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四川省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 I 卷(共 15 分) 一、基础知识与应用(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长期以来,由 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 堆遗址出土以来,古蜀国神秘面纱逐渐揭开。35 年前那次发掘,获得了一些造型独特的珍 贵文物,带给世人无尽的( )。硕大的耳朵、前凸的双眼、三角鼻梁……此前发现的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青铜立人像等文物,与传统的中原文物差别巨大,给人以十足的神秘感, ( )有人猜测三星堆是域外文明,更出现了“三星堆是外星人遗迹”这样的大胆“狂 想”。已经开始的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回答有关三星堆和古蜀国的各种疑问。考古和 历史研究工作的价值在于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可以生动述说过去,也将深刻 影响当下和未来。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摘自《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何以在惊天下》) A.遐想 那么 即使 不可捉摸 B.遐想 因此 不仅 任重道远 C.妄想 因此 即使 任重道远 D.妄想 那么 不仅 不可捉摸 2.下列各项有关上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画线句句子成分,用符号标示为:(古蜀国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备注, “面纱”的下面是双横线) B.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C. “硕大的耳朵、前凸的双眼、三角鼻梁……”句末的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 D.三个加点词语“文明”“已经”“过去”在文中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副词、名词。 3.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曾在 1986 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时隔三十余年后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
B.曾在 1986 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辉煌灿烂的新发现时隔三十余年后再惊天下 C.古蜀国遗址曾在 1986 年震惊了世界,时隔三十余年后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 D.古蜀国遗址曾在 1986 年震惊了世界,辉煌灿烂的新发现时隔三十余年后再惊天下 4.下列有关文化及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世先生同在桑梓”的“桑梓”本指住宅旁的桑树梓树,后人用来指代家乡。 B.杜甫《望岳》里“阴阳割昏晓”中的“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C.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故乡》中,都提及到了“长妈妈”。 D.《昆明的雨》未用大量笔墨直接写雨,表达汪曾祺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正式参加空间站时代。 B.2020 年底,资阳市“村村通客车”民生工程顺利完成,有效缓解了农村“出行难”。 C.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数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人口数据支撑。 D.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我国的“三农”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 第Ⅱ卷(共 135 分) 二、语言积累与表达(26 分) 6.根据提示,默写句子。(8 分) (1)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 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2)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礼记·虽有嘉肴》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困, ”阐释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知 (4)阅读经典,点亮人生。读《论语》,我们应拥有君子“人不知而不愠”的大度;读《孟 ”的气节。 子》,我们应坚守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 (5)古人登高望远,咏志抒怀。志存高远的王安石登飞来峰,吟咏“不畏浮云遮望 眼, 悠。 ”;心忧国家的辛弃疾登京口固亭,慨叹“千古兴亡多少事?悠 ”。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小题。(4 分) 他正向古代典 jí( )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 ) )而不舍。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 )懒得“一月不梳 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 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 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 xiāo( ), 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尽心血。杜甫晚年,疏( )灯火是他的伴 lǚ( (1)给上文加点的字注音。(2 分) 地壳( ) 锲( )而不舍 目不窥( )园 疏( )懒 (2)给文中拼音写出汉字。(2 分) jí( ) lì( )尽心血 深 xiāo( ) 伴 lǚ( ) 8.名著阅读(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南湖中学八年级一班开展《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时,“启航”小组制作了如 下两张学习卡片,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二:内容摘记学习卡片
(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摘记学习卡片的横线处补写出人物姓名。(2 分) (2)请根据以上材料回顾整本书内容,探究红军领袖人物带领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取得革命 胜利的原因。(4 分) 9.综合性学习。(8 分) 为了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发挥美育“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我市扬帆中学决定 开展以“美冶情操·浸润心灵”为主题的艺术节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识歌谱 感受美】小明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经典咏流传”音乐会,请你根据歌谱的歌 词内容,帮助小明理解陈毅元帅被困梅山时创作《梅岭三章》的情感,让他更好地领悟此诗 “大义凛然、坚毅地”的演唱基调。 要求:不超过 40 字。(2 分)
【观作品发现美】在绘画展上,作为袁隆平的崇拜者,你看见一幅《一梦 70 年》的画作(如 图),激动不已。请你从构图要素的角度介绍这幅作品。 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明,不超过 120 字。(4 分) 【编剧本创造美】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准备把寓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成剧本,用 来参加课本剧汇演。请你在下面即将完成的剧本的横线处,补写出人物对白时的神态。(2 分)
白 旁 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身为神使又是商人底护神的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 赫耳墨斯 值多少钱? 雕像者 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 值多少钱? 雕像者 还要贵一点儿。 赫耳墨斯 这个值多少 雕像者 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三、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0—11 题。(7 分) ①太阳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取之不尽的核心能源系统。随着地球传统能源面临枯竭, 太空电站或将成为 21 世纪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太空电站,简而言之,就是把地面的 太阳能发电装置搬到太空去,在“天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送 到地面。 ②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在地面上,太阳能受到大气的吸收 和散射、云雨的增减以及季节、昼夜更替等因素影响而衰减很多,能量密度也变化巨大,很 不稳定。太空中的太阳能却非常充裕。据估算,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最高 发电功率约为 0.4 千瓦,在平流层为 7—8 千瓦,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电功率可达 10— 14 千瓦。即便电能在多次转换过程中有所损耗,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仍非常可观。 ③太空电站不受天气和纬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可大规模收集、转换和利用太阳能,发电 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不仅如此,从太空中获取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世界各地,不依 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比如, 假若有了太空电站,电动车就无需再四处寻找充电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充电。
④作为一种高效又环保的发电方式,太空电站仍被许多国家看好。英国政府已委托有关 部门对太空电站展开研究,日本科学家也在试验将电能转换为能量波传输到地表的方式。中 国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已于 2018 年在重庆启动,还提出了实现太空电站目标的技术路线 图,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建成有实用价值太空电站的国家。(摘自庞之浩《未来电从天上来》, 有删改)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地球传统能源将日渐用尽,太阳将是地球取之不尽的核心能源系统。 B.文章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使说明内容更具科学性、严谨性。 C.中国于 2018 年建成了太空电站,成为世界首个建成太空电站的国家。 D.文章最后两段先说明太空电站的优点,再介绍太空电站的研究现状。 11.阅读第②—④段,请简要概括“电站‘上天’”的原因。(4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2-15 题。(13 分) 守望 秦兴江 初冬时节,天变得越来越短。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马大爷抚摸着身边的墓碑,还没有 要走的意思。今天是来滩涂边第三天了,这三天陪伴他的只有身边马老太的墓碑,马大爷还 没有看见一只天鹅的影子。 “会等到的,会等到的。”马大爷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像是安慰着墓碑下的人。 “奇怪,比十年前整整晚了三天啊!” 马大爷不由想起十年前的那个下午,那个黄昏。 那天下午,马大爷和马老太在自家自留地里收拾秋后的玉米秆和残枝败叶。看看天色不 早,马大爷说:“饿了,咱回家弄饭吃吧。”马老太一边应声起身,一边突然指着远处的水 边问:“那是什么?” “像两只鹅。奇怪,这是谁家的鹅啊?”马大爷看着不远处的两只大白鹅说,“天都黑 了,谁家的鹅跑这么远哩?” 也许是那两只鹅发现了他们的议论,突然一声长鸣,展翅飞远了。
“天哪,不会是天鹅吧!你看你看,都怪你,说话不能小声点?一辈子急吼吼的,像放 炮仗似的!” 马老太开始大声埋怨起来。马老太一般是不埋怨他的,她是一个好媳妇,历来和声细语, 可是这次却大声埋怨起他来。 第二天下午,他们又来到了滩涂自留地。当然,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很多白天鹅。 第三天也是,从第二天的 12 只,变成了 16 只。马老太数了半天终于数清了是 16 只。 那一年,是白天鹅来的第一年,虽然白天鹅来的并不多,但是第二年、第三年,每到那 个时节,马大爷和马老太都会去那个滩涂等候,白天鹅也会如期而至,一年比一年多。特别 是经过了三年以后,他们更加坚信,白天鹅会不请自来。 马太爷和马老太逢人便讲那些白天鹅的故事,那是他们的滩涂,那是他们的白天鹅。知 道白天鹅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每到白天鹅快来的日子,滩涂上就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好多好 多奇怪的人,他们带着“长枪短炮”,穿着奇装异服。“你们,你们,你们是干啥的?不要 吓跑了我的白天鹅!” 马老太挺身而出,声色俱厉。 “又不是你家的白天鹅!”那些人连嘴巴都不用歪一下,他们就像听不见马老太的声音, 看见白天鹅飞来了,就恣意地踏过马老太家的自留地,举起手中的“长枪短炮”,瞄向水边 的白天鹅…… 马老太气急之下,一病不起。后来就再也没有白天鹅翩翩飞来。 第四年,不,是第五年,白天鹅的身影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更多人的关注。百里黄河 沿岸,那一片片滩涂,和那水波荡漾的黄河水面上,还有那林木交错的黄河湿地,数千只白 天鹅仿佛水中的雪莲,又宛若快乐的天使,时而悠然自得地引吭高歌,时而踏着水花婉转低 鸣,时而凌空亮翅,时而翩翩起舞…… 那一片水域和滩涂,从此便被人们称作“天鹅湖”。 可是,马老太却走了。 “不,你没走,我要陪着你,年年都陪你看天鹅……” 马大爷从遥远的思绪中回到现实。天就要黑了,他留恋地抚摸着身边的墓碑。马老太去 世后,她的坟就埋葬在自家的滩涂,这里是最先看见白天鹅的地方。 可是后来天鹅湖的水深达几米,沿河滩涂湿地都被淹没了。冬天,天鹅来的时候找不到 吃的,天鹅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最后竟不再飞来……这两年冬天,马大爷和村里的老人们 没少带着自家的大豆、玉米,撒向白天鹅活动的黄河滩涂。马大爷想,如果马老太在的话, 她肯定也会大力支持自己这样做的。不然,河水上冻的时候,那些天鹅去哪里找食吃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