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江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
注意事项
1.在作答前,请考生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试卷和《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答题卡》的
相应位置填写本人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 28 铅笔在答题卡上准确填涂准考证号码。
2.本试卷满分 100 分,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客观题,第二部分为主观题。
3.本试卷客观题部分共 60 道题,每小题 1 分,计 60 分,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作答时请
用 28 铅笔在《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填涂,在试卷上作答一律无效。
4.本试卷主观题部分共三道大题,计 40 分。作答时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教育
综合基础知识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的非指定区域作答一律无
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严禁携带试卷和答题卡出考场。
6.严禁折叠答题卡。
第一部分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60 分)
1.我国开始有学校教育形态是在( )。
A.原始社会
B.夏代
C.汉代
D.唐代
2.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是( )。
A.《学论》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3.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以外,教育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4.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5.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性作用的是( )。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目的
D.教育组织形式
6.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 )。
A.学习能力
B.应用能力
C.操作能力
D.创新能力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 )特点。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8.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要渠道是( )。
A.课外活动
B.课堂教学
C.班级活动
D.郊游活动
9.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
A.“壬戌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10.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 )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有科学依据的回答。
A.问卷调查法
B.实证研究法
C.文献研究法
D.理论分析法
11.(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目前发展心理学界最具权威的理论观点之一。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维果茨基
D.埃里克森
12.( )学习和教学观深刻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
合称为 20 世纪三大教育运动。
A.实用主义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3.英国心理学家艾萨克根据内倾一外倾和稳定一不稳定两个维度对人的( )加以区分。
A.性格
B.品格
C.思维
D.智力
14.“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 )。
A.遗传的重要性
B.环境的重要性
C.改变的重要性
D.学习的重要性
15.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
A.教学水平
B.教学方法
C.自我意识
D.智力水平
16.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教学应用是( )。
A.结构教学
B.程序教学
C.认知教学
D.情境教学
17.根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 )。
A.0.1~0.3 之间
B.0.3~0.7 之间
C.0.7~0.9 之间
D.0.9 以上
18.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解决策略主要包括尝试策略和( )。
A.启发式策略
B.经验策略
C.实践策略
D.分析策略
19.中小学德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 )。
A.爱国主义教育
B.道德品格教育
C.心理健康教育
D.法制教育
20.提出观察学习德育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赞科夫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21.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强调( )的重要性。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22.德育过程中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23.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颁布于( )。
A.1984 年
B.1991 年
C.1997 年
D.2008 年
2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的出处是( )。
A.《学记》
B.《论语》
C.《师说》
D.《劝学》
25.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是( )。
A.爱岗敬业
B.爱国守法
C.关爱学生
D.终身学习
26.师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与途径主要是( )。
A.职前与职后结合
B.课内与课后结合
C.热情与兴趣结合
D.工作与休闲结合
27.师德建设最根本之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表现出( )。
A.专业性
B.道德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28.( )是调整教育关系的行为规则总称。
A.宪法
B.教师法
C.教育政策
D.教育法
29.在本行政区实施有效的教育法规。属于( )。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行政章程
30.遵守教育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守法的主体.二是( )。
A.守法的形式
B.守法的组织
C.守法的文本
D.守法的内容
31.学校作为法人最重要和最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
A.必要的财产经费
B.依法成立
C.名称、组织和机构
D.独立承担责任
32.教师获取报酬主要通过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和( )来体现的。
A.带薪休假
B.政治地位
C.有偿家教
D.教师节
33.未成年学生具有( )法律地位,这种地位与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相适应。
A.多重
B.公民
C.学生
D.未成年人
34.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制定的依据是( )。
A.《义务教育法》
B.《教师法》
C.《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35.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 )、能力为重、终身学
习。
A.教书育人
B.师德为先
C.尊重规律
D.为人师表
36.我国( )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制定的。
A.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B.教师道德行为规范
C.教师角色
D.教师素养
37.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
A.泰勒的目标模式
D.塔巴模式
C.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D.惠勒的过程模式
3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39.现代三大课程流派是( )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A.学科中心
B.活动中心
C.实践中心
D.管理中心
40.( )的出版标志着教育论的初步形成。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民主主义与教育》
41.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的、( )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教育策略
42.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性
B.交互主体性
C.学生主体性
D.教师主体性
43.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 )来进行的。
A.班级
B.教研组
C.年级
D.学校
44.( )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A.规章制度
B.学生干部
C.学风
D.科任教师
45.( )年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并首次采用了编班分级的授课方式。
A.1865
B.1862
C.1887
D.1878
46.1934 年颁布的( )中规定,每班设主任教员一人,一班学生在四十人以上者。得增设助
教员一人。“主任教员”即我们现在通称的班主任。
A.《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B.《小学暂行教程》
C.《中学暂行教程》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小学制度暂行条例》
47.( )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繁琐的部分。
A.常规事务性
B.指导性
C.决策性
D.协调性
48.( )谈话主要用于自我防卫心理强的学生。
A.商讨式
B.点拨式
C.突击式
D.批评式
49.在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起源以( )的出现为标志。
A.无线电
B.电化教育
C.投影仪
D.多媒体
50.教科书被称为( )媒体。
A.传统教学
B.现代教学
C.传统与现代结合
D.交互
51.网络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 )、协作性和自主性的特征。
A.观赏性
B.活动性
C.开放性
D.严谨性
52.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各科教学资源库建设以及( )的设计和开
发。
A.课程与教学
B.课程资源
C.多媒体课件
D.教学软件
53.“班班通堂堂用”的推进标志我国( )信息化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A.义务教育
B.高等教育
C.基础教育
D.民族教育
54.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 )和多媒体网络教室。
A.多媒体教室
B.多媒体课件
C.教学软件
D.电子白板
55.回顾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
在( )。
A.党的领导
B.经济发展
C.民族团结
D.家庭和睦
56.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 )。
A.7.3%
B.7.4%
C.7.5%
D.7.6%
57.2011 年 9 月 19 日和 11 月 1 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 )飞船分别在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准确入轨。
A.神舟八号
B.天宫二号
C.神舟七号
D.神舟九号
58.2011 年 4 月 24 日,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大会上,( )做了题为《提高质量是高
教改革发展核心任务》重要讲话,讲话给全国的青年提出了三点希望。
A.袁贵仁
B.习近平
C.胡锦涛
D.温家宝
59.2011 年 6 月 22 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从( )。
A.韩国撤军计划
B.利比亚撤军计划
C.伊拉克撤军计划
D.阿富汗撤军计划
60.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是( )。
A.曾荫权
B.唐英年
C.何俊仁
D.梁振英
第二部分主观题
一、简答题(共 15 分)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7 分)
2.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作用。(8 分)
二、论述题(共 10 分)
试结合实际,论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题(共 15 分)
1.案例一:一位青年教师讲余光中的《乡愁》,先高声朗诵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话音未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
师,一枚小小的邮票,哪能容得下那么多人?”老师不耐烦地说:“某某同学,你总喜欢这样
钻牛角尖,学习成绩怎么好得了?”学生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课程与教学原理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得当,如果你认为不妥,请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或策略。(7 分)
2.案例二:某农村学校所在地盛产水果,当地老百姓经常向学校反映,说学生在上课和放
学的途中有偷盗水果的现象。学校德育老师对此非常地重视,专门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指出偷盗的恶劣性,进行严厉的处罚。但是收效甚微,学生偷盗行为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德
育老师决定改变教育方式.分班级进行了一项比赛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如下:参与者分成
几个小组,向当地的老百姓家里要水果。在规定的时间里,得到水果数量最多者为胜。由于
活动设计新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结束后,给获得优胜的小组颁发奖品,并要
求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谈谈对此次活动的感受和想法,总结本小组获胜或者失败的原因。
其中有的小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提到了由于平时养成了随意摘取水果的习惯,导致老百
姓不给自己水果,声称以后将改正这一行为。老师对各组进行简要的评价后,就各组的总结
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次活动以后,学校很少再听到关于学生
偷盗水果的反映。
请结合案例中的学生行为改变的情况,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德育原理。(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