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山东青岛科技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A 卷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30 分,判断正确 1 分,理由正确 2 分):
1.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出口总值。
2.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一国居民拥有的某种东西越多,他们获得这种东西的
愿望就越低。
3. 充分就业是指每个适龄人员都有工作。
4. 经济学主要研究自由市场上的价格问题。
5. 某一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其需求曲线右移。
6. 储蓄是决定何时消费的问题。
7. 如果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 1,则这种商品为生活必需品。
8. 挤出效应是指当政府通过提高税收来支付政府增加的支出时,刺激消费和和
储蓄,实际利率上升,投资下降。
9. 当实际工资调整至劳动市场出清时,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10.需求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量。
二、单项选择题(45 分,每题 1.5 分):
1. 稀缺性的主要含义是:( )
A 一个人不能把今天能够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
B 需要用政府计划来决定资源的使用。
D 生活水平会逐渐下降。
C 必须做出选择。
E 政府计划无法决定如何运用
资源。
2. 罗伯特·索洛在对生产率增长的研究中,将注意力集中在:
A 减少人口增长。
D 对物质资本的投资。
B 技术革新。
E 人力资本的投资。
C 改革教育体系。
3. 小王每天吃饭睡觉 10 小
时,余下的时间娱乐和学习。如图
显示小王这两项活动的时间约束。
如果他从 A 点移动到 B 点,表示:
A 减少学 习以增加 娱乐
娱
乐
的时间。
B 减少娱乐以增加学习
的时间。
C 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都
·B
·A
增加。
减少。
D 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都
学习
E 从可实现的点移向不可实现的点。
4. 以下哪一项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A 失业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B 中国粮食丰收对世界粮食价格的影
响。
C 最低工资法对青年工人失业的影响。 D 汽车工业的产出水平变化。
E 产品税对烟草价格的影响。
5. 一种行为的机会成本是:
B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时间的价值。
A 为这种行为所花费的钱。
C 投入这种行为的资源的其他可能的用途。 D 任何不能弥补的成本。
E 除了直接投入的金钱以外,任何被投入这种行为的成本。
6. 在均衡价格水平:
A 需求量超过供给量。 B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认为价格合理。
C 供给量超过需求量。 D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E 实际交易量小于均衡交易量。
7. 经济学中的三个主要市场是:
A 股票市场、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 劳动力市场、股票市场和外汇
市场。
C 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 D 劳动力市场、产品市场和资本
市场。
E 产品市场、股票市场和公开市场。
8. 消费者收入增加,一般会导致:
A 需求曲线左移。 B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C 需求曲线右移。 D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E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
9. 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从 5 元上升至 5.5 元,需求量因此从 200 下降到 190,
这种商品在这个价格幅度的需求:
A 具有完全价格弹性。 B 缺乏价格弹性。 C 富有价格弹性。
D 具有单位价格弹性。 E 完全没有价格弹性。
10. 理性的概念是指:
A 稀缺性的事实。 B 报酬递减规律。 C 假设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
D 假设个人和厂商都能权衡他们的选择的成本和收益。
E 假设个人和厂商都能确定它们的选择所带来的结果。
P
11. 如图给出两条相交的需求
曲线 D1 和 D2,关于这两条需求曲线
下列那个说法是正确的?
A 两条需求曲线具有不变
的价格弹性,D1 的价格弹性低于 D2。
B 在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
点,D1 的价格弹性低于 D2。
C 在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
点,D1 的价格弹性高于 D2。
D 在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
D1
D2
Q
点,D1 的价格弹性等于 D2。
E 在两条需求曲线的相交点之上,D1 的价格弹性高于 D2,但在相交点之下,
D1 的价格弹性低于 D2。
12. 在负的外部影响的例子中:
A 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但生产者只考虑私人成本。
B 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但生产者只考虑私人成本。
C 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但生产者考虑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
D 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但生产者只考虑社会成本。
E 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但生产者只考虑社会成本。
13. 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左移?
A 互补品价格上升。
C 该商品价格下降。
E 关于消费该商品会延长预期寿命的新发现。
B 替代品价格上升。
D 消费者收入增加。
14. 实证经济学:
A 把价值判断和意见结合起来。
C 不能提供标准判断的依据。
E 对行动所需的理由做出判断。
B 主要研究“是什么”。
D 关注“应该是什么”。
15.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 )时,需求量( )。
A 上升,增加。 B 下降,减少。 C 下降,不变。
D 下降,增加。 E 上升,不变。
16.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S 曲线右上方,LM 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
则表示: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E 以上都不正确。
17.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 2,价格由 1 元上升至 1.02 元会导致需
求量:
A 上升 4%。 B 上升 2%。 C 下降 4%。 D 下降 2%。 E 下降
0.4。
18. 当经济学家谈论政府的储蓄是正值时,他们是指:
A 政府收入超过政府支出,因此存在财政预算赤字。
B 政府收入超过政府支出,因此存在财政预算盈余。
C 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之间的累积差额即为政府债务。
D 政府支出超过政府收入,因此存在财政预算赤字。
E 政府支出超过政府收入,因此存在财政预算盈余。
19. 当你去书店购买这个学期所用的教材时,你将货币作为(
)使用。
A 交换媒介。 B 计量单位。 C 价值储存。
D 物物交换的工具。
E 协调双方欲望的媒介。
20. 沉没成本:
A 和机会成本相同。 B 机会成本的一种。 C 购买潜艇的成本。
D 和总成本相同。
E 在做决策是应该被忽略。
21. 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价格弹性,而且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
那么均衡量将(
),均衡价格将(
)。
A 保持不变,上升。
D 增加,保持不变。
B 保持不变,下降。 C 减少,保持不变。
E 增加,上升。
22. 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通常用来指:
A 收入的非公平分配。
D 所有形式的市场失灵。 E 缺乏竞争。
B 外部性。 C 公共物品。
23. 假定 1996 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 4.5 万亿元,价格指数是 150(1987 年
是 100),那么 1996 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以 1987 年的价格水平衡量相当于:
A 3 万亿元。 B 45 亿元。 C 30 亿元。 D 4.5 万亿元。 E 6.75
万亿元。
24. 在竞争市场中:
A 消费者是价格接受者,而企业不是。 B 消费者和企业都不是价格接受
者。
C 消费者和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
D 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都是非理
性的。
E 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消费者不是。
25. 国内生产净值不同于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是因为他考虑了:
A 价格变化。 B 折旧。 C 生产能力的提高。 D 进出口。 E 经
济周期。
26. 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减少是因为:
A 价格变化引起购买力的下降。 B 这种商品价格相对其他商品变得更便宜
了。
了。
C 价格变化引起购买力的上升。 D 这种商品价格相对其他商品变得更贵
E 消费者可花费的钱少了。
27. 周期性失业:
A 不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C 是自行车行业里的失业。
E 在衰退时期上升萧条时期下降。
B 在衰退时期上升繁荣时期下降。
D 在繁荣时期上升衰退时期下降。
28. 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 X 替代商品 Y 的边际替代率等于 3;对于
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 X 替代商品 Y 的边际替代率等于 2,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情
况:
A 乙用 Y 向甲交换 X。 B 乙用 X 向甲交换 Y。 C 甲乙不会交换商
品。
D 以上说法均正确。
E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9. 总需求向下倾斜的原因之一是:
A 随着价格水平下降,家庭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B 随着价格水平上升,家庭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C 随着价格水平下降,家庭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减少消费。
D 随着价格水平上升,家庭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减少消费。
E 随着价格水平下降,家庭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增加消费。
30. 一种商品需要交税,那么如果这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A 消费者和生产者平均分担税收的机会越大。 B 税收带来的收入越少。
C 生产者承担税收的比例越大。
E 税收更有可能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实现,而不是通过量的变化来实现。
D 消费者承担税收的比例越大。
三、分析题(30 分,每题 10 分):
1.经济学院张教授和王教授购物从不问价钱,但两人习惯有所不同,比如说,
张教授每次到食品店购买猪肉,每次都跟老板说:“给我称 10 元钱的肉。”王教授
也是从不问价格,每次到店里时就说:“给我称 2 斤肉。”
如果说经济学家对价格比较敏感,消费行为应该具有弹性,那么你觉得他们两
人谁更像经济学家?或是他们两人完全相同?
2. A、B 两公司处于如下的一个博弈中:如果 B 公司占领某一个城市的市场而
A 公司没有占领,则 B 公司赚 20 单位利润,而 A 公司只能赚 0;如果 B 公司没有
占领该城市的市场而 A 公司占领,则 B 公司赚 0 单位利润,而 A 公司赚 20;如果
两公司都占领该城市市场,则他们都亏损 10。
问题:
⑴ 写出反映该博弈有关特征的得益矩阵。
⑵ 这个博弈有没有纳什均衡?如果有,有几个纳什均衡?如果有纳什均衡,
写出纳什均衡中两个公司的策略和结果?
⑶ 如果有一个以上的那什均衡,哪一均衡会出现?是由什么决定的?
3.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文凭无用论”的说法正确吗?你觉得文凭与素质和
工作能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计算题(30 分,每题 10 分):
1.(10 分)假设一经济中有如下关系:
消费:c=100+0.8Yd
政府转移支付:tr=62.5
投资:i=50
边际税率:t=0.25 求:
政府支出:g=200
⑴ 均衡收入。
⑵ 预算盈余 BS。
⑶ 若投资增加到 i=100 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
2.假定某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为 P=100-4Q,总成本函数为 TC=50+20Q,求:
⑴ 垄断者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利润和价格。
⑵ 假设垄断者遵从完全竞争的法则,那么厂商的利润、产量及价格如何?
⑶ 完全竞争与垄断情况有何不同?
3.某城市政府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要制定一个住房的长远规划,根据研究资
料,已知租房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0.8~1.0,买房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0.7~1.5。估计今
后 10 年之内,人均年增加收入 2~3%。问 10 年后对住房需求量将增加多少?
五、论述题(15 分):
运用 IS-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的“挤出效用”,并结合实际谈一下你对我国上
半年投资高增长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