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广东省佛山禅城区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33 分)
1.(5 分)读拼音写词语。
2.(4 分)成语练习。
(1)把成语补充完整: 知非
汤
火
(2)按要求写成语: (寓言故事成语)
(历史故事成语)
3.(6 分)填一填。
(1)
(2)
(3)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一字值千金。
,更有早行人。
(4)树欲静而风不止,
。
(5)苟利于民,
(6)虽与之俱学,
,
,
,
。《淮南子》
?曰:非然也。《学弈》
4.(8 分)句子训练。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照例句,发挥想象,从“饿”“厚”“盼”……
词语选一个写句夸张手法的句子。)
(2)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
都.是纱灯。
(照例句,写句中包含几处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的句子。)
(3)春节期间,当越来越多的人忙于抢红包时,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成了“我看着你,你
却在抢红包”。(改成反问句。)
(4)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用修改符
号在原句修改)
5.(5 分)默写《竹石》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6.(5 分)快乐读书吧。
(1)单选题。
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从狐狸的口中救出一只大雁,领头雁大受感动,决定带着他横穿
法国。
B.《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与他弟弟贝琪在一个岩洞里迷了路,整整三天三夜饥寒交迫。
C.《爱丽丝漫游奇境》主人公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后,展开了一段奇异的旅程。
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是著名的科学家。
B.《汤姆•索亚历险记》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社会的讽刺。
C.《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整整 18 年后才回到英国。
③《鲁滨逊漂流记》的代表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流落荒岛
b.救“星期五”
c.建房定居
d.驯养培育
e.回到英国
A.abcde
B.acbde
C.acdbe
(2)填空题。
我最喜欢读《 》(填世界名著书名,本试卷已出现的不能再列),因为
。
二、阅读.感悟(30 分)
7.(11 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
,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
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③波义耳是 17 世纪英国著名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
圃时,阵阵醉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
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
盐酸溅到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用水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
中。谁知过了一会,溅上盐酸的花瓣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
兰中有一种成分遇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
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
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
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
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在以后的三百多年间,这种试
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ㅤㅤ④
。20 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
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
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
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
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
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
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
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
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 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
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ㅤㅤ⑤
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
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
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
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
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ㅤㅤ⑥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
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
真理。
ㅤㅤ⑦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
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
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
不舍精神的人。
(1)单选题。
①对本文的理解,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本文题目就是本文主要观点。本文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B.全文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展开。
C.全文按照观察现象一一提出问题——发明或发现的顺序叙述。
②按课文内容,依次在上文第②④⑤自然段横线上填写语句,正确的是
A.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无独有偶 更有趣的是
B.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更有趣的是 无独有偶
C.无独有偶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更有趣的是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是什么?用“___”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回答。
(3)第⑥自然段划横线句子中“这样的事例”指的是怎样的事例?作者在本文中列举了
哪几个这样的
事例?
8.(5 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
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
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材料三】“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 3000 个。2015 年,中国企业
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 49 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 18.2%。2015 年,
中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 178.3 亿美元,执行金额 121.5 亿美
元,同比分别增长 42.6%和 23.45%。2016 年 6 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1881 列,其中回
程 502 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 170 亿美元。
(1)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一带一路”是我国积极发展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一大举
措。
(判断对错)
②2015 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 49 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进出口贸
易总额 170 亿美元。
(判断对错)
③“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中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 178.3
亿美元,执行金额 121.5 亿美元。
(判断对错)
(2)从材料一得知,“一带一路”指的是
和
。
9.(14 分)
①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②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
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③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
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
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
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
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④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
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⑤“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⑥“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
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⑦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
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
抽了一口气。
⑧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
的眼睛炯炯有神。
⑨“您老有 60 岁了吧?”
⑩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
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
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⑪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 年后,我再来看您!”
⑫“30 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
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
我回到住地。
(1)单选题。
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短文主要记叙了“我”登天游峰的事,表达了“我”十分得意、快乐之情。
B.短文描写了“我”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扫路老人的形象,
表达了“我”对扫路老人的赞美。
C.短文中的景物描写对刻画扫路老人形象起衬托作用。
②对第 4 自然段句子:“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杯浓茶让我感受到老人的热情好客,老人的热情好客一下子拉近我们的距离,很快
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B.天游峰上非常冷,“我”登天游峰非常累,此时,老人一杯普通的浓茶显得特别热、香,
就好像一股热流,驱赶走了我的寒冷。
C.老人的热情和茶一样热,一样温暖,仿佛一股暖流渗入我的心里,很快沟通了我们俩
的心灵,使我们之间的间隔消失得无影无踪。
③联系上下文想想,第 7 自然段中写“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原因是
A.因为天游峰实在太高太险了,光想想就让人感到害怕。
B.“我”想到老人在如此艰险的条件下,不怕危险、不顾劳累地天天扫石阶,感到十分
惊讶,十分敬佩。
C.老人身体很棒,每天能爬这么险的天游峰。
④与短文第 2 自然段划横线语句运用的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A.树上的花仿佛风一吹就要掉下来似的。
B.倾盆大雨,像泼,像倒。
C.这位精瘦的老人像武夷山上的青松,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2)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3)用“
”从短文中划出一处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并写写这句话表现了
老人的什么品质?
三、口语交际(3 分)
10.(3 分)当你放学回家时,看到抗疫志愿者在小区坚守岗位,请对志愿者说几句心里话。
四、习作(任选答一题,30 分,其中题目 1 分)
11.(30 分)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会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感动、欣喜若狂、盼
望、归心似箭、惧怕、沮丧、难过……你有过这些感受吗?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
的感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
思路写下来。
要求:
(1)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感情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如果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
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也写清楚。
(2)自拟题目。
(3)不少于 400 字。
12.仔细观察漫画,你心里产生了什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你的心得体会,
要写出真情实感。题目自拟。
五、附加题(20 分)
13.(4 分)连一连(把作品、作者、作者所在国家连起来)
14.(4 分)古诗文填空。
15.(3 分)填空题。
(1)我最喜欢《田螺姑娘》中这两位精彩的人物:
。
(2)我最喜欢《汤姆•索亚历险记》的那个情节:
从中体现了
(填
人物)的
(填品质)。
(3)被誉为“书圣”的是
(填人名),有关他的成语有
。
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6.(.5 分)朱自清是我国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背影》《荷塘月色》是他创作的脍炙人口
的名篇。
(判断对错)
17.(.5 分)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在漫长轮椅生涯里铸造了一座文
学的高峰。
(判断对错)
18.(.5 分)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后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为“孔
孟”(判断对错)
19.(.5 分)《列子》是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纪昌学射》《愚公移山》都出于此书。 (判
断对错)
20.(.5 分)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三门记》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判断对
错)
21.(.5 分)《卜算子》《浣溪沙》《清平乐》都是词牌名。
(判断对错)
单选题。
22.(1 分)选项中人物都属于《草房子》这部作品的是 ( )
A.秃鹤 细马 桑桑 蒋一轮 纸月
B.秃鹤 细马 桑桑 葵花 纸月
C.秃鹤 细马 桑桑 阿雏 纸月
23.(1 分)选项中古诗都是诗圣杜甫所作的是( )
A.《春夜喜雨》《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