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资料共2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初中历史《文艺复兴》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 月 5 日 上午河南省洛阳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文艺复兴 2.内容: 14 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当时,意大利兴起了很多城市国 家。这些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产 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 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叫做人文主义的思潮广为流 行。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 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创作的长诗《神曲》,明确表 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但丁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 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达·芬奇是意大利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多 才多艺,勤勉实干,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成绩,但最大的成就是绘画。达·芬奇的画,技术 精湛。他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起来,创作了许多完美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人 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15 至 16 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 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 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 基础。
3.基本要求: (1)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教学过程中有合作探究环节。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2.简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意大利商业城市佛罗伦萨的图片,之后教师简单介绍佛罗伦萨 与文艺复兴的关系,提问:什么是文艺复兴?它为什么会在意大利弗洛伦萨兴起?从而导入新 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并思考两个问题:14 世纪前后意大利的经济 状况是什么样的?带来了哪些变化?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4 世纪,意大利商品经济发达,繁荣的工商业城市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手工 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要求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 身的发展。 教师简介欧洲中世纪的封建教会统治,教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对人们进行欺诈和压迫,提 问:假如你是生活在当时的资产阶级和市民,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点明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 和对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引起人们的极度不满。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 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兴起了人文主义思潮。提问:那么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掀 起这场运动的呢?
学生回答: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掀起了促 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教师补充,所以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 (二)内容 1.教师通过 PPT 展示恩格斯对文艺复兴的评价:“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 大的、进步的变革,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的 巨人的时代。”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个伟大的时代出现了哪些巨人吗?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但丁、达·芬奇、 莎士比亚的相关内容,包括国家、代表作、反映思想等方面,完成下面表格。 并提出问题:中世纪绘画中的耶稣与圣母形象和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形象有何不同? 同是宗教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反映了艺术家们的什么思想内涵? 以历史小组为单位,根据问题,参照课本,进行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中世 纪的人物表情严肃,以“神”为中心,要表现神的庄严,而文艺复兴时期,要冲破宗教神权
对人思想的束缚,以“人”为中心。在这些文艺复兴的作品中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那就是 “人文主义”,要求表现人的天性、人的情感、追求人的幸福、人的个性,以“人”为中心。 人文主义也就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3.教师出示材料:对于文艺复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通过学生辩论,认识到文艺复兴是以再生古典文化为旗帜,而实质是反映资产阶级思想 愿望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三)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文艺复兴有什么历史作用呢?请结合课文正文内容, 以及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学生自主发言后,教师总结: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广泛持久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意识形 态领域中,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推动了 欧洲文化思想解放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采用问答法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作业: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搜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代表作品,并对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 内涵的分析。 【板书设计】 文艺复兴 (一)背景 (二)内容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三)影响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辩题目解析】 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参考答案】 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指的是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特。 薄伽丘在其名著《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 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 高扬人性的思想。 但丁的《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 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简述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史论结合原则是历史教学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则。在历史教学中,首先必须详细地把 握和讲清基本史实,使学生获得大量的具体的感性认识材料,为正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奠 定基础,创造条件。 其次,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对基本史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从而得出 正确的结论。 史论结合必须做到史实讲述中寓有观点,观点分析中不离史实。要反对只讲理论观点, 而不注意讲授基本史实;或是只讲基本史实而不注意讲理论观点。 初中历史《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 1 月 5 日 上午海南省海口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内容: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 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 类遗址。 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
了炭屑和烧骨。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通过对元 谋人遗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人类进化示意图 3.基本要求: (1)请在 10 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要有过程性评价。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山顶洞人属于新石器时代吗? 2.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历史学科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 养?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谈话法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人类起源,你知道什么? 教师介绍: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说法,在西方有上帝造人的说法(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教师过渡:老师刚才介绍的都是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那人类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这一课去一探究竟吧。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人类进化的过程 过渡:人类是经历了几百万年从猿猴进化而来的。 教师展示人类进化的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提问: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达尔文又是谁?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人类经历了从始祖南猿到能人到直立人到远古智人再到晚期智人 的发展,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59 年 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过渡:既然人类是进化而来的,那在我们的祖国大地上有哪些远古人类呢。 教师在 PPT 上展示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示意图,提问:中国境内远古人类的主要遗址 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金牛山人、和县人、丁村 人。 教师在 PPT 上展示史前遗址分布地形图请学生观察,提问:原始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是 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境内这么多的远古居民,那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人类是谁 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教师播放关于元谋人考古发现的视频,请学生观看并提问:为什么叫元谋人?元谋人距 今有多久?元谋人的生产活动有哪些?元谋人发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县,距今约 170 万年前,会制造工具 和使用天然火,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教师补充知识:当考古界发现重要的遗迹、遗物时,大都由其发现地命名。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以学习小组思考讨论问题:你怎么知道元谋人已经是人了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元谋人遗迹中发现的两枚门齿化石是人类的特质;发现的粗糙 石器说明元谋人会制造工具;炭屑和烧骨说明元谋人知道用火。这些遗迹都足以证明元谋人 已经是人了。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回家查阅相关资料,思考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板书设计】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一)人类进化的过程 达尔文 进化论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答辩题目解析】 1.山顶洞人属于新石器时代吗? 【参考答案】 不属于,山顶洞人属于旧石器时代。因为山顶洞人使用的工具主要还是打制石器,并不 是磨制石器。 2.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历史学科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 养? 【参考答案】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着充分地进行科学教育的条件。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 透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科学素养的培养首先 取决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与科学相关的史实,在具体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持续 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领略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从而提高对科学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科学需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 事求是的态度,合乎理性的思维,需要探索、质疑和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较有质量 的问题去开启学生思维的机器,学生形成了存疑的习惯后就会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有利于 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三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学习树立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观念和价值取向。科学素养渗透的最 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自己妥善处理和解决生活 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对杰出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探讨和评价,培养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