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9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5页 / 共49页
第6页 / 共49页
第7页 / 共49页
第8页 / 共49页
资料共4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初中历史《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第二批)
(第三批)
(第四批)
2018 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历史面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批) 初中历史《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世界名著《堂吉诃德》的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骑士的英雄时代——中古欧洲 社会。 教师介绍:书中描述了主人公堂吉诃德,由于爱读骑士文学,入了迷,他骑着瘦马穿着盔甲, 手持一根长矛,前后三次外出历险,把风车当成巨人,把羊群当做军队,到处“行侠仗义”, 做了许多可笑之事,吃尽了苦头。 教师过渡:在骑士文学中,骑士往往是勇敢、忠诚的象征,每一位骑士都以骑士精神作为守 则,是英雄的化身。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骑士的“英雄时代”——中古欧洲社会。从而 导入新课。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特点 过渡: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了几个国家,其中影响最大, 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法兰克王国。 教师补充讲解:法兰克王国有一个著名的富有改革精神的宫相叫做查理·马特,宫相原来是 王室的财产总管,后来插手国政,成为政府首脑,独揽内政和外交大权。题目来源于考生回 忆 教师展示材料并提问: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查理·马特改革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为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
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查理·马特改革的特点为封建主和 附庸之间层层分封,逐级保护和负责。 (二)查理·马特改革的影响 过渡:查理·马特改革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查理·马特改 革之后,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逐步建立,同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提问:结合教材及所学思考,查理·马特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请同学们自由交流讨论。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建 主之下,农奴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三)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并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基督教有着怎样的 地位和影响?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 分钟时间讨论。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 凭着自己巧取豪夺与封建国王赐赠,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 之上;思想文化上,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神权凌驾一切。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城市衰落,之后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西欧城市的兴起对西 欧封建等级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课下搜集资料,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节课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试比较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 【参考答案】 时间上,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 1000 年。 政治上,西欧封建社会初期,长期战乱,王权薄弱,兵祸连年;中国自秦朝开始,实行中央 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社会较为安定。在西欧封建社会里,国王是最大的世俗封建主,但他 的权力仅限于自己的领地;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君主的权力深入 到封建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经济上,西欧封建社会的最初几百年里,经济发展缓慢,城市落后,工商业不发达,到 10 世纪,西欧城市开始兴起;中国自秦汉以来,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并一直保持到清朝前期。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2.作为历史老师,要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 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对某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有一定程度 的了解。但受年龄和知识储备等因素限制,再加上影视剧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与评价 往往缺乏科学认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引导,史论结合,正确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说明历史人物的社会称谓。历史教材中涉及的人物大多数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思想家、科学家等等。给历史人物加上称谓,简短的一句话,可以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地说 明历史人物的社会影响。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其次,简述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用历史人物的具体语言、行动来评述他们的是非功过。简 述历史人物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分段法、分类法。分段法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发 展阶段进行简述、评价,如唐太宗在统治前期及后期不同阶段的作为。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 的重大活动按类别归纳评价的方法,如汉武帝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采取的统治措施。 最后,强调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即全面评价,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 的历史环境中去综合分析;公正客观、一分为二、抓人物事迹的主要方面;用发展性和长远性 的眼光: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去评价;从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等角度评价。 初中历史《世界三大宗教》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第二十一集《到达西天》视频片段,并提出问题:玄奘到 达的西天是哪里?他取的经书是哪个宗教的经典?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玄奘到达的西天是现
在的印度,他取到的真经是佛家经典。教师接着阐述: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那么同学 们知道其它两大宗教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新课《世 界三大宗教》。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1.佛教的创立 教师出示《西游记》电视剧中如来佛祖的截图,并提问学生:在《西游记》佛教的创始人是 如来佛祖,被尊为“万佛之祖”。在历史上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何时创立?学生自由回答后教 师指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 6 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 是释迦族的隐修者。 教师出示材料,请学生结合材料与课本内容归纳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并思考佛教为什么宣 扬“众生平等”? 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归纳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教师总结: (1)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有“四谛说”“十二因缘说”“众生平等”。“四谛说”主张 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十二因缘说”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主张面对现 实忍耐顺从,皈依佛法,积德行善。 (2)种姓制度使得当时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都反对婆罗门的特权。佛 教为了扩大影响力提出“众生平等”,受到下层民众的欢迎,信徒渐增。题目来源于考生回 忆
2.佛教的传播 教师出示《佛教传播路线》示意图,请学生观看此图,同桌两人一组讨论思考问题:佛教向 世界传播的路线有哪些? 学生观看图片,同桌间相互讨论并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佛教的流传大致有两个方向:一路向南传播至东南亚,这一路传播的佛教多为小乘佛教。小 乘佛教注重伦理教诲,不拜偶像,提倡自我修行超度,现主要流行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 缅甸、泰国等地。另一路向北传至中亚,后又传至中国、日本与朝鲜。这一路传播的佛教多 为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认为人们不仅可以自我超度,而且可以“普度众生”。 (二)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 1.基督教的产生 教师请学生简单讲述过圣诞节的经历,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知道圣诞节的由来? 学生回答:圣诞节是基督教的节日,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耶稣就是基督教中的圣子, 圣父即耶和华。 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问题:基督教是如何产生的?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题目来源 于考生回忆 学生回答:基督教在 1 世纪时诞生于地中海东岸巴勒斯坦一带。耶稣就是“救世主”。基本 教义:人需要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基督教的教义经典是《圣经》。 2.基督教的演变与传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