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9 年福建省三明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6 月 20 日上午 8:30—10:30) 友情提示:1.本试卷 6 页。 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语基(20 分) (一)古诗文积累(10 分) 1.上下句默写。(2 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2)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2.将晏殊《浣溪沙》一词默写完整。(4 分) 浣 溪 沙 晏殊 , , 。夕阳西下几时回? 。小园香径独徘徊。 3.根据提示,默写诗句。(4 分) (1)初中毕业前夕,同学们互相激励,用李白《行路难》中的“ , ”来表 达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2)诗人心中激荡着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辛弃疾表示“ ,赢得生前身后名”, 李贺坦言“报君黄金台上意, ” 。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4~6 题。(10 分)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一批推动三明经济发展、代表三明地方形象的“名片”yùn 育 而生,它们是三明的文化符号和金字招牌。这次脱颖而出的“三明十大名片”,极具代表性。文明城 这张名片是三明市 20 多年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的结晶;毛泽东词《如梦令·元旦》这张名片见 证了三明革命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三钢这张名片凝.聚着几代炼钢人的心血、汗水、 智慧与骄傲;绿色三明这张名片抒写了生态家园美景, (1) 了林业改革的辉煌成就;泰宁世界地 质公园这张名片(2) 了山区人敢于走向世界的胆识与气魄;沙县小吃这张名片 (3) 着当代农民 工的创业梦想与光荣;海峡两岸林博会这张名片使三明在海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4) ;还有 石壁客家祖地、闽学大师(杨时·罗从彦·朱熹)等名片,反映了三明这个地方的历史底 yùn 和文化 积淀.。这一张张名片沉甸甸、金闪闪,都是值得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摘自《让“三明十大名片”闪金光》,有改动)
4.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 (1)yùn 育 (2)底 yùn (3)凝.聚 (4)积淀. 5.根据语境选词填空(只填字母)。(4 分) A.彰显 B.凸显 C.记录 D.承载 (1) (2) (3) (4) 6.结合语境,写出画波浪线处“三明十大名片”中“名片”一词的意思。(2 分) 二、口语(10 分) 7.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一个同学一下课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 B.李明兴冲冲跑回教室向同学们报告:“这次物理考试,大家的成绩都很好,不及格的只是凤毛麟... 角.。” C.“王教授,久闻您的大名,今天听到您这么精彩的演讲,我们真是三生有幸....!” D.小明同学站起来说:“郭老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 8.根据情境说话。(3 分) 王 平 同 学 到 商 场 买 考 试 用 的 签 字 笔 , 商 场 售 货 员 是 一 位 40 多 岁 的 女 同 志 , 王 平 问 道 : “ 售货员说:“ ?”事后,发现买的签字笔型号不对,回到商场要求更换,他对那个 ?” 9.班级开展“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主题班会,请你写一份发言稿。不少于 80 字。(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 10~12 题。 三、阅读(60 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 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 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刘禹锡《陋室铭》)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2 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11.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 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 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 的“ , ”来表达。 (二)名著阅读(10 分) 13.冰心这首小诗告诉人们: 。(2 分) 聪明人, 抛弃你手里幻想的花罢! 她只是虚无缥缈的, 反分却你眼底春光。 ——《繁星》(一三七) 14.根据提示填空。(4 分) 《水浒传》中,王进因高俅迫害而夜走延安府, (填人名)因高俅诬陷而发配沧州道, (填 人名)因高俅斥退而流落东京城。《西游记》中,孙悟空因 (填事件)被唐僧赶 回花果山,后又因 (填事件)再次被唐僧赶走。 15. 根据提供的情节,回答下面问题。(4 分) 有一天,皇帝想招待我看他们国内的几种表演。就演出的精妙和壮丽而言,他们的表演超过了我 所知道的一切国家。我最高兴看的是绳上跳舞。他们在一根白色的细绳子上表演,那根绳子大约有两 英尺长,离地面有十二英寸。只有那些正在候补朝廷中的重要官职和希望得到皇帝宠幸的人才来表演 这种技艺。他们从小就受这种杂技表演的训练。他们并不一定都是贵族出身或者是受过高等教育。一 遇到重要官职出缺,不管哪位官员是病死还是失宠撤职(这都是常有的事),五六位候补人员就会呈 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和朝廷官员表演一次绳上跳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没有跌下来,谁就接任 这个官职。 该选段叙述了什么情节?通过这个情节讽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阅读《伟大的证伪》,完成 16~18 题。(12 分) 伟 大 的 证 伪 孙振华 “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句话被当成真理说了好多年。 直到有一天,人们在澳大利亚的某个地方发现了白色的乌鸦,于是,真理变成了谬误。只要世界 上存在一个例外,“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是一个错误的陈述。 提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人,原本是想说出一个真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确被当成了真理, 可是到了白乌鸦被发现的那天,证明这个说法不对,这种否定的证明就是证伪。 20 世纪伟大的哲学家波普尔,在他著名的“证伪主义”理论中,对真理有一个解释。什么是真 理?真理就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如果一个理论自满自足、颠扑不破,没有被证伪的可能,那它就不 可能是真理。 还有一个公论:沙漠里的鸵鸟,发现危险以后,便将头埋进沙里。这个说法是罗马历史学家普利 尼奥最先提出来的,据说,他是欧洲第一个见到鸵鸟的人。后来,人们证明,鸵鸟之所以把头埋进沙 子里,并不是因为躲避危险,而是在用嘴挖洞,准备孵蛋。 这个已经成为公论的说法尽管被证伪了,但它曾经是真理,理由是它可能被证伪——事实上也的 确被证伪了。所以真理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过程。 最近,中国考古学界有一个重要的证伪,专家花五年时间得出结论,历史上的“阿房宫”其实并 未建成。 从 2002 年 10 月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就开始对阿房宫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结果证实,阿房宫现存遗址只是没有建成的前殿,共 50 万平方米,相当半个平方公里。同时,考古 发掘还证实了,这里并没有大火焚烧的痕迹,除了前殿遗址之外,就只有东汉的瓦砾。可见,历史上 所有关于阿房宫的说法,只不过是在想象一个子虚乌有的东西。 人类知识的进步,就是从不断的证伪中推动发展的。历史上有许多以讹传讹、添枝加叶的说法, 通过证伪而逼近真相。前两年,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证实,“从太空的确看不到万里 长城”,这也是一个伟大的证伪,它破除的,也是人们心中的某些虚妄。 只是,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被证伪了,往往让人觉得扫兴,甚至有点伤自尊。但是,证伪改变了 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观念。敢于证伪和承认事实,无论如何比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来说,都 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摘自《深圳商报》,有改动) 16.通读全文,概括文中用来证伪的例子。(6 分) (1)天下乌鸦不是一般黑。 (2) (3) (4) 17.文中对“真理”有新的论述,请你摘录下来。 (4 分) (1) (2) 18.结合文章内容,写出 “证伪”的“伟大”之处。(2 分)
阅读《永不录用》,完成 19~23 题。(28 分) 永 不 录 用 朱 晖 已是凌晨三点,当他从网吧里出来时,满脑子仍然充满游戏里的刀光剑影。他如网游中的大侠般 麻利地翻过校园墙头,突然一个黑影横亘眼前,他意识到:这次真要挂了。 班主任只冷冷地丢下一句话:回去收拾收拾,准备卷铺盖回家吧。 他慌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保证今后改。”班主任冷笑:“你还好意思求我,这已经是第 11 次了,上次我已经在全班面前宣布你只有最后一次机会。” 父亲来了,穿着布满灰尘的破棉袄,在充满现代气息的校园里显得分外扎眼。父亲一把鼻涕一把 泪地哀求道:“农村孩子考上重点中学不容易,如果被开除了,他一辈子就完了。” “给他机会够多了,而且我不希望班里有个害群之马。”班主任断然拒绝。 父亲踉跄了一下,“扑通”跪倒在地,所有人都惊呆了。他心如刀割,仿佛在滴血,终于爆发了, 一把扶起父亲,口气凛然地说:“爸,别求了,我们走。” 班主任轻蔑地说:“对,回你的乡下撒网吧,只要有我在,就永不录用你这个无可救药的人。” 回到家,他躺在床上睡了三天,感觉前途渺茫,世界一片灰暗。可怜的父亲,仍不愿放弃,又出 去四处求人,希望能有个学校接受他。他心里更加难受,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哪个学校还愿意要呀。 但父亲却真办到了。父亲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告诉他,镇中学同意让你插班旁听了。他顿时泪眼 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他哽咽地说:“爸,您受苦了,都是儿 子不孝。”父亲憨憨地笑:“只要你能改就好。”他下跪起誓:“一定痛改前非,考上大学。” 毕竟底子不错,加上刻苦攻读,他的成绩进步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已升至高三,书本和大 学占据了他所有的心灵空间,偶尔想到曾经的网游岁月,恍若隔世。 一天晚上,父亲突然对他说:“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以前的那个班主任调到省附中了。”他毫无兴 趣:“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孩子,你不知道,你还保留了学籍,就是因为他你才回不去的。”停顿了 片刻,父亲又说:“我今天又到学校去求校长,他答应让你回去读书。” 一切简直难以置信,但当他重新跨入那个熟悉而陌生的校门时,他狠狠地对自己说:“我不仅要 从这里爬起来,还要从这里起飞,证明给那个家伙看看我是否无可救药。”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实现了诺言,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上学前的那个夜晚,父亲拿出珍藏多 年的老酒。 他恭敬地敬了父亲一杯,又敬了母亲一杯,然后父亲为他斟满第三杯,说:“孩子,这杯你该敬 敬当年的那个班主任。” 他不可思议地望着父亲,父亲回忆起三件事。 那天,父亲跟班主任去办理相关手续。班主任悄悄告诉他:“老大哥,学校那晚查到了您儿子又 去上网,因屡教不改,要强行开除他。我做得绝情,一是迫于学校的制度,二是想让他的心灵有所触 动,真真地戒掉网瘾。更重要的是,我先以他主动休学的名义上报校方,可以为他保留学籍。”父亲 似懂非懂,但隐隐约约感到,儿子还有希望。 几天后,父亲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镇中学的校长是我的老同学,我和他说过了,让您的儿子暂 时先到那儿插班。”父亲连连道谢,班主任又嘱咐:“暂时不要告诉他我做的事,这对激励他有好处。” 父亲不是很明白,但相信老师的话必然有道理。 后来,班主任来到家里。“我就快调到省里了,走之前我会做通校方工作,让您儿子高三一开学 就回来。”父亲感激涕零,班主任又掏出五百块钱,说:“知道你们家庭困难,这点钱给他买点学习资 料。另外,还是让他继续恨我吧,因为现在他那口气还没下去呢,就让他一鼓作气考上大学吧。” 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火车到达省城的时候,接站的同学问他是否是某某大学的。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 (摘自《辽宁青年》2009 年第 3 期 A 版,有改动)
19.通读全文,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填写完整。(6 分) ①沉迷网游,遣返回家→② →③ →④ →⑤省城上学,先访恩师 20.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人物的心理活动。(6 分) (1)他顿时泪眼滂沱,可以想象,这些天父亲低三下四地四处求过多少人呀! (2)听到这,他的眼泪如洪水般倾泻而下。 21. 文章结尾写到:“他说是的,但是我要先去趟附中。”请你写出这样结尾的好处。(2 分) 22.文中班主任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分析。(4 分) 23.甘作红烛的苦心人,回头是岸的有志者,共同演绎一段感人故事。这样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迪? 请你谈谈阅读后的感受和收获,不少于 100 字。(10 分) 四、写作(60 分) 24.请以“我们初中生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 600;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等,但可用化名代替。 温馨提示:做完上面考题后,再认真检查一遍,估计一下你的得分,如果全卷得分低于 90 分(及 格分),请完成附加题。 附加题(10 分):请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1)三顾(茅、矛)庐(2)(讴、呕)心沥血 (3)天(伦、论)之乐 (4)(诲、悔)人不倦 (5)滥(竽、芋)充数(6)世外桃(园、源) (7)一如(即、既)往(8)悬梁刺(骨、股)(9)再接再(厉、力) (10)金(板、榜)题名
一、语基(20 分) 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积累(10 分。本大题每空 1 分,错字、漏字、添字,每字扣 0.5 分,扣完为止) 1.(2 分)(1)思而不学则殆 (2)受任于败军之际 2.(4 分)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4 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了却君王天下事 提携玉龙为君死 (二)(10 分) 4.(4 分。每题 1 分 )(1)孕 (2)蕴 (3)níng (4)diàn 5.(4 分。每题 1 分)(1 )C (2)A (3)D (4)B 6.(2 分。意对即可)代表三明地方形象的文化符号和金字招牌。 二、口语(10 分) 7.(2 分)C 8.(3 分。前一句 1 分,后一句 2 分) 示例:阿姨,你这有考试专用的签字笔吗?(有称呼和问话即可) 阿姨,不好意思,我刚才买的的签字笔型号不对,能给换一下吗?(称呼和表歉意 1 分,商量的 语气 1 分) 9.(5 分。围绕主题顺畅表达 4 分,注意说话场合、对象 1 分)略 三、阅读(6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0 分) 10.(2 分。每题 1 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4 分。每题 2 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 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4 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 分) 信乎其似巢也(1 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 分) (二)名著阅读(10 分) 13. (2 分。意对即可)示例:要脚踏实地,丢掉幻想,勇敢面对现实,在现实中求进步。 14.(4 分。每空 1 分)林冲 杨志 三打白骨精 打死拦路抢劫的强盗 15.(4 分。每问 2 分,意对即可)示例:小人国皇帝通过绳上跳舞的游戏来选拔官员,讽刺了 当时宫廷官员选拔的荒唐可笑和皇帝的昏庸无能。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阅读《伟大的证伪》(12 分) 16.(6 分。每处 2 分,顺序不论)(2)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用嘴挖洞是准备孵蛋。 (3)历史 上的“阿房宫”其实并未建成。(4)从太空看不到万里长城。 17.(4 分。每处 2 分)(1)真理就是可能被证伪的理论(答“如果一个理论自满自足、颠扑不 破,没有被证伪的可能,那它就不可能是真理”亦可)。(2)真理就是不断提出假说,不断被证伪的 过程。 18.(2 分。每点 1 分)(1)推动人类知识的进步与发展。(2)改变了传统的说法,纠正了谬误 观念。
阅读《永不录用》(28 分) 19.( 6 分。每空 2 分,意对即可) 苦闷消沉,插班旁听→重返母校,发愤苦读→考上大学,知道真相 20.( 6 分。每题 3 分)联系内容 1 分,心理活动揣摩 2 分 示例: (1)沉迷网络游戏被开除,让父亲四处求人,他为此感到惭愧和自责;得知能到镇中学旁听, 内心十分欣喜。 (2)得知班主任为了挽救自己而煞费苦心,被深深打动,他流下感激的泪。同时也为自己对班 主任的误解而感到内疚。 21.(2 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本文结尾含蓄,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22.(4 分)性格特征,2 分 示例:班主任是个有爱心和责任心,工作耐心细致,对沉迷网络的 学生不放弃,讲究教育策略的好老师。分析,2 分 能结合事例分析即可 23.(10 分) 等 级 评 分 意 见 一等(10-8) 观点鲜明,语言流畅,字数符合要求 二等(7-6) 三等(5-0) 四、写作(60 分) 观点明确,语言通顺,字数符合要求 观点不明确,语言不通顺,字数不符合要求 24.作文评判分“优、良、中、差、极差”五个类别。评分意见如下: (1)优类卷: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语言顺畅,结构完整。在以上标准都符合的前提 下,具备“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中的一项即可得满分。 (2)良类卷: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条理清楚。以上标准都符合评“良上”, 其中一项只达到中类卷标准评“良下”。 (3)中类卷:基本符合题意,中心不够明确,内容较具体,语言较通顺,条理还清楚。以上标准 都符合评“中上”,其中一项只达到差类卷标准评“中下”。 (4)差类卷: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泛,语言不通顺,结构紊乱。 (5)极差卷:文不对题,严重未完稿,抄袭别人的文章。 (6)错别字每字扣 0.5 分,扣满 3 分为止。 (7)类别、等级表。 类别 上 下 优 良 中 差 极差 54 ―50 44―40 34―20 19―0 60―55 49―45 39―35 附加题:每空 1 分。如果全卷总分低于 90 分,那么本题得分计入全卷总分,但不超过 90 分;如 果全卷总分已经达到或超过 90 分,那么本题不再计分。 (1)茅(2)呕(3)伦(4)诲(5)竽(6)源(7)既(8)股(9)厉(10)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