实验探究】常温下,将“石灰”、生石灰和熟石灰分别加入水中,测量固体加入前后温 度的变化情况。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不变的量是 。 【数据分析】根据数据比对,可知配料中的“石灰”为生石灰。 (2)浸鲜蛋 向配制的皮蛋粉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滤液称为浸出液,将新鲜鸭 蛋放入其中浸泡即可。 ①向皮蛋粉中加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妈妈告诉小明,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戴上胶皮手套。分析上述过程,小明认为浸出液中 一定含有会腐蚀皮肤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③浸出液中还含有哪些溶质?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如表(不考虑生石灰中杂质 的影响) 预测假设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浸出液中 含碳酸钠 浸出液中 含氢氧化钙 实验结论 浸出液中 不含碳酸钠 浸出液中 含有氢氧化钙 ④综合分析,确定皮蛋浸出液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 (3)品皮蛋 制作过程中,碱液会渗入皮蛋使之略带涩味。妈妈告诉小明食用时可以蘸少量食醋去除 涩味,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此反应实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再列 举一例 。
三、计算(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15.(6 分)小东做家务时,发现厨房所用炉灶清洁剂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钠。为测定该炉 灶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取 50g 炉灶清洁剂于烧 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稀硫酸至 pH=7 时,测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为 75g。试计算该炉灶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假设炉灶清洁剂中的其他成分不与 稀硫酸反应)。
一、选择(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 年 2 月,北京成功举办第 24 届冬奥会。大量创新技术的应用为“绿色奥运”增光 添彩。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 C.利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 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为比赛场馆制冰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 B、利用氢燃料电池为奥运村客车提供动力过程中,氢气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故 B 正确; C、用加压技术将氢气液化储存在“飞扬”火炬中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 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 D、利用模具压制“冰墩墩”硅胶外壳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 物理变化,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变化判断,明确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解题关键,题目 难度不大。 2.2022 年 6 月 5 日是第 50 个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进一步 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实现节能减排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C.大力提倡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为土壤提供肥料 D.积极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促进达成“碳中和”目标 【分析】2022 年 6 月 5 日是第 50 个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旨在进 一步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要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进行分析判 断。 【解答】解: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实现节能减排,能减少空气污染,做法符 合环境日的主题,故选项错误。 B、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做法符合环境日的主题,故选项错误。 C、大力提倡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做法不符合环境日的主题, 故选项正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