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河东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河东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 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3 小题,6-8 小题,每题;4-5 小题,9-11 小题,每题 3 分。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狡黠.(xiá) 信手拈.来(niān)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 ) A. 渲.染(xuān) B. 粗糙.(cāo) C. 笼.统(lóng) D. 谚.语(yán) 【答案】B 栩.栩如生(xǔ) 吹毛求疵.(cī) 开卷.有益(juàn) 统.筹(chóu) 拘泥.(nì) 藻.饰(zǎo)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汉字的读音。 A.渲.染(xuān)——xuàn; C.笼.统(lóng)——lǒng; D.谚.语(yán)——yàn; 故选 B。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汉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_______,文字产生以前,先民从口口相传的神话及传 说中,______了初步的历史意识。起初,各氏族已经有了类似符号、图画等文字雏形,而文 字出现以后,从卜辞、金文、文书和史官记事中,逐步_______自觉的历史意识,人们也一 直对文字创造者充满感恩和景仰。 A. 进程 C. 过程 萌生 产生 形成 养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选用。 B. 进程 D. 过程 产生 萌生 养成 形成 进程: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过程: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根据“历史”的 提示,第一空选“进程”更为恰当; 萌生:开始起步;开始发生;有了某个念头,多用于抽象事物。产生:从已有的事物中形成 新事物。根据“历史意识”的提示,第二空选“萌生”恰当; 形成: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某种事物或出现某种情况。养成: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根 据“意识”的提示,第三空选“形成”恰当;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故选 A 。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2022 年 11 月,天津图书馆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书香活动。②主题为“东西携手圆梦 小康 山海情深共促振兴”的纪实图片展,吸引了不少读者驻足欣赏。③本次展览既体现了 近年来天津市帮扶甘肃地区乡村振兴取得的显著成果,也生动展示了天津帮扶干部和专技人 才默默奉献、无悔付出的动人故事,④绘就了一幅津甘再出发、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A. 第①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画卷”; 故选 D。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11 月 6 日,第六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以①和合共美①为年度主题,在秋意盎然的园林中 移步换景,与生旦净末擦肩而过,看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在专业剧场看名家名剧,“皮 黄”“水磨”唱出百味人生②专家大咖共聚一堂,畅谈戏曲未来③一场与戏曲跨越时空的约 会又将如约而至。在形式④内容方面全面升级。 A. “” ; 。 C. “” ; …… , 、 B. 《 》 ; …… 、 D. 《 》 ; 。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第一处“和合共美”的主题活动应使用双引号;第二处是几个长句间的并列,应使用分号; 第三处是列举没有列举完,语义未尽,应使用省略号;第四处“形式”和“内容”短语间的 并列,应使用顿号。 故选 C。 5. 下列对《水调歌头》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人陡然发问,把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 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B. “恐”字表现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反复无常,这句也是指词人的政治遭遇而 言,想回到朝廷去,又怕难以容身。 C. “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地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现了离别之人因 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 D.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词句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 现出来,表达词人的美好祝愿。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 B.“‘恐’字表现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反复无常”理解分析不正确。“恐”字表 现了词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而非“反复无常”; 故选 B。 阅读《地球演化的历史》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地球演化的历史 沈树忠 ①什么是地质遗产?这是记录地球演化和地质过程的遗迹地。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时 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许多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现象。这 其中的大多数,如今都是著名风景名胜区,具有很高观赏价值。 ②还有一类地质遗产,看起来似乎与风景名胜无关,却记录着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浙 江长兴煤山剖面,大家看到的是层层叠叠的石头,但在科学家眼中,这些石头是有时间顺序 的,下面的石头是在更久远的时间堆积的,上面的石头比较“年轻”,一层层石头中含有大 量化石,化石又记载着地球演变历史的重要信息。地层古生物学研究人员将一层层石头看作 地球生命演化这本“书”中的一页页纸,石头里的化石和各种地质信息就是书页上的文字, 他们的工作就是破译这本“书”的奥秘,然后向公众揭秘这本“书”中生动有趣的地球历史 故事。 ③如今,不同方向的科学家研究不同类别的化石和各种地质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集中 到一起,就可以了解整个地球历史的故事了。 ④我们对 6600 万年前白垩纪末的恐龙灭绝事件并不陌生,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2.52 亿年前二叠纪末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新一轮物种大洗牌中,古生代生 物群被现代生物群替代,蕨类植物被带花的裸子植物替代,地球进入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 物时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⑤在长兴煤山,国内外科学家一起开展了高精度综合年代地层框架和环境背景的研究, 发现可能..由于大规模火山爆发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快速升温事件,造成了地表环境巨变, 是导致此次生物大灭绝的主因。揭开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对我们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 环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今天的地球生态环境,理解和践行“双碳”战略,有着积极意义。 这也是地质遗产带给我们的宝贵知识财富。 ⑥在浙江长兴煤山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还可以看到一个 10 米高的立柱,顶端是放 大了上千倍的一块化石模型——微小欣德刺。它来源于半山腰的一片岩层中,在 2000 年被 确定为“金钉子”的标志化石;山脚下的另一片岩层中,蕴含着名为王氏克拉克刺的化石, 在 2005 年被确定为另一枚“金钉子”。短短 40 多米距离的岩层,一个是中生代三叠纪的开 端,另一个是古生代二叠系长兴阶的起点,两颗“金钉子”记录了地质历史中古生代最后的 近 200 万年历史。 ⑦地质学上的“金钉子”,是为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全球唯一标 准,在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岩层序列中标出,以解决地质历史的时间对比问题。目前,我国 已建立了 11 颗“金钉子”,是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这.也体现出地质遗产的重要科学 价值。 ⑧近年来,我国对地质遗产地的保护越来越规范。在珠峰,虽然攀登者人数不减,但大 家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这也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直观反映。 ⑨保护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开发和利用。正相反,保护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规 范有序的开发、科学合理的利用也能更好保护。在我国东部省份,一些地质遗产地周边配套 建设了博物馆、科技馆,帮助大家加深对地质遗产的理解,保护与发展更接近原生态、自然 态,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科学家眼中,层层叠叠的石头是有时间顺序的。 B. 二叠纪末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恐龙灭绝事件。 C. 化石模型微小欣德刺来源于煤山半山腰的一片岩层中。 D. “金钉子”是为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全球唯一标准。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两颗“金钉子”记录了地质历史中古生代的不同 历史。 B. 使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地质学上的“金钉子”的由来和作用。 C. 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地质学上的“金钉子”的由来和作用。 D. 使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两颗“金钉子”记录了地质历史中古生代的不同 历史。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说明内容,吸引读者,启发思考。 B. 第⑤段中加点词“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⑦段中“这”指的是我国是建立“金钉子”数量最多的两个国家之一。 D. 本文是总分总结构,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答案】6. B 7. A 8. D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首先,审清题干,明确此题是筛选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 其次,在通读选文的基础上分析选项内容,进行比对,得出答案。 B.根据第④段“2.52 亿年前二叠纪末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地球进 入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时代”而非恐龙灭绝。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 A.“40 多米”与“200 万年历史”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一个是中生代三叠纪的开端, 另一个是古生代二叠系长兴阶的起点”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两颗“金钉子”记录了 地质历史中古生代的不同历史。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本文是总分总结构,采用空间顺序进行说明”错误。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①②段介 绍什么是地质遗产;③段到⑦段介绍地质遗产的价值;⑧段到⑨段介绍我国对地质遗产的保 护、开发、利用,这不是空间顺序,也不是总分总的结构,是逻辑顺序。 故选 D。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恶:厌恶 A. 死亦我所恶. B.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贤者能勿丧.耳 D. 蹴.尔而与之 10.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患:祸患,灾难 丧:悲伤 蹴:踩踏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 此之谓失其本心 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开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从讨论物质需求,过渡到精神修养,引出 中心论点,举例浅近,说理深刻。 B. 作者分别从“所欲”“所恶”两方面正反论述∶所欲莫过于活着,所恶莫过于死,这是 一切生命的共同趋向,是自然属性。 C. 孟子对“不辩礼义”而接受厚禄的人的心理有几种推测:可能经受不住宫室、妻妾之美 的诱惑,想得到贫困的亲戚朋友的赞许。 D. 文中两次提到“心”,“本心”就是“羞恶之心”,“是心”就是“这种心”,两个 “心”在境界上大不相同。 【答案】9. C 10. D 11. D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C.加点词解释不正确。“贤者能勿丧耳”意为: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丧:丧失。 故选 C 。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通假字。 A.“辟”通“避”; B.“辩”通“辨”; C.“乡”通“向”; 故选 D。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D.理解分析不正确。文中两次提到“心”,“本心”就是“羞恶之心”,“是心”就是“这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种心”,两个“心”内容上是一样的。 故选 D。 【点睛】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 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 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 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 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 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 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 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 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 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 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 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 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 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 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 (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 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 羞恶廉耻之心)。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93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6)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意在衬托人的 意气风发、英勇无畏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忽复乘舟梦日边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 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⑤. 八年风味徒思浙 ⑥.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⑦. 马作的卢飞快 ⑧. 弓如霹雳弦惊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乘、沉、侧、 畔、勒、浙、卢、霹、雳”等字要正确书写。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夏完淳,字存古,华亭人。年十六,从其师陈子龙起兵太湖。子龙战败,完淳走①吴易 军为参谋。易败,复与吴圣兆连谋反正,被执至留都。叛臣洪承畴欲宽释之,谬曰:“童子 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军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完淳厉声曰:“吾当闻洪亨九②先 生本朝人杰,嵩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震悼褒䘏,感动华夷。吾当慕其忠烈,年虽 少,岂可以让之。”承畴无以应,惟.色沮而已。 时完淳妇翁③职方主事钱栴同在讯,气稍不振,完淳厉声曰:“今与公慷慨同死,以见 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乎哉!”栴遂.不屈,与完淳同死,完淳时年十八。 (选自《皇明四朝成仁录》) 【注释】①走,到。②洪亨九:指洪承畴。③妇翁:指妻之父。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惟.色沮而已 惟:_______ (2)栴遂.不屈 遂:__________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当慕其忠烈,年虽少,岂可以让之。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说一说夏完淳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3. ①. 只,只是 ②. 于是,就 14. 我应该十分羡慕您的忠诚和勇敢,我的年纪虽然小,怎么能够退让呢? 15. 夏完淳兵败被囚,面对洪承畴释放、归顺做官的允诺,不为所动,说明他不慕名利,意 志坚定;嘲讽怒骂叛贼,誓死不降,说明他忠君爱国;夏完淳在自己的岳父稍有懈怠的时候, 便厉声劝诫,让自己的岳父可以和他一样慷慨赴死,说明他宁死不屈,始终如一。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 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只是感觉到沮丧罢了。惟:只,只是。 ②句意为:钱栴于是也不屈服。遂:于是,就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