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地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初中地理《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俄罗斯的红场大阅兵视频,引出俄罗斯工业发达,它有什么优势呢?
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察“颜”观“色”——看分布
教师 PPT 展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俄罗斯工业发展的优势?
(2)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特点?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得出答案: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
【教师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工业主要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从图例可以看到矿产
资源数量多,证明种类多,从整体分布看到矿产资源分布广,所以得出矿产资源的特点。
2.工业区分布
教师 PPT 展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区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找出四大工业区,说出名称,在地图上指出位置。
(2)说出主要的工业部门。
(3)思考这些工业区和工业部门与矿产资源分布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分四个小组,分别找出对应的工业区,并找出对应的工业部门。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回答莫斯科工业区:钢铁、飞机、火箭(工业最发达地区);圣彼得堡
工业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石油工业;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煤炭、钢铁工业。归纳总结:工业区都是分布在靠近矿产资源的地区,工业部门的分布与周
围的矿产资源关系密切。比如乌拉尔工业区周边分布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铝土、铜等,
当地发展的工业部门就主要包括石油、钢铁、机械等。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3.俄罗斯工业特点
展示材料:“中国对俄罗斯出口货物主要有玩具、体育用品、皮革制品,床上用品、服装、
鞋类和家具等。中国的商品在俄罗斯市场很受青睐。”
问题:假如你要去俄罗斯做生意,那么卖什么才能赚钱呢?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采取提问形式,得出答案主要有玩具、体育用品、皮革制品,床上用品、服装、
鞋类和家具等日用消费品。
教师总结:中国出口俄罗斯的商品主要是日用消费品。出口这类商品的原因在于俄罗斯与人
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比较落后,中国消费品制造业较为发达,且中国商品在俄罗
斯有很大的市场。
俄罗斯的重工业发达,但是与人们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落后。工业结构不平衡。
(三)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包括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工业区和工业部
门分布,以及工业特点。
作业:俄罗斯依靠矿产资源和重工业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它的石油和天然气,俄
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但是由于过度依赖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出口,导致经济发展
不够持续稳定,请同学们课后利用课外书籍和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为俄罗斯未来的经济
发展出谋划策。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要说出俄罗斯主要的工业区。
【参考答案】
圣彼得堡工业区、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2.简述情境创设法的好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参考答案】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再现课本所描绘
的情景表象,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
交融的教学活动。
初中地理《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悬导入。假设李明同学想利用寒假与父母去旅游,于是他去同学的空间里看到了这样的照
片:课件呈现广州水上花市十里花街;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看着同学们空间里的照片,李明
禁不住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是春节,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学生回答,教师启发点拨。
气温的差异导致景观的差异,还影响着同学们的穿衣和活动。我国的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进而引出课题——中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二)新课教学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1)结合 2.13 中国 1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探究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小组一:在图中找出漠河、哈尔滨、北京、上海、海口,根据等温线的数据说出这些城市的
大致温度,计算漠河和海口的温差?
小组二:在图中找出 0℃等温线,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其经过的主要地区?
【教师总结】从小组一的成果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温差大,越向北气温越低,
因此我国冬季最冷的地区是最北端的漠河一带。0℃等温线是一条重要的等温线,它的北侧
在 0℃以下,河流结冰,南侧在 0℃以上,河流不结冰,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重要的地
理分界线,以后我国还会陆续学到很多分界线都通过这里。
(2)通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我们认识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规律,利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问题】(1)找到哈尔滨,海口,乌鲁木齐,拉萨,根据等温线的数据说出这些城市的大致
温度?(2)计算哈尔滨和海口,拉萨和海口的温差,总结夏季气温规律?
【学生回答】大部分都在 20℃以上,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教师总结】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只有在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温度带划分图,思考问题:从图中可以找出哪几个温度带?划分温度
带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得出答案。
【教师总结】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 5
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青藏高原区。
3.拓展:呈现动画和三个城市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数据信息,分析纬度位
置对气温差异的影响。
(1)正午太阳高度──任何季节我国南方地区正午的太阳高度都大于北方地区,获得的太阳
光热多。(2)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季节有差异,冬季南长北短,夏季北长南短。
【教师总结】
冬季我国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方,昼长比北方长,所以南方气温高,北方气温低,南
北气温差异大。夏季虽然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长,南北普遍高温。题目
来源于考生回忆
(三)巩固提高
在我国不同的温度带,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产类型有什么差异?自学活动部分。
(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预习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的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我国的降水和旱涝灾害的发生与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参考答案】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洋面上,保留在北太平洋的副热带
高压有时位于夏威夷附近,又称夏威夷高压;有时分裂成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最直接。
(1)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
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移
到华北、东北地区;9 月,副高南移,雨带也随之南移。
(2)异常年份: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异常,会引起我国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①若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
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②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
方则易发生干旱。
2.请简述初中地理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
【参考答案】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初中地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同学们猜一猜,有一个国家的居民如果手拉手站在一起可绕地球赤道约 49 圈,
你们知道是哪个国家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并结合书上 11 页内容,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总数是多少?占世界人口的多大比例?
(2)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总结】我国人口总数为 13.40 亿,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动
荡,人民生活水平低,因此人口增长较慢;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经济发展快,医疗卫生条件
迅速改善,人口增长迅速。
2.教师 PPT 展示漫画,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我国这么多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2)同学们讨论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左面漫画反映的是交通拥挤,右面漫画反映的是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教师总结】现在我国的人口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增长,不但造成了生活中的诸
多不便,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还对环境资源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过渡】我们应该怎样解决人口增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呢?下面就来学习我国的人口政
策。相信同学们对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有一定了解,这种政策到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
样的影响呢?
3.【活动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政策的实行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
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总结】
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数量,提高
了人口素质。人口数量的减少,减轻了社会的生产品的供给压力和就业压力等。大大的加快
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作业:上网查阅资料谈谈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有哪些影响。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即趋向暖湿地区(中低纬指向)、低平地区和岸边(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