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B.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D.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一、选择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理念。下列主张与其相近的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右图所示的水利工程( )
A.始建于公元前 221 年
B.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
C.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清除了整个四川地区水患
3.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
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意图是( )
A.学习中原文化
C.消灭鲜卑贵族
4.开元时期,唐朝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当时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5.在下列村料中,属于研究“古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是( )
B.避免思乡之苦
D.减少洛阳人口
B.唐高宗
D.唐玄宗
C.武则天
A.长篇历史小说《张骞大传》
B.连环画《安西都护府》
C.邮票《玄奘西行求法》
D.丝绸之路上唐代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
B.《史记》
6.“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此项技术载于( )
A.《韩非子》
C.《伤寒杂病论》
7.“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元朝( )
A.中书省和行中书省
8.小华同学画了一个思维导图(如右图),其主题是
( )
C.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B.北庭都元帅府
D.《梦溪笔谈》
D.宣政院
B.变法图强成为国民共识
D.西方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A.清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B.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C.清朝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D.清朝对外来侵略的反抗
9.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
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1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阶级斗争为纲
C.实现共同富裕
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和政府先从农村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通过试点,决
定( )
A.推广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雅典的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提供税收,但没有政治权利和占
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揭示了雅典( )
A.社会经济主要依靠移民
C.民主政治发展到了高峰
13.下表为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统计,当时推广古典书籍旨在( )
B.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B.坚持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生产
D.以“新发展理念”建设新农村
B.民主政治有较大局限性
D.外邦人与奴隶待遇无异
时间
类型
比例
15 世纪
1500 年到 1520 年
宗教书籍 50%以上
古典书籍
宗教书籍
古典书籍
10%
27%
33%
B.推动欧洲大学迅速建立
D.消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A.推翻天主教的统治
C.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14.1689 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
的女儿)为女王,同时他们也都接受《权利法案》。当时议会的真正目的是( )
A.缓和与王室家族关系
C.剥夺国王的全部权力
15.1941 年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后,决定把莫斯科等中心地区的特大工厂迁移到大后方,
一年内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达 1523 家。其中有 1360 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这一举
措( )
A.抑制了军事工业的生产热情
C.使苏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
16.下列人类文明成果与认识搭配正确的是( )
B.推动了高度集中管理体制的发展
D.避免了德国进攻并占领中心地区
B.加强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D.把王权置于议会法权下
选项
人类文明成果
认识
A
金字塔
体现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无限权力
B 《汉谟拉比法典》 严格保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
D
儒略历
成为了今天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
万里长城
现存的长城主要是秦朝时期修筑
二、非选择题:包括 3 小题,共 52 分。
17.(18 分)在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甚至成为历史
的聚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詹姆斯·瓦特(1736~1819 年),英国发明家,1765 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
的凝汽器蒸汽机,但资金困难成为他研制的一个难题,直到 1774 年博尔顿购买了他的专利
并合伙创办了蒸汽机公司,在利用了新的加工技术后,第一台瓦特蒸汽机才正式投产。1790
年以后,在政府专利法的保护下,他成为英国很有影响力的人。
——摘编自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瓦特成功的因素。(6 分)
材料二 徐寿(1818 年~1884 年)出生于没落望族之家。他多次科考不中,无奈之下,决
定放弃科举。1862 年,他进入安庆内军械所,眼看当时外国轮船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十
分愤慨,他潜心研究,1866 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因为他无官秩,
朝廷只给了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对于古老的帝国来说,科技不过是当时的“奇
技淫巧”。最后徐寿以布衣终,他的人生经历正是晚清无数科技人员命运的缩影。
——摘编自汪广仁《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寿父子研究》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徐寿制造“黄鹄号”与中国近代化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
所学,分析在科学技术上徐寿的命运不同于瓦特的原因。(7 分)
材料三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和平凡的劳动者王崇伦都见证了我国的“一五计划”(如下)。
(3)史料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例如,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工业落后。据此,请你
说明材料用于研究“一五计划”还有哪些史料价值?(5 分)
18.(12 分)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角度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总是在不断探索、总结、创新中发展和壮大自己,并领导
革命事业向前进。
(1)根据材料,任选一个时间节点依照角度一予以说明。(4 分)
材料
角度二: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站在最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反对封
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2)根据材料中的角度二,请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的作用阐明“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革命走向胜利的历史必然”。(要求:表述准确,逻辑清晰)(8 分)
19.(22 分)综合探究题。国家实力、影响力与对外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405 年,郑和奉成祖之命,率一支拥有 27000 人、百余艘舰船的船队,满载丝绸、瓷
器、茶叶、漆器及大量金银货币,浩浩荡荡的从刘家港出发远航西洋。……由于路途遥远,
船载粮食、淡水消耗很大,海上天气又反复不定,船上人员多有不适或生病。途经三佛齐旧
港时,当地海盗图谋袭击,险象环生,到达满剌加时,船队登岸人员又遭误杀。……部分船
员开始埋怨,也有船员怀疑是否可以完成这次航行。
——据《太宗文皇帝实录卷》等改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请以“我们的航行是航海史上的壮举”为题,站在郑和的角度
补写一篇激励船员的发言稿。(要求:依照下面基本格式;在答题卡上补写相关内容且符合
史实;表达准确、行文通畅)(7 分)
发言稿
我们的航行是航海史上的壮举
勇士们:
我们是为了
而远航,眼前虽然遇到了
一定要坚定信心,因为我们拥有
航行定能成功。完成远航,将会产生重大意义,如:
的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不要恐惧,
等条件,
前进!我们的航行一定会成为彪炳千秋的壮举!
。
发言人:郑和
材料二 下面是 20 世纪 50~70 年代中国、美国和苏联的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
作关系、“
”表示对抗关系。
50 年代
60 年代
70 年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推断并指明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请用史实说明....这三国
在 50 年代的关系。(9 分)
材料三 1955 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面临西方国家的挑拨,周恩来随机应变,临时将
原定的发言稿改作书面材料发参会各国。在会议上,周恩来认真聆听了各国代表发言后,从
容地走上讲坛进行补充发言:“……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
治制度,……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发言得到了多数与会国代表
的赞同。
——摘编自《周恩来传》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周恩来的发言为什么得到多数与会国代表的赞同?如果
你身临其境,从中可以学习周恩来总理哪些优秀的品质?(6 分)
参考答案
4.D
14.D
7.A
8.B
9.A
10.B
3.A
13.C
2.C
12.B
6.D
16.C
5.D
15.D
一、选择题:包括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11.C
二、非选择题:包括 3 小题,共 52 分。
17.(1)因素: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20 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人的资金支持;政府
重视科技,鼓励创造发明。(6 分)
(2)历史事件:洋务运动。(1 分)原因:当时中、英两国国家命运不同,中国内忧外患,
饱受外国侵略;国家对科技发明的重视程度不同,清政府不重视科技发明;中国资金匮乏,
积贫积弱,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究。(6 分)
(3)“一五”计划期间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于建设创造中。(5 分)
18.(1)示例: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
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
熟的标志。(4 分)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领导中国革命。1924~1927 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实现
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领导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吸取失败经验,开始组建自
己的军队,并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1937
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
伟大胜利。1946 年,全面内战爆发,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权,结
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8
分)
19.(1)我们是为了提高国家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而远航,眼前虽然遇
到了疾病、风浪、战争的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不要恐惧,一定要坚定信心,因为我们拥
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等条件,航行定能成功。完成远航,
将会产生重大意义,如: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
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
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7 分)
(2)甲:中国;乙:苏联;丙:美国。(3 分)
说明: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阵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
系,苏联援助中国开展“一五”计划。此时,美苏处于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企图把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并爆发了朝鲜战争。(6 分)
(3)原因:中国与多数与会国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求同存异”方针符
合各国的共同利益。(4 分)优秀品质:超群的智慧和争取和平的勇气和胆识;面对重
大问题时从容不迫、灵活机智;宽容、理解、尊重他人。(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