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2019年广西历史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2019 年广西历史高二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 题号 得分 注意事项: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唐德宗时,分全国为十道,每道设一监察使,派往各地区巡视观察。监察使本是中央官, 但后来常停住地方,逐渐演变成了地方长官的最高一级。这样,唐代地方行政机构逐渐由 州、县二级制变成道、州、县三级制。下列机构演变历程与此最为类似的是 A.战国的郡 C.汉代的州 【答案】C 【解析】 B.秦朝的道 D.元代的行省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 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汉代的州就是由汉代的刺史演变而来的,汉代的刺史一开始 也是派往各地区巡视观察。刺史尽管级别不高,但是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后来刺史常停 住地方,逐渐演变成了地方长官的最高一级,汉代的地方行政机构也就逐渐发生了变化,多 出了“州”这一级行政机构。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州 2.从 1653 年起,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这一时期克伦威尔 ①是陆、海军总司令 ②掌握着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③仍无法剥夺议会的立法权 ④在全国 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建立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 1653 年,克伦威尔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亲任陆、海军总司令;掌握了最高行政权,但立 法权仍在议会手中;这样,由于革命出现的混乱状况得到控制。分析选项,①②④符合题 意,所以应选 B。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
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 用于经济基础。”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小农经济——封建制度 B.铁器使用——个体生产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A 项小农经济 (经济制度)属于经济基础,封建制度(社会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符合题意;B 项铁器使 用属于生产工具,个体生产属于生产制度;C 项王室衰微属于政治现象,诸侯争霸属于社会 现象;D 项是男耕女织属于生产方式,自给自足属于生产特点。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制度 4.某学校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成就展,下列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 ) B.载人航天飞船 C.袁隆平的南优二号 D.重返联合国 A.“东方红”1 号卫 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科技进步和重返联合国的基本史实,解题的关键是主题天中的时 间限制“《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即从 1978---2008 年,而 A“东方红”1 号卫星发射时 间是 1970 年,B 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时间是 2003 年,C 袁隆平的南优二号时间是 1973 年, D.重返联合国的时间是 1971 年,由此可知 ACD 均不合题干中的时间,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 人航天飞船、杂交水稻 5.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 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 “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主张 “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6.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 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民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董仲舒为江都相,董仲 舒肯定会用自己的新儒学主张劝化刘非,即“君权神授”思想,董仲舒正式因为倡导“君权 神授”,“春秋大一统”神化皇权和强化中央集权才得到汉武帝的重用,所以答案选 C,A 项是道教学派的主张,B 项是法家学派的主张,D 项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出现在宋 代,这与材料中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 学) 7. 1991 年《欧洲联盟条约》和 1993 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 成为一个拥有共同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世界 C.欧美协作的世界 【答案】B 【解析】 B.多元并存的世界 D.欧美均衡的世界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欧盟的建立不仅增强 了欧洲的实力而且更加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所以欧盟建立有利于构建多元并存的 世界,故答案选 B,A 项仅仅是对欧洲内部的影响, C D 两项没有准确揭示欧盟与美国既合 作又激烈竞争的关系。 考点: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 8.结合下图,判断出现 1961 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状况的原因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 1961 年我 国工业国民收入比 1960 年相比大幅度下降,这是由于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采取调整政策所 致。因为从 1959 至 1960 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灾难,中共中央不得不于 1961 年发布 “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答案选 C,A 项发生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之前, B D 两项是国民经济发展遭遇重大灾难的原因。 考点:“八字方针”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遭遇了 50 年代末严重的经济困难,提出了恢复 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 几个方面:①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 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②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③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 战线,充实轻工业,保住重点项目;④节减财政支出;⑤稳定市场物价,对部分消费品实行 高价政策;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专业协作;⑦制定适合当时情况的有关教 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各项具体政策。 9.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根本不同点是 A.领导不同 B.性质不同 C.主力军不同 D.结果不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的区别。二月革命是 1917 年 3 月俄国爆发的 推翻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革命,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十 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属于无 产阶级革命。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性质不同,故选 B。 考点: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点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点体现在: 1、领导阶级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孟什维克”领导。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布尔什维克”领导。 2、革命性质不同: 二月革命是资本主义性质,未能改变俄国社会性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临时政府”。十 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无产阶级专政上台建立“苏维埃”政权。 3、革命对象不同: 二月革命推翻对象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对象是“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4、革命影响不同: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倒行逆施,对内镇压工农运动,对外继续参加“一战”。十月革命 后“苏维埃”采取了对外卫国战争、对内巩固政权、保障民生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使苏俄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
10.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 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 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A.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B.赫德把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康有为等人的筹划失败 C.赫德认为宣统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D.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赫德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 经验”,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 级力量弱小,A 项不对;C 主持戊戌变法的皇帝是光绪帝,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不符。故选 B。 考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点评: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 1、客观上,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旧势力力量强大。 2、这场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根本原 因)。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张、方针策略,还是在组织程度上,都表现出软弱无力和政治上 的不成熟 3、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涉及农民问题,也就不可能发动广大群众,使改革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4、国际环境:19 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他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 略,是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的。这就使改革面临着不利的国际环境。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 11.墨子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 处: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 ”。 ”思想,主张各国和平相 【答案】非攻,节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墨子的思想相关知识。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用,反对 铺张浪费,故本题填空答案为非攻,节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墨子 12.1924 年 8 月 10 日,孙中山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及“成为全国土地主人的国家 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实现‘耕者有其田”。甚至提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这说 明孙中山
A.己经接受社会主义经济主张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国十三年是 1924 年,这时孙中山发 展了三民主义,其中所提到的民生应该是新三民主义里面的民生主义,具体表述为平均地 权、扶助农工,这是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属于发展的三民主义思想,故 D 正确。 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13.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海禁和____________政 策。 【答案】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不难发现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当时的 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而当时的外交政策则是闭关锁国,该政策是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 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14.电视的地位 电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使人们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悄然改变,并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 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答案】 生活习惯 思维方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使 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悄然改变,并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已经成 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5.作者:_______。 【答案】贝克特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和作家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克特是爱 尔兰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其现代主义代表作是《等待戈多》。据此即可正确完成填 空。 评卷人 得 分 三、简答题
16.(25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0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见下表) 10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10—15 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时间 宋、元 明前期 中国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 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 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 学说 17 世纪 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儿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 至 19 世纪 中叶 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清 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 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 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10 所大学更能把科 学推向前进。”(《至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 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在 10 至 19 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 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 异。(4 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 发展的原因。(8 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10 分)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3 分) 【答案】 (1)变化:从世界领先转为(到)落后(4 分) 差异:中国:古代(典)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各 2 分,4 分)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2 分) 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 技进步开辟了道路;(2 分)人文主义(或文艺复兴) (2 分)和理性主义精神(或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2 分)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2 分)重农抑商(2 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 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2 分)文化专制政策(2 分)(或 崇尚理学、八股取士等)禁锢人的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赋分。(2 分) 【解析】略 评卷人 得 分 四、综合题 17.(18 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定员,一冗 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憎尼道士日益增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 不可为国。 ——《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二: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 是方今所急也。” ——《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三:“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其害 于朝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 ——《日知录·宋世风俗》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三冗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是什么?(5 分) (2)材料二中“变风俗,立法变”主要有哪三大方面的措施?任意举出每个方面的内容各 两条。(9 分)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结合史实评述其观点。(4 分) 【答案】(1)机构重叠官职混乱,形成冗官局面;募兵养兵,造成兵员巨增,形成冗兵局 面;军费官俸开支大,对辽、西夏岁币,形成冗费局面。(3 分) 危害: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2 分) (2)富国、强兵、取士三大措施。(3 分) 富国之法:青苗法、免(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均输法。(任意两 点得 2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