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海南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本人姓名
和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的答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所选项方框涂黑。如果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
将错选项方框涂点擦干净,并将改选项的方框涂黑。
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指定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
答题区域以外及草稿纸、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60 分)
本卷有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意。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从远古时期的刻面陶符,到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
和精书,汉字沿着它自己的文化脉络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传遍了世界。其中,甲骨
文盛行于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孔子认为,所谓“儒”者,不会因为处境困苦贫贱而灰心丧志,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
形,不会连累长辈,不会使官员糊涂。因为有这样的美德,所以才叫做“儒”。儒家主
张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克已复礼
3.中国很多地方有“状元村”“状元桥”“状元及第匾”等文化遗存。与此相关的选官制度
是
A.禅让制
B.世官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4.“雩祀(yu si)”最初为中国古代人们为求雨而举行的仪式。每年农历四月,万物生长
旺盛,急需雨水浇灌之时,举行求雨礼。随着时代的发展,“雩祀”由民间祈祷活动逐
渐上升为国家祀典。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从老百姓到统治者都非常重视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渔业
5.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民主制度,被警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摇篮”的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雅典
D.古代罗马
6.中国从来只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但 1912 年 1 月 11 日的《民立报》却传出
了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却使人顿生换了人间之慨。这种变化
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提倡
A.反帝爱国
B.民主科学
C.婚姻自由
D.男女平等
7.图 1 反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状况是
A.开始产生
B.迅速发展
C.日益萎缩
D.陷入绝境
8.民国初年的社会状况与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希望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
分子认为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是因为中国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
教的批判。于是,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抗日救亡运动
9.“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
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0.1784 年的一天,英国国王前来参观瓦特和他的合伙人博尔顿的工厂。国王问他们正在
忙什么,瓦特说:“陛下,我正忙于制造一种君主们梦寐以求的商品。”国王不解地问
这种商品到底是什么,博尔顿回答道:“是力量, 陛下。”“力量”指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11.图 2 中的法律条文摘选自
A.英国 1689 年《权利法案》
B.美国《1787 年宪法》
C.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 4 个“互”字、1 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
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1953 年代表中
国首次提出该原则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刘少奇
13.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
成。它颁布于
A.1949 年
B.1954 年
C.1982 年
D.1999 年
14.“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 年归国路,10 年两弹成。开创
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这段颁
奖词是“感动中国”节目组用来称赞
A.杨振宁
B.袁隆平
C.钱学森
D.李四光
15.1929—1933 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
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
能源于
A.世界大战
B.环境恶化
C.自然灾害
D.经济大危机
16.图 3 是 1929—1938 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份额(%)的变化趋势图。苏
联所占份额上升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17.读图 4,该局面的出现是因为
A.美苏“冷战” B.欧洲联合
C.日本崛起
D.不结盟运动
18.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还闪耀着另外种智慧的选择这就是区域一体化的合作。这种
选择,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政治、安全和战略因素的考量。下列具备经济和政
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是
A.欧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
19.在 19 世纪科学技术的启发下,一批青年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画坛。他们借助当时
光学领城的新成就,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强调捕捉光和色
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著名代表人物有莫奈和塞尚。这个画派被称为
A.古典派
B.现实派
C.印象派
D.现代派
20.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按类别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
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A.《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
C.端纳口述《我在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身边的日子》
D.《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 年 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原件系俄文,题为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译成中文)对党的纲领有如下
的说明:(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
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
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材料二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暴风骤雨, 中国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那一天,北京沸腾了,中国沸腾了。那一刻,举国欢庆,30 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
来庆祝这个伟大日子。
材料三
——摘编自历史必修( I )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理论来源,并写出其诞
生的标志。(4 分)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 分)
(3)请将材料三的空白补充完整,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认识。(6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0 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 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 年,进一
步开放大连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从 1985 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 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
材料二 30 年来,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7 年,海南地区生产
总值达到 4462.5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 226.8 倍……现代服务业、热带农业、新
型工业迅速成长,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国际交流合作空
前扩大,成功举办 18 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大气和水体质量
保持领先水平。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
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党中央决
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
易港建设。
请回答: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4 分)
(2)据材料二,归纳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 30 年所取得的成就。(6 分)
(3)据材料三,概括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优势。(4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7 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
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 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
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
洲……19 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 19 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