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年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0 年浙江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 I、II 和答卷 I、II。共 6 页,有五大题,32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2.试卷 1、II 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 I、II 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卷 I、II 的相应位置上,用铅笔将答卷 I 的 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涂黑。 卷 I 一、(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湍.急 C、蜷.缩 喘.气 揣.摩 惴.惴不安 B、杀戮. 谬.误 疲倦. 圈.点 手不释卷. D、嘹.亮 撩.拨 寥.廓 潦.草 未雨绸缪. 星火燎.原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秋风忽至,一场早霜后,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播撒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B、文化传统的变化是缓慢而渐近的,不会一蹴而就,既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时期也如此。 C、脚下那条熟悉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象夜空里九曲的星河,给人无尽的暇想。 D、“智慧地球”的概念风糜世界,人们希望借此确立竞争优势,抢占未来发展的致高点。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 着晨曦。 ②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 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③艺术家能领悟平凡事件中的微妙之处,也能 人生中细微的感情变化。 A、顾盼 折射 领受 B、企盼 放射 领受 C、企盼 折射 领略 D、顾盼 放射 领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一些顶级魔术师的耐心指导,那些孩子都跃跃欲试....,想试着表演一下魔术。 B、据有关部门透露,历经 10 多年的“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谈判,终于尘埃落定....。 C、促投资、助消费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D、被媒体不绝如缕....爆炒的演员吸毒、为虚假广告代言等新闻,严重影响演艺界声誉。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庆”期间,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流量增大,平均每天超过 4 万多辆。 B、垃圾邮件、木马病毒和低俗内容等三大网络危害已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 C、发展核电产业具备投资大的问题,核电开发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D、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的关键,最主要的办法是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有距离才有过程,有过程才有思念。“ ”是因距离而叹的爱情的绝唱;“ ”是因距 离而诵的友情的高歌;“ ”是因距离而生的亲情的低吟。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②③ 7、下列歌词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屋檐如悬崖/风铃如沧海/我等燕归来(《千里之外》) B、幽幽岁月/浮生来回/屏风惹夕阳斜(《花恋蝶》)) C、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笑傲江湖》) D、春风修剪着长发/彩蝶送来了发卡《春姑娘的相思》) 8、下列不符合对联要求的一项是( ) A、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B、天气大寒霜降屋檐成小雪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重阳 C、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D、人影独立不随桥边流水去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孤眠枕上梦魂回到故乡来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糜鹿 C、既来之,则安.之 B、项伯杀人,臣活.之 D、安能屈.豪杰之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敛赀财以.送其行 B、樊啥覆其.盾于地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C、吾尝终日而.思矣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齐谐》者,志怪者也 13、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日:“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A、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态度 B、体现了孔子谦逊仁厚的品德 C、体现了孔子恪守周礼的原则 D、体现了孔子坚持道义的精神 14、下列对课文语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早已不怨恨教员和怨恨用槌子打破了他十多 只葫芦的父亲了。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节选自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 A、清兵卫现在热衷于绘画,表明了他有广泛的兴趣以及知错能改的态度。 B、父亲打破了十多只葫芦,可见他用粗暴的方式扼杀了儿子的天赋爱好。 C、父亲又开始“嘀咕”清兵卫的新爱好,暗示这一爱好可能也会被扼杀。 D、选文末段语义突然转折,使得情节跌宕,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深了一层。 15、对杜甫《登高》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鬃,潦倒新停浊酒杯。 A、第一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一个“哀”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B、第二联上句写山景,可见意象之宏阔;下句写江景,则显境界之旷远。 C、第三联直抒胸臆,写诗人不远万里抱病前往夔州观赏秋景的艰难历程。 D、第四联归结到时世艰难是自己潦倒不堪的根源,抒发愁苦悲伤之心绪。 二、(共 20 分,每小题 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日前,亚太动漫协会秘书长王六一在评价“《喜羊羊》导演对话《功夫熊猫》导演”活动 时说:“‘对话'不对等。‘喜羊羊’对‘功夫熊猫’,为时尚早。” 《功夫熊猫》走的是高投资、高回报、服务全球成熟的高端受众的国际化路线,《喜羊羊》 则是以低成本、简单创意、并不十分精致的制作、本土化市场为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功夫熊 猫》的成功是成熟的美国动漫产业无数成功案例中的一个,而《喜羊羊》的成功则是不成熟的中国 动漫产业碰巧遇到的一个成熟的案例。王六一认为:“一个必然,一个偶然,两者的产业落差或者 反差是巨大的。这个巨大的空间,从消极的意义上看,是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缺陷;从积极的意义 上看,其实就是中国动漫的机遇。” 饱含中国元素的《变形金刚 2》再次印证了这个惨淡的事实。6 月 28 日,该片全球同步上 映 5 天,在中国市场卷走上亿票房,全球票房逼近 4 亿元。 近年来,中国动漫发展势头迅猛,动画片年产量超过 13 万分钟,动画电影年产量达到 16 部,网络动漫年产量 3000—5000 部。然而,年逾八旬的中国动漫却正体味着不小的尴尬。不久前 发布的《2009 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 20 个动漫形象中,19 个来自 海外,本土动漫形象只有“孙悟空”名列其中。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 漫占 60%,欧美动漫占 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的比例仅有 11%。中国动漫作品缺乏具有 影响力的原创形象,已成为制约动漫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原因很简单,中国动漫产业还没有成熟 的市场机制,还存在着急功近利的产业缺陷,投资商投入资金后,总是希望很快就能收回成本,但 一部优秀动画片的制作周期一般需要 4 一 5 年时间,中国的投资商往往不愿意承受如此大的风险。 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以及风险系数的高估,直接导致国内动画产业供血不足,难以产生优秀的作品。 (节选自《十问中国动漫》,《人民日报》2009 年 7 月 3 日) 16、揣摩前两段中王六一说的话,下列不符合他想表达的意思的一项是( ) A、不久的将来《喜羊羊》可以与《功夫熊猫》平等对话了。 B、从目前看,中国动漫取得的成绩还没达到能与美国竞争的程度。 C、《喜羊羊》的成功让人欣喜,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缺陷使人担忧。 D、从积极的意义上看,中国动漫产业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17、探究后两段中统计数据背后的事实,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变形金刚 2》在全球取得成功,与片中饱含中国元素有一定关系。 B、 近年来,中国各种动漫产品的年产量猛增,动漫市场还是有一定需求的。 C、 海外动漫形象深受中国青少年喜爱,主要原因是海外的宣传力度比较大。 D、 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是中国原创动漫受喜爱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
18、根据选文,下列对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动漫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成熟的美国动漫产业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B、《变形金刚 2》能够从中国市场卷走上亿元票房,说明中国的动漫产业是大有可为的。 C、中国动漫产业要发展,需要更多有影响力的原创形象,这就要求投资商有耐心和信心。 D、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势头,“中国小羊”出色的表现,标志着中国动漫辉煌的时代到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l 题。 文体的创制与新变,总是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五四新文学建设的一个突出表征是,文学 “为人生”命意的强调和平民化趋势的加浓,传统的文体观必有所变,于表现人生有用、易于为平 民接受的文体形式就不再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于是就出现了传统文体观念中“主要样式”(散 文、辞赋)与“次要样式”(小说、戏曲) 畛域的打破,乃至促使后者由边缘向中心位移。以鲁迅领 衔的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在历来被视为毫不足道的“俗”文学上建树最多,便体现了勇决的文体革新 精神,而这恰恰相当程度地受制于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 南宋以来,浙江的话本、长篇通俗小说、戏曲、传奇的创作可谓盛极一时,内中不乏流传 后世的精粹之作。有学者统计,元、明、清三代最重要的戏曲家、小说家、曲词家几乎都出在浙江, 其数量在 30 位以上,内中包括徐渭、罗贯中、凌濛初、李渔、洪升、俞万春、俞樾这样的小说大 家和戏曲巨擘,在当时稳稳坐定了全国首屈一指的位置。受到浙江地域文化传统的浸染,新文学“浙 军”在全面拓展新文体建设视野的同时又有所侧重。其中,呼应前贤,改变传统文体观念,执着于 新兴文体创作的探索与尝试,恐怕是最突出的。针对小说与戏剧的“邪宗”说,钱玄同与此唱反调, 他说,“小说戏剧,皆文学之正宗”,并认为“此亦至确不易之论”,于是把数千年的传统观念做 了个空前的颠倒。沈雁冰在新文学开创期接手《小说月报》编务时,即提出“说部、剧本、诗,三 者并包”的方针,其目的显然也在于提高小说与戏剧这两种“次要样式”的地位。而鲁迅与王国维 两位大师,在小说和戏曲领域荜路蓝缕的建设者之功,更显出对前贤精神的承续。 [注]:①畛域:边界范围。 (节选自王嘉良《地域人文传统与浙江新文学作家群的建构》) 1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前贤”与“传统文体观念”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前贤”指以徐渭、罗贯中等为代表的小说大家和戏曲巨擘;“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剧, 皆文学之正宗”的观点。 B、“前贤”指以鲁迅与王国维两位大师为代表的新文体建设者;“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曲 等是“次要样式”的观点。
C、“前贤”指以徐渭、罗贯中等为代表的小说大家和戏曲巨擘;“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曲 等是“次要样式”的观点。 D、“前贤”指以鲁迅与王国维两位大师为代表的新文体建设者;“传统文体观念”指“小说戏剧, 皆文学之正宗”的观点。 20、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五四新文学建设使得有利于表现人生、容易为平民接受的文体形式地位有了提高。 B、以鲁迅领衔的浙江新文学作家群最终促使小说等“次要样式”由边缘向中心位移。 C、活跃在元、明、清三代文坛的浙江的许多戏曲家、小说家等留下了不少精粹之作。 D、钱玄同的唱反调,沈雁冰提出的“三者并包”的方针都是为了改变传统文体观念。 2l、下列对节选文字中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五四新文学建设的突出表征是“主要样式”由中心向边缘位移。 B、罗贯中等小说大家和戏曲巨擘在“俗”文学上是建树最多的。 C、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在文体革新过程中深受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 D、新文学“浙军”在全面拓展新文体建设视野的同时又有所侧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2—25 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 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 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 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 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 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 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趣:同“趋”,往,赴。 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际:边界,边际。 释:解除束缚。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其:那些,指空闲的日子。 B、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其:作者本人。 C、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之:西山。 D、故为之.文以志 之:宴游西山这件事。 24、下列不属于描写登西山所见“怪特”景色的一项是( ) A、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 B、若垤若穴,尺寸千里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高下之势,岈然洼然 2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始得”为线索,将作者情绪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使文章形神具备。 B、西山之游使作者获得精神慰藉,懂得游“未始游”之地是真正的游历。 C、选用精当词语将西山所见的幽泉怪石、浩然气韵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来。 D、作者先写游众山时的感受,意在衬托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卷 II 三、(共 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6—28 题。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去,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 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 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 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 设想,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 最低限度的祈求。现在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 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 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在那段日子里——那是好几年长 的一段日子,我想我一定使母亲作过了最坏的准备了,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事 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 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
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惟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 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 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 最苦的母亲。 (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26、写出文中“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的具体内容。不超过 15 个字。(2 分) 27、结合选文,说说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3 分) 28、选文运用多种方法刻画母亲形象,请写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原文简析其作用。(3 分) 四、(共 12 分) 2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4 小题)(4 分) (1)老者安之, (2)其身正, ,少者怀之。(《论语》)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3)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 (5)诵明月之诗, 。(苏轼《赤壁赋》) (6)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0、将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