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启东市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启东市语文期中考试题 及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24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行走的时光最美。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既可以领略历史文 化的 dǐ yùn,又可以感受自然之美。山水的力量是强大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融入山 水,即使 A(沧海桑田/事过境迁),其文化精神明亮不坠。与山水交友不累,与草木谈心最 真。让我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积攒诗意,hán yǎng 心灵。 1. 根据拼音在米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在文中 A 处选填合适的词语:________。 3. 语段中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改句。 【答案】1. 底蕴 涵养 2. 沧海桑田 3. 既可以感受自然之美,又可以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 【解析】 【1 题详解】 底蕴:事情的底细,或蕴藏于内心而不轻易示人的部分。 涵养:滋润养育,培养。 【2 题详解】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事情发生的环境也改变了。 句中指无论怎样变化,山水的“文化精神明亮不坠”不变,用“沧海桑田”合适。 【3 题详解】 “既……又”表示的并列关系中,“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感受自然之美”顺序颠倒,应 该把二者顺序调换一下。 4. 班级组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调查】学习小组对全班 50 个同学做了个“小说阅读爱好小调查”,以下表格反映 了调查结果。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个调查结果。
对小说阅读 篇幅长短 关注的侧重点 喜欢 不喜欢 喜欢长篇 喜欢短篇 侧重情节 侧重人物 90% 10% 36% 64% 52% 48% (2)【我创意】小说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 净化心灵。老师让同学制作一个“如何阅读小说”的手抄报,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 栏目名称。 栏目一:了解故事环境,熟知社会背景 栏目二:①______________ 栏目三:②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全班同学基本都喜欢阅读小说,②多数同学喜欢阅读短篇小说,③在情节和 人物的侧重上基本持平。 (2) ①. 示例: 栏目二:分析人物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②. 栏目三:理清小说结构,学习构思技巧。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与概括。 根据表格“对小说阅读”一栏,“喜欢”的占“90%”,“不喜欢”的占“10%”,可概括 为:全班同学基本都喜欢阅读小说(或全班同学绝大多数都喜欢阅读小说); 根据表格“篇幅长短”一栏,“喜欢长篇”的占“36%”,“喜欢短篇”的占“64%”,可 概括为:多数同学喜欢阅读短篇小说; 根据表格“关注的侧重点”一栏,“侧重情节”的占“52%”,“侧重人物”的占“48%”, 可概括为:在情节和人物的侧重上基本持平。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和仿写。内容上根据小说阅读的要素创作背景、故事环境、人物性格、主 旨感情、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设计栏目。形式上,根据“栏目一:了解故事环境,熟知社 会背景”示例,用对仗的方式,上下句各六个字,每个分句都是动宾结构。 示例: 栏目二:品味精彩语句,学习语言技巧; 栏目三:提炼小说主旨,了解作者情感。 名著阅读。(6 分) 5. 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将个人忧思和时代风云紧密结合,他的诗或诅咒黑暗,或讴歌光 明,或思考人生,显现出“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特点。这一时期,艾青诗歌的主要
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①. 土地 ②. 太阳(或光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20 世纪 30 年代,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诗 歌的主要意象是是土地和太阳。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 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 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 识。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地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 《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 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在他的成名 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 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 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 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 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 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 6. 《水浒传》中有许多故事都与“酒”有关,请按要求进行探究。 人物 鲁达 杨志 武松 故事 酒与故事的关联 结论 ①_____ 吃酒破戒,狂击僧人 押送生辰纲 ②______ 景阳冈打虎 吃酒壮胆,拳打老虎 原来,文中有关“吃酒”场 景的设置能够起到:推动情 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以及 ④_____ ③_____ 浔阳楼题诗 吃酒添愁,题诗惹祸 【答案】 ①. 大闹五台山 ②. 吃酒误事,痛失财物 ③. 宋江 ④. 烘托人物 形象,凸显人物性格(意对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及探究。
(1)根据人物“鲁达”及关联事件“吃酒破戒,狂击僧人”,回顾相关“故事”:鲁智深 出逃代州雁门县,金老女婿赵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僧避祸。鲁智深晚不坐禅,喝酒打人, 打造戒刀和禅杖,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脚,打坍亭子,打坏金刚, 要烧寺院,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监寺、都寺遣众人来打, 鲁智深趁酒醉大闹一场,被长老喝止住。结合“故事”一栏均为五个字,可概括为:大闹五 台山。 (2)根据人物“杨志”及“故事”“押送生辰纲”的提示,回顾相关情节:杨志为保生辰 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严,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 贩枣客人,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而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吴用等人假装卖 枣稳住杨志等人,白胜扮卖酒汉引诱对方,吴用在杨志放松警惕时下药在瓢里,白胜夺来倒 在桶里麻倒对方,智取生辰纲。结合“酒与故事的关联”一栏均为两句八字格式,可概括为: 吃酒误事,痛失财物。 (3)根据“故事”“浔阳楼题诗”的提示,回顾相关故事:宋江游赏浔阳楼,酒醉后在墙 壁上题了反诗,被黄文炳陷害,报与知府,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将其下到死囚牢中。在将被 斩首之时,梁山众好汉杀出,救出宋江。可知“人物”是宋江。 (4)根据鲁达喝酒大闹五台山,表现他的性格的率真;杨志因喝酒失了生辰纲,表现了他 没有主见,不能坚持的性格;武松因喝酒打死猛虎,表现了他武艺高强的特点;宋江因喝酒 写了反诗,表现了他志向远大的特点;可知酒还有烘托人物形象,凸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7. 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水情怀总是诗。寄情山水,范仲淹获得心灵的滋养,炼就(1)“________,________” 的豁达胸怀(《岳阳楼记》);欧阳修沉醉于滁州的春夏美景,品味日常的欢喜与幸福(2) “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温庭筑开启一场奔赴远方的早行,体验迎异于家 乡的山野情趣(3)“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刘禹锡在巴山楚水中领悟新事 物总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4)“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尽 管行路难,李白依旧行吟山水间,唱出(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的生命最强音 (《行路难》)。 【答案】 ①. 不以物喜 ②. 不以己悲 ③. 野芳发而幽香 ④. 佳木秀而繁阴 ⑤. 槲叶落山路 ⑥. 枳花明驿墙 ⑦.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⑨.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己、阴、槲、驿、畔、 沧”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阅读理解(6)
(一)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独酌成诗 杜甫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8. 首联写灯花喜庆、酒绿相亲,营造了________氛围,衬托了作者_______心情。 9. 结合全诗,说说最后两联是如何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 【答案】8. ①. 温馨热闹 ②. 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 9. ①用借代手法,以“兵戈”代指战争,战事犹在眼前,表达诗人对当下战争形势的忧心。 ②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写出其心系苍生的无力感。 ③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苦于官微力薄,不能救百姓于水火的忧国忧民情怀。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首联“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的意思是:晚上到处是灯花的时候何必太高兴,喝酒高兴 的时候正在相亲。根据“灯花”“喜”“相亲”等词语可知,营造了“温馨热闹”氛围,结 合题目“独酌”和“醉里从为客”中的“客”,可知,热闹是别人的,衬托了作者客居他乡 的孤寂落寞心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最后两联“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意思是:打仗的时刻好像 还在眼前,当官岂能只是为了自己;感到自己被当官束缚,很愧对那些百姓。 这里以“兵戈”代指战争(安史之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说明战事犹在,表达诗人 对当下战争形势的担忧。“儒术岂谋身”一个“岂”字表示反问,既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更含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遗憾。“低头愧野人”的“愧”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苦于官 微力薄,不能救百姓于水火的愧疚和遗憾的情怀。 (二) 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超然台记 【北宋】苏轼 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 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
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 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益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 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 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③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 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④、齐桓公之遗烈⑤,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 阴之功,而吊其不终⑥。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 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⑦脱栗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③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 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餔糟啜醨(bǔ zāo chuò 1i):吃酒糟,喝薄酒。②岁比不登:连年收成不好。③ 楫:修理房屋。④师尚父,即周初人姜太公吕尚。⑤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⑥淮阴:淮 阴侯韩信。吊其不终:哀叹他不得善终。⑦龠(yuè):煮。 10.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共两处)。 人 固 疑 余 之 不 乐 也 1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吾安.往而不乐________ (2)释.舟楫之安__________ (3)时相与..登览________ (4)子由适.在济南________ 12.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处之期年,而貌益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13.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 而不乐的精神。 B. 第二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在超然台上向南所见马耳、常山,所忆隐君子;向东所见卢山想 到卢敖,向西看到穆陵想到姜太公、齐桓公,向北看到滩水想到淮阴侯韩信。 C. 第二自然段先叙由杭到密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怎样超然自处, 悠然自乐;再写修茸旧台和登台跳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 D. 全文第一段记叙、议论,第二段记叙、描写,第三段抒情。全篇洋溢“超然”之情,文 章构思独特,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 纵横不羁的特点。 14.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有何用意?
(2)说说文章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10.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①. 安:哪里 ②. 释:放下 ③. 相与:一起 ④. 适:恰好、正好/恰 11. 逢 12. 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外貌更加丰满),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13. D 14. (1)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寓情于景/写景抒情,①写出了对景的 喜爱,②传达出作者能在被贬境况下获得的从容快乐心态,③突出和渲染了他的超然物外的 思想(任二点即可)。 (2)文章篇末点题(照应题目),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点明主旨,传达出自己 “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解析】 【10 题详解】 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 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人”是主语,“固疑”是谓语,“余之不 乐也”是宾语,在这三者之间需断开,据此可知这个句子的正确断句为:人/固疑/余之不乐 也。 【11 题详解】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安:哪里。 (2)句意: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释:放下。 (3)句意: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相与:一起。 (4)句意: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适:恰好、正好/恰逢。 【12 题详解】 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 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 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重点词语:期年:一年。益:更加。发之白者:头发白的地方。日:一天天。 【13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第三段交待了其弟苏辙(子由)为此台命名并作赋的事,是记叙,不是抒情; 故选 D。 【14 题详解】 考查景物描写及段落的作用。 (1)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语句是“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而新之,时相与登览, 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 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 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 夕”。从“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可看出作者对景物的无比喜爱的感情,从“雨 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栗而食之” 可知作者时常登台游乐,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这种游玩是很快乐的,而结合文章的写 作背景可知此时作者是被贬密州,在这样的境况下,作者仍能时常登台游乐,亲手做菜做饭, 饮酒欢歌,由此可看出作者的从容快乐心态,同时渲染出其超然物外的思想。这种把情感寄 托在景色描写中的写法是寓情于景。 (2)第③段结句“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既照应开头:又与前文 所说乐少悲多的人“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如应不应,有意无意,形成了鲜明的 对照。“且名其台曰‘超然’”一句中“超然”二字与文章题目相呼应,因此有照应题目的 作用。“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一句交代这是借弟弟子由的 文章来给台子取名。“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传达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 【点睛】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 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 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 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 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 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 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 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 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 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 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 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