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广东广州黄浦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广东广州黄浦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真题及答案 第 1 卷 公共题(共一大题,15 小题,15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2013 年 3 月 20 日,国家发展及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低碳 产品认证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该办法,我国将建立统一的低碳产品认证制度,其目的不包 括( ) A.促进我国低碳产品发展 B.惩罚违背低碳生产要求的生产者 C.规范低碳产品认证活动 D.引导低碳生产和消费 2.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 ) A.客观的选择和建构 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 C.人的心灵活动的内省 D.客观的能动反映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 A.为人民服务 C.协调可持续 B.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4.下列关于股份和股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股票是股份的表现形式,股份是股票的价值内容 B.股票可以流通并可以设置质押 C.股票是证明股东权利的有价证券 D.股票的形式、记载事项可以由发行股票的公司自行决定 5.我国西南面与之相邻的国家不包括( ) A.印度 C.尼泊尔 B.哈萨克斯坦 D.不丹 6.根据学生的成绩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学生的成绩在该班属于“优”“中” 或“差”的教学评价属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评价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 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C.辐合型 B.场依存型 D.发散型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属于( ) A.双趋冲突 C.趋避冲突 B.双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下列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是( ) A.君子之教,喻也 B.臧息相辅 C.时教必有正业 D.不陵节而施 11.学生在知道“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概念之后,再学习“四边形”的概 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12.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 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A.5 C.7 B.6 D.8 13.某语文教师在上新课《蜡烛》一课前,向学生问道:“看到题目你们想到什么呢?”等 学生发表了看法后,教师再次问道:“这篇课文的蜡烛有什么作用?又会有什么象征意义 呢?”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是( ) A.衔接导入法 B.情境导入法 C.设疑导入法 D.典故导入法 14.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某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 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外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5.很多学生在加入共青团后,会按照团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遵守校规校纪方面 也会表现得更加模范,这是由( )促成的纪律。 A.教师 C.任务 B.集体 D.自我 第二卷 专业知识题 二、单项选择题(共 18 题,每题 2.5 分,满分 45 分) 16.对于数据 3,3,2,3,6,3,1 0,3,6,3,2,以下正确的结论是( ) A.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相同 B.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3 C.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相同 D.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不同 17.某班有 39 人,已知女生人数的今等于男生人数的 2 3 ,那么男生有( )人。 A.18 C.25 B.21 D.28 18.若 a+l=b(a 和 b 是不为 0 的自然数),那 a 和 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A.a C.ab B.b D.(a+l)b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4,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A.(4,5) C.(-4,-5) B.(4,-5) D.(5,-4) 20.下列性质中,等腰三角形具有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 A.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有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 C.有两个锐角的和等于 90° D.内角和等于 180° 21.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AE 是∠CAB 的平分线,BM 平分∠ABC 交 AE 于点 M,经 过 B,M 两点的圓 O 交 BC 于点 G,交 AB 于点 F,FB 恰为圆 O 的直径, 若 BC=4,cosC= 1 3 ,那么圆 O 的半径为( )
A.3 C. 3 3 2 B. D. 3 2 3 2 22.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盒子的平面展开图可以是图中的( ) A.① C.②③ B.①② D.①③ 23.若命题甲是命题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命题丙是命题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丁是命 题丙的充要条件,则命题丁是命题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4.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位于第一象限,AB=AC=2,直角顶点 A 在直线 y=x 上, 其中 A 点的横坐标为 1,且两条直角边 AB,AC 分别平行于 x 轴、 y 轴,若双曲线 y= k x 围是( ) A.l
轴上的是( ) A.(a,b) C.(b,c) B.(a,c) D.(a+b,c) 28.在△ABC 中,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是 a,b,c,若 a2-b2= 3 bc,sinC=2 3 sinB, 则 A=( ) A.150° C.60° 29.f(x)是一次函数 A.3x-4 C.4x+3 30.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 B.120° D.30° 0  1 ( )d f x x  5 , 1  0 xf x ( )d x  17 6 ,那么 ( ) f x 的解析式是( ) B.-4x+2 D.3x+4 y x 6 0, 3         2 0, x y    0, 0, x   y 若目标函数 z=ax+by(a>0,b>0)的最大值  最小值为( ) 3 b 2 a 为 12,则 A. C. 11 3 25 6 B. 8 3 D.4 31.已知 ( ) f n , n n  为奇数,   , n n  若 为偶数, na  ( ) f n  ( f n 1) a  ,则 1  a 2   a 2010 等于( ) A.-1 C.1 B.0 D.2009 32.椭圆 C: 2 2 x a  2 2 y b  (a>b>0)的离心率为 1 3 2 与 C 相交于 A,B,若  AF  3 FB  ,则 k=( ) A.2 C. 2 B. 3 D.1 ,过右焦点 F 且斜率为 k(k>0)的直线 33.ABCD 为长方形,AB=2,BC=1,O 为 AB 的中点,在长方形 ABCD 内随机取一点,取到的点 到 O 的距离大于 1 的概率为( )
A. π 4 C.1- π 8 π 4 B.1- D. π 8 三、解答题(共 5 题,满分 40 分,解答时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算步骤) 34.计算(5 分,每小题 2,5 分,要求简算)。 (1) (2) 1 1 2 3   (3.35   5 16 1 2 3 4   3.2 3      1 5  1 ;  20 21 22  2.65) 0.25  。 my  的图象交于 A(1,2), x 35.(7 分)如图所示,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B(-m,-1)两点。 (l)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 值的 x 的取值范围。 36.(9 分)如图所示,在梯形 ABCD 中,AD∥BC,AB⊥BC,以 AB 为直径的圆 O 与 DC 相切于 E,已知 AB=8,边 BC 比 AD 大 6。 (l)求边 AD,BC 的长; (2)在直径 AB 上是否存在一动点 P,使以 A,D,P 为顶点的 三角形与△BCP 相似?若存在,求出 AP 的长,若不存在,请 说明理由。 37.(9 分)如图,E,F,G,H 分别是正方体 ABCD-A1BlClD1 的棱 BC,CC1,C1D1,AA1 的中点。
求证:(1)EG∥面 BB1D1D; (2)平面 BDF∥平面 B1D1H。 38.(10 分)等比例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已知对任意的 n∈ N ,点(n,Sn)均在函数 y=bx+r(b>0,且 b≠1,b,r 均为常数)的图象上。 (1)求 r 的值; (2)当 b=2 时,记 b n  n 4 参考 1.B 1( n   N ,求数列{bn}的前 n 项和 Tn。 )  a n 2.D【解析】考查对认识的本质的理解。 3.B【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4.D【解析】我国《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股票采用纸面形式或者国务院证券监督 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形式。股票应当载明下列主要事项:(一)公司名称;(二)公司成立日 期;(三)股票种类、票面全额及代表的股份数,(四)股票的编号。 5.B【解析】与我国西南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6.D【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 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 相对优势。 7.B【解析】孔子此句的含义是:统治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 统治者本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这是典型的榜样示范法,即通过 自身行为进行榜样示范,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8.C【解析】辐合型认知方式的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 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 9.A【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需要目标同时出现,而由于条件限 制,个体无法同时采用两种行动所表现的动机冲突。
10.D【解析】“不陵节而施”指的是教学不能超过学习者的接受能力,体现了循序渐进的 教学原则。 11.A【解析】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指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些 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 的上位观念,这就是上位学习。“四边形”是“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上位 概念,故本题选 A。 12.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 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 迟到七周岁。 13.C【解析】设疑式导入法就是依据事实提出疑问的导入方法。 14.D【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 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 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源于学习者身需要的 内部动机,这种潜在的动机力量,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真正表现出来。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 定社会地位(或班级地位)的需要。 15.B【解析】同辈人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他们开始对同学察言观色, 以便决定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信仰和如何行事。学生常常以“别人也都这么干”为理由,从 事某件事情,他们的见解、偏见、信奉、爱好与憎恶往往都视集体而定。他们的行为之所以 遵守集体促成纪律,首先因为同辈集体不仅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而且 还为其提供了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来行事的体验,找到了保持自己安全感的新源泉;其次, 同辈集体的行为准则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新参照点,结束了青少年学 生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不确定性、无判断力、内疚感和焦虑。在良好的集体中,学生 会为不损害与同学的关系,而遵守纪律。 第二部分 专业知识 二、单项选择题 16.B【解析】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3,平均数为 4. 17.A【解析】设男生人数为 x。由题意可知 4 7 (39  x )  2 3 x ,解得 18 x  。 18.C【解析】a 与 a+1 互素,故 a,b 互素,所以两者的最小公倍数为 ab。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