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语言知识运用(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防(tí)
称职(chèn)
缥碧(piǎo)
振聋发聩(kuì)
B.氛围(fēn)
憎恶(zēng)
阴翳(yì)
矫揉造作(jiāo)
C.字帖(tiè)
倔强(jué)
叱咄(duō)
吹毛求疵(cī)
D.诡谲(jué)
两栖(xī)
绮户(qǐ)
悲天悯人(mǐ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诀别
告罄
豁然贯通
筋疲力尽
B.修葺
震撼
不记其数
前仆后继
C.繁殖
旁鹜
迫不及待
红装素裹
D.侦缉
荣膺
沧海桑田
轻歌慢舞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中,志愿者们到社区开展宣传、服务工作,为群众做了许多可歌
可泣的事情。
B.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这三个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千
钧之重,其意义不言而喻。
C.德阳市不仅有栩栩如生、美丽迷人的自然风景,还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未来的发
展让人充满期待。
D.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青年一代应首当其冲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金刚川》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血肉之躯修补堪比生命
线的木桥的故事。
B.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足够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
实现就业。
C.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实现在核心技
术上的不断突破。
D.一些孩子玩了“水晶泥”后,手部、眼部出现红肿的症状,是因为这些产品中含有对人体
有害的硼砂的原因。
5.下面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派出所的周警官仔细回看了停车场的监控视频,确定欣欣并没有划车的举动
②而欣欣只不停地说“不是我划的”,事情陷入僵局
③欣欣的爸爸虽然相信欣欣的话,但为了息事宁人,主动提出赔偿车主
④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有私家车在停车场被划,监控显示只有欣欣靠近过这辆车
⑤一个 10 岁的小朋友避免了被冤枉。
A.④②①⑤③
B.④②⑤①③
C.④②③①⑤
D.④①②③⑤
6.校刊征集了一组关于“校园手机管理”的同学来稿,请你为这期栏目拟一条标题。要求:
主题明确,有创意,留有讨论空间。
二、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简与俭 马军
①“简”与“俭”二者无疑是一对近义词,但仔细分辨,二者也有差异。“简朴”侧重
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喜爱和追求的是一种省时、省力、低成本的生活,而“俭朴”侧重的
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源于对高尚道德的追求而进行的自我约束,对物欲和享乐的坚忍和克制。
②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曾有这样的表述:与其由于奢侈骄纵而逾越礼节,不如节俭
固守本心。韩非在《韩非子·难二》中提出,要“俭于财用,节于衣食”。这些论述,角度
不同,但其精神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将“俭朴”贯穿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过简单朴
素的生活。
③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富家子弟,自小就在锦衣玉食的家境中长大,他不知前
辈创业的艰难,每天要吃纯肉馅的饺子,而吃饭时又总是将每个饺子的边儿咬下,他家的仆
人默默把这些边儿收拾起来。后来,由于天灾,这个家庭破落了,原来衣食无忧的阔少沦为
沿街乞讨的叫花子。一天,他极度饥饿的时候,爬到原来那个仆人家的门前,仆人拿出饭食
递给他,他猛吃一顿,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当他问及是什么时,仆人感慨地说:
“这不就是你过去吃剩的饺子边儿吗?”故事是虚构的,但它讲述了一个道理,俭不只是一
种生活方式,同时也包含着高深的智慧。
④北宋贤相寇准的母亲就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智慧老人。寇准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全靠
母亲织布度日。后来,寇准考中进士,喜讯传到家里,寇母已身患重病。临终前,她将亲手
画好的一幅画交给仆人,并郑重叮嘱:“日后寇准为官,如果忘了过去的日子,贪图富贵,
你就把这幅画亮给他看。”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一次,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了好多同
僚,并大摆筵席。就在这时,老仆人拿出这幅画来,毕恭毕敬地交给寇准。寇准展开一看,
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上有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
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此时,过去生活的一幕幕在他眼前闪现,寇准禁不住泪如泉涌,
再三拜过,从此勤于政务,俭于生活,勇于担当,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贤相。
⑤难怪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殷殷叮嘱:“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朱子家训》亦谆
谆告诫自己的子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钱再多,一天也只能三餐,大厦万间,酣眠不过
五尺。《易经》谈到节俭时讲了三种态度,第一种是“甘节”,即甘于节俭,把节俭当成甘
之如饴的乐事;第二种是“安节”,即安然节制,不追求享受;第三种是“苦节”,把节俭
当作苦事。三种态度,三种境界。今天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简与俭的精神却永
远不会过时,甚至可以说它恰是现代文明的标尺。简单、朴素、俭省的生活,不只是最为健
康,最为科学,同时也是最为可靠的生活。
(节选自《杂文选刊》2020 年 12 期,有改动)
7.下列可以作为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简朴”,要把“简朴”作为省时、低成本的生活方式。
B.每个人都应该注重“俭朴”,要对物欲和享乐保持坚忍、克制,要自我约束。
C.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降低物质生活要求,用节俭的生活来修养自己的品德。
D.俭朴不只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也是家庭、社会和国家倡导的文明准则。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比较了“简朴”和“俭朴”侧重点的不同,起到了引入议论话题的作用。
B.第③段虚构了富家子弟的故事来证明观点,这里采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C.第④段讲述的寇准成为一代贤相的故事属于事实论据,这是从正面论证作者的观点。
D.第⑤段引用《诫子书》和《朱子家训》中的话属于道理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富家子弟落魄后,觉得以前吃剩的饺子边现在变成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因为前
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B.北宋名臣寇准之所以成为彪炳史册的一代贤相,与他为官时谨记母训,富贵后不忘贫寒,
勤于政务密不可分。
C.《易经》所谈到节俭的三种境界是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文章并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追
求最高的境界。
D.文章告诉我们:简与俭永远不会过时,成功往往由勤俭而起,破败往往由奢侈而起,我们
应该过简朴、俭省的生活。
(二)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0 分)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 5 月 15 日电 5 月 15 日 7 时 18 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
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 2016 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
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 2020 年 7 月 23 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
年 2 月 10 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 月 24 日探测器进入火星
停泊轨道,开展了为期约 3 个月的环绕探测,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天问一号探测器
成功着陆火星,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环绕、着陆、巡视,通过一次发射
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
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将共同为探索宇
宙奥秘、增进对火星演化的认知、了解生命起源等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 年 5 月 16 日,有删改)
材料二
天问一号降落过程示意图
材料三
火星,是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最多的一颗行星。从 20 世纪 60 年代
人类首次开展火星探测开始,截至目前,人类已进行 47 次火星探测活动。目前实施的 47
次火星探测任务中,25 次成功或部分成功。而火星的 22 次着陆只有 10 次取得成功,现在
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了火星软着陆技术。
登陆是火星探测最关键的环节,主要面临三大难点:首先是火星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了着陆的不确定性。其次,着陆过程较为复杂,短时间内完成多个动作,不容半分差错。第
三,距离遥远,只能靠着陆巡视器全程自主控制。登陆过程历时约 9 分钟。9 分钟内,着陆
巡视器要完成 10 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是环环相
扣、步步惊心。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熟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
着陆。科研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配平翼的弹道——升力式进入方案,以降低火星大气
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
此次实现火星的着陆以及后续的火星巡视探测,不仅仅是太空技术的跨越,也是行星科
学领域的突破。通过这次任务的实施,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
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 年 8 月 16 日,有删改)
10.对材料二中天问一号降落过程示意图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伞系减速段和动力减速段,探测器要完成环
环相扣的一系列动作。
B.天问一号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展开配平翼,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减速完成后下降
速度减掉了 90%左右。
C.在伞系减速段,天问一号需要依次完成超音速开伞、抛背罩和伞、抛防热大底等动作,将
下降速度降至 100 米/秒。
D.在动力减速段,探测器启动反推发动机减速,直到距火星地表 100 米处悬停成像,完成精
确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
11.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是一则消息,报道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预选着陆区的情况。“新华社北
京 5 月 15 日电”是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B.从成功发射到被火星捕获,再到开展环绕探测,最后成功着陆,天问一号经历了 9 个多月
的飞行。它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C.火星是目前人类行星探测的重点目标,但由于火星环境的不确知性、着陆过程较为复杂、
只能靠着陆器全程自主控制等困难,我国火星登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D.天问一号是我国行星探测的起点,它的成功让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
星的“绕、着、巡”三大任务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
12.简要说说材料中哪些方面体现了人类的科学探索精神?(4 分)
(三)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共 15 分)
犁尖上的往事
在故乡,自古崇尚耕读传家之遗风,乡土、老屋、畜口、犁铧、庄稼,是父亲一生的守
望,我时常听见父亲念念有词:“好日子,好日子呀。”
当春暖乍寒,茫茫旷野,刚刚露出鹅黄色,父亲照例起个毛早,开始在他的脚屋里,鼓
捣起他视为命根子的犁。一张犁,一张透出古铜色的犁,伫立于父亲的面前,父亲眯缝着有
点歪斜的眼,端详着他的犁。犁默然无语,弓着身子,以匍匐于大地的姿势,倾听父亲的心
跳。父亲用一块油布,不厌其烦地擦拭着犁,犁被擦得锃亮,光芒四射。接着,父亲又拿起
斧头,小心翼翼地敲打着犁头、犁耳及犁上的附件,瓷实了、妥帖了,父亲才放心地摆弄、
扶着犁梢,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自言自语地说:“好犁,好家伙呀!”
转眼谷雨,阳雀子叫得人心痒痒,父亲蹚着湿漉漉的露水,牵着牛,扛着他的犁,下了
田,此时云雾在山腰、在村庄的上空缭绕。田野里,紫云英开得疯狂,如云的紫色花漫过了
层层叠叠的梯田。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
白色水汽的泥土,翻卷着浪花,“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大田里,犁滑行自如,一圈又一圈,父亲鼻翼翕动,神态安详,似乎看见一浪浪乳白色的稻
花扑面而来,父亲褶皱的脸上掠过一抹暖色。
待霜降了,白茫茫一片,新栽的油菜蔫着的叶子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麦子刚刚
拱出地皮,田野归于沉寂。田鼠不见了踪影,一群山雀肆无忌惮地在柿树上啄食红灯笼。太
阳暖洋洋的,父亲闲下来了,想起犁,犁在脚屋里显得落寞。父亲挪了挪犁,又用油布反反
复复地擦,直擦出逼人的光芒。父亲面露喜色,要给犁上一层桐油,再趁着日头晒,晒出桐
油的香味。父亲觉得,桐油是大地的底色,上了桐油的犁,才能犁出熟稔的年份。
农谚说:“冬天手不闲,春天吃不难。”
漫长的冬天,“铸犁头”在故乡,在农闲时节,成为一道独特的农事与风景。
一行人,一律黑乎乎的烟火色,挑着担子,冷不丁就将一大摞行当歇在村边的旷地上,
“铸犁头啰!”地道的含山方言,立马引来一群围观的人,就有三三两两的汉子,陆陆续续
地拎着或锈蚀、或损坏的犁头、犁耳,哐当一声扔在地上。一群含山佬麻利地摆开了架势,
有人迅速地支起炉子,并用耐火泥糊起炉子里的内胆;有人砸起废铁噼里啪啦的声音格外刺
耳;有人蹲在地上,耐心地用刮刀修补豁口的模具;有人架起一人高的风箱,准备拉风……
很快,炉子里就蹿出通红的火焰,司炉人不时向炉子里添加无烟煤和敲碎的废铁。拉风箱的
是两个铁塔似的汉子,呼呼的拉风声不绝于耳,以至于那姿势、那声音,多年后,一直在我
的脑海中盘旋。也就半小时光景,一炉铁水沸腾着,吐着殷红的火舌,泥瓢中,滚烫的铁水
“哧哧”地冒着热气,流入模具中。只半根烟的工夫,模子里的犁头、犁耳逐渐褪色,“哧”
一声淬火,一股白烟袅袅腾空。敲去毛刺,新铸的犁头、犁耳散发着烧焦的泥土味,被铁丝
贯穿着,“哐当、哐当”地响着,随优哉游哉的汉子们消失在狭窄的巷弄中。
犁,似乎永远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
(选自《经典美文》2021 年第 4 期,有改动)
13.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写故乡自古便有崇尚耕读传家的遗风,这样写开门见山,易于进入回忆的情境。
B.文章描写父亲对犁的态度,实际上代表了农人对农耕工具的态度和对土地的深情。
C.文章中两处描写犁“弓着身子”“匍匐于大地”,虽寥寥几笔,但意味深长。
D.现在的机械化农业不需要使用犁这样的传统农具,对此作者有深深的遗憾。
1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文中的农事活动,请完成下面的“助读小卡片”。(4 分)
农耕时节
①
谷雨时节
③
冬天
农事活动
擦拭、敲打型
②
④
新铸犁头
15.赏析文中的划线句子。(3 分)
父亲让健硕的牛吃了个饱,开始下犁,犁从大田的中间划过,一垄垄冒着白色水汽的泥土,
翻卷着浪花,“哗哗”的水声、牛的反刍声以及父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16.作者对“铸犁头”作了浓墨重彩的描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0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 17 分)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
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②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
天之功以为己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