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北京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及答 案 注意事项 1.本调研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 2.在调研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调研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24 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 1. 亚非文明源远流长,古代埃及和中国都曾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文明成就。可为这一结论提 供的证据有( )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③司母戊鼎 ④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司母戊鼎是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 的青铜器,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①金字塔③司母戊鼎符合题意,C 项正确;《汉 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第一步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 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不符合题意,A①②、B②③、D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2.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 8—前 3 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时 期出现了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等先贤,他们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 中孔子提出的主张是( ) A. “仁者爱人” B. “道法自然” C. “认识你自己” D. “吾爱 吾师,吾更爱真理”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 A 项正确;“道法自然”是道家学派的主张,排除 B 项;“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主张, 排除 C 项;“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3. 如图琅琊刻石为秦始皇东巡到琅琊郡(今山东胶南西北)时立,刻石颂扬了秦始皇的功 绩。依据所学推断其碑文中所颂扬的功绩应包括( ) ①推行分封制 ②统一度量衡 ③推行郡县制 ④实行推恩令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以促进经济发展,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加 强中央集权,②统一度量衡 ③推行郡县制符合题意,B 项正确;秦始皇在地方废除西周以 来的分封制,统一度量衡以促进经济发展,①推行分封制②统一度量衡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秦始皇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①推行 分封制④实行推恩令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③推行郡县制④实行推恩令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4. 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汉文帝和汉景帝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②“文景之治”为汉朝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A. ①属于历史结论 B. ②属于历史史实 C. ①反映了汉初休养生息,废除赋役 D. ②肯定了“文景之治”的历史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为汉朝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肯定了“文景 之治”的历史作用,D 项正确;汉文帝和汉景帝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是历史史实,①属于 历史史实,排除 A 项;“文景之治”为汉朝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历史解释,②属于历史 结论,排除 B 项;汉文帝和汉景帝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反映了汉初休养生息,减轻赋税,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图中的坐具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引入内地,为内地人民所喜爱。这 说明该时期( ) A. 政治动荡造成了人民生活困苦 B. 南北对立造成了阶级矛盾激化 C. 南方开发缩小了南北经济差距 D. 民族交融丰富了各民族的生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图中的坐具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引入内地,为内地人民所喜爱”结合所学可 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坐具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引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 而坐的生活习俗,反映了民族交融丰富了各民族的生活,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动荡, 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融合,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南方开发,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6. 下表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 公元 626 年 公元 630 元 公元 641 年 公元 649 年 即皇帝位 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 汗 蕃 崩,葬昭陵 A. 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 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C. 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D. 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可得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 626 年即皇帝位,公元 630 元征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公元 641 年遣文 成公主远嫁吐蕃,公元 649 年葬昭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轻徭薄赋,虚心纳 谏,成就贞观之治,C 项正确;隋文帝建隋朝,灭南陈,结束长期分裂局面,排除 A 项;隋 炀帝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排除 B 项;唐玄宗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 元盛世,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7. 从以下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唐朝社会的特征是( ) A. 社会风貌兼容并蓄、相对开放 B. 妇女的社会地位已经超过男子 C. 民间的舞蹈已经成为艺术主流 D. 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丰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莫高窟第 220 窟唐代壁画的临摹图、莫高窟出土文献《放妻书》”可得 出,唐朝深受少数民族影响,相对开放,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社会风貌兼容并蓄,A 项正确; 妇女的社会地位已经超过男子,不符合材料,排除 B 项;民间的舞蹈已经成为艺术主流,与 材料无关,排除 C 项;经济繁荣发展,物质生活丰富,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8. 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 连通衢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 A. 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B. 乡村出现了草市 C. 各族政权交流频繁 D. 经济重 心已南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 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衢大街也要侵占”可得出,宋代商铺林立,越来越多,反映城市商业日 益繁盛,A 项正确;乡村出现了草市,与材料无关,排除 B 项;各族政权交流频繁,在材料 中未体现,排除 C 项;经济重心已南移,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9. 如图为首都博物馆所藏元代景德镇生产的白釉多穆壶。“多穆”为藏语音译,意为盛酥 油的桶。多穆壶则是在酥油桶造型之上,于口沿加僧帽状边,又添把手和壶嘴而成的壶形。 此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元朝时期( ) A.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C. 市民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B. 瓷器设计吸收多元文化 D. 边疆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白釉多穆壶的描述说明瓷器设计吸收多元文化, B 项正确;元代景德镇生产的白釉多穆壶不能体现农业生产,市民都市生活,边疆地区的治 理,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0. 1652 年,顺治皇帝下令在京城之北建造西黄寺,供五世达赖喇嘛居住。此后,西黄寺 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入京朝觐的驻地。以上做法加强了中央政府与某边疆地区的联系。这一地 区是( ) A. 西藏 【答案】A 【解析】 B. 台湾 C. 新疆 D. 云南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652 年,顺治皇帝下令在京城之北建造西黄寺,供五世达赖喇 嘛居住。”并结合知识可知,这个地区是西藏。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 世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1653 年正式赐予他金冊、金印和“达赖喇嘛” 的称号,A 项正确;台湾、新疆、云南与五世达赖喇嘛的说法不符,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11. 分类整理历史知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分类整理中的①处应填写( ) 中国古代人物 宋太祖、明成祖、康熙帝 张骞、玄奘、郑和 张仲景、华佗、① B. 李清照 C. 李时珍 D. 李自成 类别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A. 李世民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与张仲景和华佗是一类的人,C 项正 确;李世民是唐朝皇帝,排除 A 项;李清照是诗人,排除 B 项;李自成是明代后期领导起义 推翻明朝,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12. 下侧笔记所列史实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①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 ②唐朝时期设置安西都护府 ③元朝时期设置宣政院 ④清朝前期设置台湾府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自然科学技术不断创新 B. 官员选拔制度的强化 D. 交通管理制度的完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不同朝代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理,反映中国是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A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体现官员选拔制度的强化,自然科学技术 不断创新,交通管理制度的完善,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13. 下表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这一事件的不同评价。横线处应填写( ) 评价者 _______ 欧洲人 具体评价 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 个恶魔。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 一个功臣 A. 印度人 B. 西班牙人 C. 菲律宾人 D. 印第安 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 财富,他是一个恶魔。”这是印第安人对哥伦布的评价。哥伦布先后三次西航,始终认为他 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成为“印第安人”,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来美洲,给当 地的印第安人带来破坏和掠夺,D 项正确;哥伦布发现美洲不是印度人,排除 A 项;西班牙 人支持哥伦布航海,排除 B 项;菲律宾人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4. 这部著作通过描写诗人梦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遇到的各类人物,折射了意 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社会现象,透露出人文主义的曙光。这部著作是( ) A. 《荷马史诗》 B. 《天方夜谭》 C. 《神曲》 D. 《马 可·波罗行纪》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描写诗人梦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遇到的各类人物,折射了意大 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神曲》内容的描述,C 项正确;材料内容中描述的是《神曲》,不是《荷马史诗》、《天方夜谭》和《马可·波罗行 纪》,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5. 古希腊人往往通过神话故事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与渴望。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也 大量选择古希腊神话作为创作题材,这是因为他们( ) ①推崇古希腊文化 ②借助希腊文化弘扬人的价值 ③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④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和压制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A.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古希腊人往往通过神话故事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与渴望”并结合所学内容 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之所以选择古希腊神话作为创作题材,主要是因为推崇希腊文化, 希望借助希腊文化弘扬人的价值和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与压制,①②④符合题意,B 项正确; 此时的意大利画家并不是主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 16. 1693 年,英国议会成立专门的财政委员会和财政审查委员会,以编制财政预算与检查 财政收支状况。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即便国王也不得随意挪用资金。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王权专制引发了英国议会不满 B. 英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 英国内战爆发造成了财政紧张 D. 英王的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从材料中“预算案实行专款专用,即便国王也不得挪用”可以看出议会进一步限制 国王的职权,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权专制,排除 A 项;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英国内战爆发造成了财政紧张,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7. 油画能够形象生动地反映历史。依据下列三幅油画中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概括的主题 应是( )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A. 人性之光—文艺与人的解放 B. 寻梦东方—艰难的探险之路 C. 问道政治—不同选择的革命 D. 技术创新—机器生产的时代 【答案】C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