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卷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天文观测中常出现“行星冲日现象”,即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几
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图 l 示意太阳系局部。据此完成 1—2 小题。
1.下列能够发生冲日现象的行星是
C.月球
A.水星
B.金星
D.木星
2.图示天体系统等级有
A.1 级
B.2 级
C.3 级
D.4 级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
发射升空,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此次的主要任务是获取月
球土壤样本。据此完成 3~4 题。
3.嫦娥五号选择在凌晨发射升空的气象原因是此时
A.气压低,火箭飞行阻力较小
C.地面温度低,便于箭体导热
B.云层薄,利于信号传输
D.雷电少,可保障运行安全
4.嫦娥五号顺利将月壤样本带回地面,将有助于
A.探索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地质演化历史
B.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的科学研究
C.最终认识地月系统的形成与演变
D.研究月、日、地、气等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
图 2 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完成 5—6 题。
5.图不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6.地壳最底部为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A.海平面
B.岩石圈底部
C.莫霍界面
D.软流层中部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图 3 为“我国某
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单位:小时)o 据此完成 7—8 题。
7.与图示年日照时数分布最密切相关的是
A.昼夜长短
B.降水状况
8.甲地的年日照时数最可能是
C.海拔高度
D.纬度位置
A. 2300
B.2500
C.2700
D.2800
新长出一颗“大痣”(图 4 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
3600 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 5800 摄氏度。据此完成 9—10 题。
9.关于该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名耀斑
B.不定期大量出现
C.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D.它大量出现时对地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10.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中心区域
11.下列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黑子活动的高峰年,地球上的气候状况相对稳定
B.耀斑爆发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
C.太阳活动增强时,高能带电粒子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高能带电粒子“轰击”地球高层大气,使地球赤道附近出现极光现象
读“古生物化石图”(图 5),完成 12—14 题。
12.含有图中四种化石的地层,按照形成时间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④②①③
13.②生物生活的地质时期被称为
A.无脊椎动物时代 B.爬行动物时代
C.两栖动物时代,
D.哺乳动物时代
14.③生物生活的地质时期是
A.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图 6 为“我国某市某街道路灯景观规划示意图”。据此回答 15—16 题。
15. 2017 年 1 1 月 11 日,该市市日出时间 06:50,日落时间 17:30,为了充分利用太阳光
照明, 这天路灯开启时间和关闭时间最可能为
A. 06:30 - 18:20
B.17:30 - 06:50
16.据规划图中的图片推断该街道走向为:
B.西北-东南走向
A.东北-西南走向
C.06:50 - 17:30
D.18:00 - 06:30
C.南北走向
D.东西走向
北京时间 10 月 16 日 O 时 23.分 53 秒,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升空。飞船随后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
取得圆满成功。图 7 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o 据图回答 17—18 题。
17.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①太阳辐射逐渐增多
③空气密度逐渐减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②气压逐渐降低
④臭氧含量逐渐减小
C.①③④
D.②③④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各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而改变
为了实现对农作物的保温和防晒,绍兴地区部分农民在白色塑料大棚上加一层可收放的
黑色尼龙网,如图 8 所示。读图完成 19~20 题。
19.图中塑料大棚和黑色尼龙网直接影响的辐射分别是
A.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C.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D.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20.若天气晴朗,农民盖上黑色尼龙网的时段多在
A.春季晚上
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等压面示意图(图 9),以及近地面海洋和陆地气温特征图(图 10),
B.夏季午后
C.秋季早晨
D.冬季傍晚
完成 21~23 题。
21.图 9 中,四地气压按大小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22.若图 9、图 10 分别表示该滨海区某日气压分布状况和近地面海、陆气温特征,对图 9 图
10 描述正确的是
A.图 10 中曲线⑤是海洋气温变化曲线
B.图 10 中曲线⑥是陆地气温变化曲线
C.图 9 对应的时段可能是图 10 中 10 时至 16 时
D.图 9 对应的时段可能是图 10 中 18 时至次日 6 时
23.若该滨海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是
A.东风
B.偏北风
C.西风
D.偏南风
读“海洋水温随纬度和深度变化曲线图”(图 11),回答 24~25 题。
24.影响曲线②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水比热容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25.若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处于高纬度海区
C.在水深 1 000 米以下,水温变化不大
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增
D.大陆架海区,水温随深度变化最小
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滴东新区芦潮港,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 32.5 千米的东海大桥是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大桥采用“S 型”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
保持基本垂直。观察图 12 完成 26~27 题。
26.大桥采用“S 型”设计,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海啸
D.潮汐
27.桥面最高处 M 处,距离水面 40 米,说明此处
B.赤潮
C.台风
A.风浪大
B.地质条件复杂
C.是主航道
D.海水浅
图 13 为“亚欧大陆东部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 28~29 题。
28.图 13 中甲处的洋流(日本暖流)与图 14 中所示的洋流相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9.关于甲处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A.补偿流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C.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B.促进沿岸季风气候的形成
D.不利于海洋污染物净化
读“我国著名树木景观照片”(图 15),完成 30~31 题。
30.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31.从丙到丁到乙树木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A.非地带变化性
C.由沿海向内地的地域分异 D.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图 16 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 32—33 题。
32.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C.③
B.②
33.①处的风向为
A.①
D.④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位北京的网友发现在一个停车场上,积雪初融之后,形成的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壮
观。 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正中央凹下去露出土地的地方,图 17 为“雪馒头”景观图。
据此完成 34—35 题。
34.该停车场地面方砖之间的缝隙有利于
A.地下径流增加
B.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增加。
D.降水增加
35.“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是
①地砖气温下降速度慢于土地气温下降的速度②砖面比土地升温快③冷空气来临, 地温
下降速度慢于气温下降速度④雪花在凹下去部分堆积主要与地面接触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36.根据有关地理知识,读图 18,回答问题(10 分)
(1)A、G 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简析其形成原因有何不同。(3 分)
(2)由 E 到 F 太阳辐射量有什么变化?简析原因。(2 分)
(3)A、B、C、D 四地中,因多云雾而有“蜀犬吠日”现象发生的是
,因为该地
位于
▲
(地形区)(4 分)。
(4)在下列城市中,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分别是(1 分)
A.成都 武汉 B.拉萨 贵阳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0 分)
C.石家庄 乌鲁木齐 D.包头 杭州
材料一 城市热岛造成市送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从而形成城郊间的局地热力环流。
材料二 图 19、图 20 分别为“某城郊间热力环流及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
分布图”
(1)图 19 中甲乙两地受热的是
▲
在垂直方向上,该地空气
(t2 分)
(2)图中各点对应正确的是(
B.乙---F
A.甲一 G
):(2 分)
C.丙---E
D.丁---H
(3)用“→”指示图中甲乙丙丁间的气流运动方向.(2 分)
(4)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甲代表陆地、乙代表海洋,则图示热力环流代
表
(白天/夜晚)。(2 分)
(5)简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2 分)
38. 2018 年 11 月 29 日中国南极考察船“雪龙”2 号驶抵中山站。图 21 为南极科考船航行
路线示意图. (10 分)
(1)“雪龙”号经过的海域中,②③④⑤四地水温最高的是
(2)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的变化是
(3)从赤道至中山站航线经过的海域中,海水密度的变化是
(4)②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5)①②两处海域,盐度较低的是
(2 分)
处,原因
(填序号)(2 分)
(2 分)
(2 分)
.(2 分)
一、单项选择题:35 题,每题 2 分,共 70 分。
参 考 答 案
6
C
16
B
26
D
7
B
17
A
27
C
8
B
18
A
28
A
9
C
19
A
29
C
10
A
20
B
30
A
1
D
11
C
21
D
31
B
2
B
12
C
22
C
32
C
3
B
13
B
23
D
33
B
4
B
14
D
24
D
34
A
二、综合题:3 小题,共 30 分。
36.(10 分)
5
C
15
D
25
C
35
A
(1)A 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G 位于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
晴天多;纬度高,日照时间长。(3 分)
(2)太阳辐射量增加。由东向西降水减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增长(或者光照强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