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1.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率跤摆滩儿威风凛凛
B.搅和倾覆赤裸裸全神贯注
C.何况辟静要不然不可思义
D.严竣度过目的地司空见惯
2.根据要求填空。
“透”是结构,音序是,音节是;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
“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渗透,穿透。②显露。③暗地里告诉。④透彻。⑤达到饱满的、
充分的程度。下列句子中“透”选择正确的解释。
A.地里的庄稼熟透了。
B.小姑娘的脸蛋白里透红。
C.月光透过窗棂,茅屋里的一切披上了银纱。
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选项有(多选)
A.走.马观花(走:步行)
B.声泪俱.下(俱:一并)
C.过犹不及.(及:达到)
D.赴汤.蹈火(汤:热水)
4.默写。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
。
②
③
,寒食东风御柳斜。
,
。常恐秋节至,
。
④青,
。
⑤今我来思,
。
5.下列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面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们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B.面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们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吗?
C.面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们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敬佩。
D.面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们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吗?
6.将下面第②句话进行删减,使第②句与第①句对仗工整,删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近观湖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
②向远处的青山极目望去,峰峦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伸向远方。
A.远处青山,此起彼伏,绵延不断。
B.远处青山,峰峦起伏,绵延不断。
C.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
D.远望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
7.语言运用。
①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从后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仿写句子。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
......了。
激动恐惧安静
②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部分。然后根据提示语,仿写一段话。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
.....是牛角的,有的都...是
纱灯。
疫情当前,各行各业的人都行动起来:
③拟一条防疫标语。
8.应用。
2021 年 5 月 22 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有人建议把 5
月 22 日设为“全国节约粮食日”。请你以班委会名义写一份“节约粮食”倡议书。真实
信息以×××代替。
9.阅读苏轼词两首,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材料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解释材料二中画“”的句子。
(3)关于苏轼和这两首词,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材料一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而萧萧暮雨,子规声声,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C.材料二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
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4)第二首词是苏轼流传最广的诗词之一,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试着从写法、意境、
联想等任何一个角度谈谈你的体会。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
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
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
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
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
【材料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解释材料二中画“”的句子。
(3)关于苏轼和这两首词,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材料一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而萧萧暮雨,子规声声,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C.材料二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
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4)第二首词是苏轼流传最广的诗词之一,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试着从写法、意境、
联想等任何一个角度谈谈你的体会。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请保持一颗好奇心
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
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
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
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儿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
觉得一切都是司空见惯的。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
饰自己那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
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
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奥秘。肤浅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
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清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给人们带来一个
旖旎的新世界。花开花谢,草长莺飞,在常人看来不过是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
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
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如果你不想你的人生庸庸碌碌,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让你的灵魂插上翅膀;如果
你不想你的事业停滞不前,那么请保持一颗好奇心吧,它能为你的航船扬起风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司空见惯:
浮光掠影:
(2)短文的主要观点是。
(3)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短文列举了四个典型事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4)请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实践出真知”这一观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1.美文选择。
夹竹桃
文|季羡林
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
得回忆的花。
②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
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
的是阵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
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③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
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
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
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④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
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
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海、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
个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
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⑤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
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
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
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
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
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
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
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
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
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⑦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名贵五彩缤纷奉陪对照
(2)短文第⑥自然段中,“地图”指,“海轮”其实是,“海鱼”是。
(3)短文第④自然段描写了院子里多种多样的花,一字未提夹竹桃,是否多余?试谈
你的看法。
(4)请从语言特色、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为短文写一则评语。不少于 75 字。
12.写一篇作文。500 字左右。
,我的一片天空。(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13.写作。
题目:一张照片
写一篇作文。500 字左右。
2021 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率跤摆滩儿威风凛凛
B.搅和倾覆赤裸裸全神贯注
C.何况辟静要不然不可思义
D.严竣度过目的地司空见惯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
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有误,摔跤:摔倒在地上。故“率跤”的“率”错误。摆摊儿:指小贩在街
上或市场中摆设摊位,陈列货品叫卖。故“摆滩儿”的“滩”错误。
B.正确。
C.有误,僻静:偏僻而清静。故“辟静”的“辟”错误。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
思,是佛教用语。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故“不可思义”的“义”错误。
D.有误,严峻:严厉,严格或苛刻。故“严竣”的“竣”错误。
故选:B。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
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
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
2.根据要求填空。
“透”是半包围结构,音序是 T,音节是 tou;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辶部,再查 7 画。
“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渗透,穿透。②显露。③暗地里告诉。④透彻。⑤达到饱
满的、充分的程度。下列句子中“透”选择正确的解释。
A.地里的庄稼熟透了。⑤
B.小姑娘的脸蛋白里透红。②
C.月光透过窗棂,茅屋里的一切披上了银纱。①
【分析】考查了字的间架结构及查字典,查字典常用的三种方法是: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
法和数笔画查字法.如果很容易确定部首,但不确定读音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如果知道读
音,但不会写这个字,就用音序查字法;如果是独体字就用数笔画查字法。
【解答】“透”是半包围结构,音序是 T,音节是 tou;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辶部,再查 7
画。“熟透”的意思是表示食物的成熟度很深。“熟”的意思是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应
选⑤。“白里透红”的意思是白色里面透露着红色。其引申意思是夸奖一个人气色好。“透”
的意思是显露。应选②。“透过”的意思是通过、经由。“透”的意思是渗透,穿透。应选①。
故答案为:
半包围
A.⑤
B.②
C.②
【点评】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第一步,确认这个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第二步,按这个部首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
第三步,按部首目录提示的页码,在“检字表”找到这个部首的栏目。
第四步,除去部首,数准确这个字的笔画数。
第五步,在这个部首栏找到该字在字典正文里的页码,翻到正文,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
3.下列成语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选项有 BCD(多选)
A.走.马观花(走:步行)
B.声泪俱.下(俱:一并)
C.过犹不及.(及:达到)
D.赴汤.蹈火(汤:热水)
【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
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解答】A.有误,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
指大略地观察一下。走:跑。
B、C、D 正确。
故答案为:
BC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
体味其内涵。
4.默写。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③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⑤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分析】考查了古典诗词的默写和名言警句,诗歌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
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
【解答】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古诗作品《回
乡偶书》。
②“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朝诗人韩翎的《寒食》。
③“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出自近代诗人郭茂倩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