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绾.起(wǎn) 虚忘.(wàng) 停滞.(zhì) 阔绰.(chuò) A. 星宿.(xiù) B. 聒.噪(guā) C. 豢.养(juàn) D. 恣睢.(shuī) 【答案】A 【解析】 桑梓.(zǐ) 拖沓.(tà) 诓.骗(kuāng) 觅.食(mì) 面面相觑.(qù) 根深蒂.固(dì) 腐草为营.(yíng) 正.重其事(zhèng) 【详解】考查字音字形。 B.聒.噪(guā)——guō,虚忘.——虚妄; C.豢.养(juàn)——huàn,腐草为营.——腐草为萤; D.恣睢(shuī)——suī,正.重其事——郑重其事; 故选 A。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首先要懂得爱身边的人,与身边的人和睦相处,就会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 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__________,谅人所__________, 恕人所__________,礼人所__________,让同事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增长,不快乐、不 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 A. 不欲 C. 不能 不及 不知 不能 不欲 不知 不及 B. 不及 D. 不知 不能 不欲 不知 不及 不欲 不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词语运用。 不欲:不想要。 不及:达不到。 不能:不能做到。 不知:不知道。 分析语意可知,我们应容许别人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原谅别人不能做到某事。宽恕别人有不 知道的。礼貌对待别人不想要的。故依次填:不及、不能、不知、不欲。 故选 B。 3. 选出对下面一段话从语法角度表述有误的一项( )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 式保存的。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①一个人能否成为真 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②如果从小没有培养起对.阅读的 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A. 加点的“对”和“从”都是介词,“真正的读者”是偏正短语,“文化与修养”是并列 短语。 B.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C. ①是病句,应该去掉“能否”或者在“养成”前加上“能否” D. ②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语法。 D.“如果”“就”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这是一个假设复句。故选 D。 4.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 社会主义建设。 B. 范爱农是一个身材高大,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他看人总像是在藐视。 C. 梁山泊义士林冲在最后一次战斗中,痛失一只手臂。 D. 《儒林外史》是一部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活动和精神面貌的长篇讽刺 小说。作者吴敬梓是清代小说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C.“林冲”有误,应为:武松。故选 C。 5.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答案】 ①.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⑤. 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 【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蜡炬、畔、忧。
二、阅读理解(55 分)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古离别》 韦庄 晴烟漠漠①柳毵毵②,不那③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①漠漠:弥漫。②毵毵:sān,柳条下垂的样子。③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选出对下面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甲】诗一改送别诗的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 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B. “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 势宏伟,使诗歌意境开阔。 C. 【乙】第四句运用想象的手法,写出了江南春色宜人,尽是欢笑的美景。 D. 【乙】诗虚实相生,成功的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把离人的悲苦之情表 达得含蓄而婉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C.“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意思是:江南春色愈美愈增加人的愁苦,使人痛断 肚肠。以乐景衬哀情,写由眼前美丽的江南景致触发离愁别绪;“断肠”指因离愁而断肠, 更是点明其忧伤的心情。“尽是欢笑的美景”分析有误; 故选 C。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①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 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 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修:欧阳修。②掇:(duō)拾取,采取。 7.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朝而.往,暮而归。 C.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D.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8.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乐其地僻而.事简。 夫宣上思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道 其 风 俗 之 美 使 民 知 所 以 安 此 丰 年 之 乐 者 幸 生 无 事 之 时 也 9. 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10. 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11. 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答案】7. D 8. 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9. (1)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 (2)又庆幸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10. 与民同乐 11. 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异: 甲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多用而字,有回环咏叹的意味。乙文用散句描写。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代词,指山水之乐\主谓之间,不译; B.表修饰,不译\表并列,不译;
C.介词,用\表递进,不译; D.动词,命名\动词,命名; 故选 D。 【8 题详解】 考查断句。 句意: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 的时代。 分析句意可知,“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是“道其风俗之美”的目的。“幸生无事之 时也”是“安此丰年之乐者”的原因。 故断句为: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之,的。意,情趣。乎,于。(2) 幸,庆幸。乐,因为……而乐;丰成,丰收成熟。而,表承接。喜,乐章。 【10 题详解】 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中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本文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 治理想。 根据乙文中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可知,本文同样表现了作者与民同 乐的政治理想。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写景上的分析比较。 《醉翁亭记》以精炼简约的文字,具体描写了山中朝暮与四季景物的变幻、乡人的和平恬静 以及宴游的欢乐喧闹,笔意飞洒,摇曳多姿。“若夫”四句写“醉翁亭”早晚景色,“野芳” 五句写“醉翁亭”四时景色。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 《丰乐亭记》写景更为简洁,“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 爱”,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点:《醉翁亭记》多用对偶句,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对偶句间又有散句,长短不拘,句式变化错落 有致,巧用虚词“而”、“也”,有回环咏叹的意味。《丰乐亭记》的“掇幽芳而荫乔木, 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句式变化,用散句描写。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 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
翅膀一样,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 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 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 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 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 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 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 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 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 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拾取幽香的鲜 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 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 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 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 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 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 1:儿子从 2 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 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 在 6 岁,可以自己煮西红柿鸡蛋面。 家长 2:儿子 10 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动,我很着急。干脆所 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 3:作为 80 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 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 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 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材料二:2017 年 9 月到 12 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 450 名师生就学校劳动的实 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省中小学劳动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 要 工夫 讨论 很有必 没有,瞎耽误 无所谓 看法 13%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设情况 劳动教育课程是否作 为考核科目 33% 是 3% 33% 否 79% 34% 不清楚 18% (节选自《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 材料三:①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 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普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 ②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 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 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③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 动手实践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 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④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 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⑤劳动教育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有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 式,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 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 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 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 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0 月 11 日,有删改) 12. 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和材料三第③、⑤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材料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 “家长 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 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 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13. 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作答。 【答案】12. D 13. ①相当多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②学生不重视劳动教育课 的学习;③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开设和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 【解析】 【12 题详解】 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 D.根据材料三第⑤段中的“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 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可知,本项表述“青少年学生只有.. 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过于绝对;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文字和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由【文本一】“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和“午餐时, 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口”可知,这里主要是说家长们方面的原因, 许多家长不注重孩子劳动意识的培养,只将学习教育放在首位,劳动教育则被忽视,才会导 致中小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劳动能力较差。 (2)分析图表,由【文本二】学生对开设劳动课“无所谓或讨厌”的所占比例高达 71%可 知,学生对于接受劳动教育缺乏主动性,对于劳动课是否开设也感觉可有可无。这是学生的 原因。 (3)由“知道学校已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的所占学生比例仅为 33%可知,学校对于劳动教 育课的开设情况也不够重视;由“回答劳动教育课程不作为考核科目”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 79%可知,大多数学校认为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必要作为考核科目。这是学校的原因。 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山寻野 从维熙 ①那年秋天,在京郊的山区闲居。看窗外天高云淡,绿叶开始变黄,便走出乡院,信步 朝村外走去,秋山的苍绿和空中的鸟鸣,让人流连忘返。一位出租车司机看见我说:“您老 是不是想看看周围的风景?不远处有黑龙潭、云雾山,还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