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上半年西藏中学教师资格证认定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 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____阶段。
A.感知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2、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____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基础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__、工作
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4、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____
A.认识的直接性
C.认识的教育性
5、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____
B.学生的主体性
D.活动的开放性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____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7、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这说明心理发展的哪个特征?____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定向性与顺序性
D.差异性
8、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____
A.最新获得的能力
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9、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
属于 ____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C.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
A.无结构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界定含糊问题
D.情景不清问题
10、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学》
11、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____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2、设计课程的种类和课程的组织方式,称为____
C.课程结构
A.课程类型
B.课程目标
D.课程模式
13、小学生的思维____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阶段
14、中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这是知识属于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策略性知识
15、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____
A.解释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创造性理解
16、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____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化理论
D.关系理论
17、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____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18、教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
B.平等关系
A.相互促进关系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C.授受关系
D.教学关系
19、奥苏伯尔根据其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对遗忘的原因提出的独特解释是____
A.痕迹消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20、”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所反映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____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21、强调学生通过自身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为____
A.发现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教学
D.个别教学
22、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____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3、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____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
向迁移
24、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
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____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25、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____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26、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____
A.2 岁
B.4 岁
C.6 岁 D.8 岁
二、多项选择题(共 26 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 1 个
错项。)
1、在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____
A.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2、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称为____
B.学习过程
D.反思过程
A.教育发展
B.生理发展
C.心理发展
D.人的发展
3、”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一世界上最早对教育所下的定义见
于____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说文解字》
4、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____
A.童年期
C.青年期
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____
B.少年期
D.中学生期
A.国家的出现
B.阶级的分化
C.学校的产生
D.文字的出现
6、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
碗,谁犯的错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____
A.两难故事法
B.对偶故事法
C.个案分析法
D.文献研究法
7、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并将人格发展分为 ____
A.八个阶段
B.五个阶段
C.四个阶段
D.三个阶段
8、心智技能有三个特点,即____
A.快速性
B.概括性
C.观念性
D.内潜性
E.简缩性
9、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____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
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____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1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
A.备课
B.上课
C.作业检查
D.成绩评定
12、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
奖励,这样的方法是____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政治
13、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____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或者到工厂等地方开展实
地观察访问等,这种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属于 ____
A.实物直观
B.模像学习
C.言语直观
D.变式直观
15、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____
A.期望效应
B.皮格马利翁效应
C.放大效应
D.预期效应
16、对教学模式研究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是美国学者____
A.乔伊斯和韦尔
B.科尔伯格
C.杜威
D.布鲁纳
17、”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一思想反映的是教育
的____
A.历史性
D.生产性
18、我国学校的萌芽约在四千年前的虞舜时代,当时被称为____
C.阶级性
B.时代性
A.庠
B.序
C.学
D.瞽宗
19、”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
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____年的教育方针。
D.1995
C.1985
B.1958
A.1957
20、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____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21、教育心理学中,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 ____
A.学业测验和成就测验
B.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C.知识测验和兴趣测验
D.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验
22、心理学应通过内省法探寻在不同刺激境下心理的构成元素。主张这一观点的心理学流
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
23、主张教学的主导任务在于传授有用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特别训练的教学理论
是____
A.传统教育理论
B.现代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24、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苏联教育家是____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
2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
策略叫 ____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26、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____
A.2 岁
B.4 岁
C.6 岁 D.8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