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陕西教师资格证专业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____
A.做好班长的工作
B.做好先进生的工作
C.做好班委的工作
D.做好后
进生的工作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___
A.道德理念
B.道德行为
C.道德品质
D.道德意识
3、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____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4、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5、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层次的教育心
理学家是____
A.布鲁纳 B.布卢姆 C.加涅 D.奥苏伯尔
6、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时期是____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7、《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____
A.盲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性原则
8、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9、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A.根本途径
C.唯一途径
10、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____
B.基本途径
D.全部途径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
向迁移
11、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____
C.教育性功能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 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____阶段。
A.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14、教师授课时,通过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
A.有意后注意 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
15、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____
A.组织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6、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____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7、”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明了儿童的情绪情感具有____
D.社会性
A.不稳定性
C.深刻性
B.可控性
18、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
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____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
育活动趋于完善
19、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入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
划是在____
A.1978 年
B.1980 年
C.1986 年
D.1988 年
20、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____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21、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____三种类型。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
C.理想的、现实
的、功利的
22、对学习时间的管理属于下列哪种学习策略____
D.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A.元认知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错项。)
1、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____
B.间接经验
D.活动体验
2、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____
A.直接经验
C.课堂灌输
A.标准化成就测验
B.教师自编测验和问卷测验
C.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
自编测验
D.认知测验和能力测验
3、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____
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4、班级组织建构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____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原则
C.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D.发
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5、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二是定向性与顺序性,
三是不平衡性,四是____
E.系统性原则
A.不同步性
B.规律性
C.共同性
D.差异性
6、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____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
平,有的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7、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____
D.名誉权
A.公正评价权
C.人格尊严权
B.隐私权
8、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____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9、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____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
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充分支持和鼓励来
D.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访学生
10、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____
D.过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硬的教学基本功
11、问题解决有三个基本特点,它们分别是目的性、认知性和____
A.序列性
B.针对性
C.方向性
D.实在性
12、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最首要的环节是 ____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3、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中共同创造的具有
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被称之为____
A.学校机构
B.学校体制
C.学校文化
D.学校制度
14、下列不属于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区别的是____
A.专家教师的课是计划以学生为中心,细节考虑周到
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教学策略
15、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包括____
C.专家教师注重回顾先前知识
B.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
D.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
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16、《演说术原理》一书的作者是教育家____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17、教师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
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
的
A.滞后性 B.长期性 C.隐蔽性 D.复杂性
18、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____
A.理解
B.审题
C.知识重现
D.解题
19、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是____
A.遗传
B.社会生活条件
C.教育
D.社会活动
20、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____
A.3、4 岁~11、12 岁
B.5、6 岁~11、12 岁
C.6、7 岁~11、12 岁
D.5、
6 岁~12、13 岁
21、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
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____
A.导向原则
B.疏导原则
22、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C.因材施教原则
____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