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高一数学下学期期 中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sin sin : : 中,若 sin 1.在 ABC△ A. 30 A B B. 60 C  3 5 7 :: ,则 C  ( ) C.120 D.150 2.若| | a  A. 1 2 | | 1 , b ,且 a b ,则 ( a b b 的值为( )  ) B.1 C. 2 D. 3 m ,则 cos的值为( )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顶角为 ,且 cos C. 1 A. 1  B. 1+ m 2 m 2 m 2 D. 1 2m 2 4.加强体育锻炼是青少年生活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某学生做 引体向上运动,处于如图所示的平衡状态时,若两只胳膊的夹角为 60 ,每只胳膊的拉力大小均为 350N ,则该学生的体重(单位:kg ) 约为( ) (参考数据: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 10m / s = 2 , 3 1.732  ) A.55 B.61 C.66 D.71 5.已知   0    ) ( A. 16 65   , , 2         2 , ,若  sin           3 5 cos ,    5 13 ,则 sin的值为 B. 33 65 C. 56 65 D. 63 65 6.复数 z    1 2 3 i( 2 i 为虚数单位),则 2022 z  ( ) A.1 B. 1 C. 1   2 3 i 2 D. 1   2 3 i 2
7.在菱形 ABCD 中, AB  , E 是 BC 的中点, F 是 AB 上一点,  BF  0   4  AF 且 A. 3 5  BAD 60   ,则 BD EF B. 3  5  ,  ( 2 ) C. 17 5 D. 17 5  8.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 之一,得名“月泉 晓澈”,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如图所示,月牙泉边缘都是圆弧,两段 2π 3 的外接圆和以 AB 为直径的圆的一部分,若 圆弧可以看成是 ABC△ ACB  , 南北距离 AB 的长大约 60 3m ,则该月牙泉的面积约为(   , ) B 3.14 )(参考数据: 3 1.73 2 A. B. C. D. 572m 1448m 1828m 2028m 2 2 2 A 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 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部分选对的得 2 分。 9.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 |a b ,则 a | | b 或  a b B.若| |a b ,则 a | | b C.若 a b// 10.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b ,则 a A. sin15   cos15 2   ) 1 2 C. cos 24 cos36    cos66 cos54    1 2 D.若| | 0a ,则  0 a  B. 1 tan15   1 tan15   D. 2cos10   cos20 3 3 sin 20    3 3 11. ie     cos (R ,i 是虚数单位,e 是自然对数的底)称为欧拉公式, 被称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在复分析领域内占重要地位,它将三角函数与复 isin  数指数函数相关联.根据欧拉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任意的R , ie   1 B. ie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 ) 一象限 C. iπe 1 0   D. i e e   i i( + )    e
12.对于 ABC△ ,有如下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A.若 cos 2 cos 2 A B ,则 ABC△  中, sin B.在 ABC△ A  2 C.若 2 cos sin sin B A      2 AB AC AB B 是 ABC△ 1  ,则 ABC△ ,则 ABC△ cos 2 C D.若   是等腰三角形 为钝角三角形 ) 为锐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 为钝角三角形 三、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菱形 ABCD 中,  AC  2     k BD , ,   2 k ,  3  ,则实数 k 的值为 14.在 ABC△ 15.已知复数 z 满足| 中,已知 tan A z   tan 3 4i | 1  ,则| B   B A 3 tan tan |z 的最大值为  ,则 C  3 . . . 16.如图,为测量山高 MN,选择 A和另一座山的山顶 C为测量观 测点.从 A点测得 M点的仰角∠MAN=60°,C点的仰角 ∠CAB=45°以及∠MAC=75°;从 C点测得∠MCA=60°,已知山高 BC=100 m, 则山高 MN=________m. 四、解答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 骤。 17.(10 分) 已知复数 2   ( a R , i 为虚数单位). a z i  (1)若 (1 2i)z z 3 i  (2)若 为纯虚数,求复数 z ; ,且复数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求 a 的范围. 18.(12 分) 已知 ( 2 1) A   , , , , , , , ,且 AB CD ( 3   (2 2) (3 5) D C B   x ) . (1)求实数 x 的值;  (2)求 AD  在 AB 上的投影向量(用坐标表示).
19.(12 分) 如图,三个全等的矩形相接,且 AB a AD b ,  (1)若 3 a b ,求 tan( 2 )  的值; (2)已知     ,求 b a 的值. . D A C α B β γ 20.(12 分) 如图,在扇形 POQ 中,半径 OP  ,圆心角 2  POQ 矩形 ABCD 内接于扇形.其中 CD在半径 OQ上,记 BOC   (1)若   ,求阴影部分(曲边三角形 BCQ )的面积;  4 (2)若 CD  3 BC ,求 sin 2的值.  ,B是扇形弧上的动点,  3  . 21.(12 分) 如图,在等腰梯形 ABCD 中,|  (1)若 k AB AD   与 AC  AB | 2 |   DC | 4   , DAB   4 . (2)若 P 为 AD 边上的动点,求 ( 共线,求 k 的值;    PA PB PC  )  的最大值.
22.(12 分) 在 ABC△ (1)求角 B 的大小; (2)求 sin (3)如图所示,当 sin ( D 与 B 在 AC 两侧),使得线段 取值范围; sin sin C C A A   中,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 2 a  2 c  2 b  . ac 取得最大值时,在 ABC△ 所在平面内取一点 D DC  , 2 DA  ,求 BCD△ 1 面积的最大值. 1~8 CBAB DABD 9.AC 10.AB 11.ABD 12.ACD 13. 4 或 1 17.解:解:(1)复数 2 14.120 z   15.6 16.150 i( a a  R , )   (1 2i) z   (1 2i)(2  i) a   2 2 a  ( a  , …………………………………2 4)i 分 分 分  (1 2 )i z 为纯虚数,  2 2 0 a      0 4 a  ,解得 1a  , z   ;…………………5 2 i (2)    z 3 i   i 2 a  3 i   (2 i)(3 i)  (3 i)(3 i)  a    (6  a )  2)i (3 a  10 , …………………7 因为复数所对应的点位于第一象限, 所以 6 0 a   3 2 0 a      ,解得 2 3    , a 6 所以 a 的范围为 2 6    3    , .…………………………………………………………
12 分 18.解:因为  AB  (4  , , 3)  CD  (6 x ,  5)   , AB CD 所以 4 6 3(   x  5) 4 分  ,解得: 3 x  ; …………………………………………… 0 (2)由(1)知, (3 3) D , ,所以  AD  (5 2) ,  AB  2 4   ( 3) 2  5 ,…………… 6 分  设 AD  与 AB 的夹角为,则   AD AB   AD AB  || cos   | 4 5 ( 3) 2     5  29  14 5 29  | , ………8 分  所以 AD  在 AB 上的投影向为 | 12 分  AD |cos  |  AB  AB |  14 25 (4  , 3)  ( 56 25 42  , 25 ) ……… 19.解:(1)如图,若 3 a b ,则 2 tan   1 2 tan  , 3 4 ……………………………2 所以 分 分 6 分 tan( )     tan tan 1 tan tan       1 3+ 2 4 1 3   2 4  1  2 ……………………………4 …………………………… (2)如图可得, tan   b 3 a tan ,   b 2 a tan ,   b a , tan( )     因为    ,所以  分 tan tan 1 tan tan       =tan  b 即 3 a 1   b 3 a b 2 a b  2 a  b a ……8
化简得, 2 a 2 b ,所以 a 所 以 b , b a 的 值 为 1 ……………………………12 分 20.解:(1)在 Rt OBC△ 中, BC  2sin 45   , 2 OC  2cos 45   2 . 所以阴影部分面积 S  S 扇形 OBQ  S △ OBC  1 2 2 r (2)在 Rt OBC△ 中,  1 2 BC 2   2 OC , ………………4 分  2cos  . 在 Rt ADO△ 中, AD OD  tan 所以  ,所以 3 OD  1 3 AD  1 3 BC  2 sin 3  ,  2 2   2sin  3 CD OC OD    2cos   2 3 sin  ……………………………7 分 由 CD  3 BC ,得 2cos   2 3 sin =2 3sin   ,即 cos   4 3 sin  , 所以 tan  , 3 4 10 分 …………………………… 所以 sin 2   2sin cos    2sin cos 2 cos sin   2     2tan  tan 1   2  3 2  3 16 8 3 19  1 ………12 分 不共线,以它们为基底,  AB ,  1 2   21.解:(1) ,AB AD  由已知   AC AD DC AD      又 k AB AD    k AB AD   AC     与 AC  1 AD 2    AB  , 共 线 , 所 以 存 在 实 数  , 使 得
即 1   k  2    1   ,解得 6 分         k 1 1 2 ; …………………………… (2)等腰梯形 ABCD 中, AB  2 DC  , 4 BAD  45  ,则 AD  , 2    AP xAD x   PA PB 2   设 则 , , ,  [0 1]    PA AB AB      xAD PC PD DC    , (1    ) x AD  2     PA PB PC  )  (  AB (   xAD ) [   2 (1    ) x AD ]   AB 1 2  AB 2 1 2   (1 2 )  2 (1 x   ) x AD 2 ,  AB 1 2   x AB AD    1 2 2 4 …10 分   (1 2 ) 4   x 2 cos 45    2 (1 x  x ) 2   2 4 x  12 x  12  4( x  3 2 2 )  , 3 所以 0 x  时,( 12 分    PA PB PC  )  取得最大值 12. …………………………… 22.解:(1)因为 2 a  2 c  2 b  , ac 所以在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 B  2 a 2 b 2 c   2 ac  , 1 2 又  B  0 180 , ,所以 60 B    ; ……………………………2 分 (2)由(1)得, 所以 sin +sin A C   A C sin +sin 120 A 120   ,得 0 A   A     120 A  , sin +sin120 cos  A  cos120 sin  A  3 2 sin A  3 2 cos A  3sin  A  30   , ……………………………4 分 由 30 A   30   150  ,所以  sin  A +30   ≤ , 1 1 2 所以 sin sinA C 的取值范围是 3 2     , ; 3    ……………………………6 分 (3)当 sin sinA C 取得最大值时, +30 A   90  ,解得 60 A 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