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下半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螺旋模型是一种演进式的软件过程模型,结合了原型开发的系统性和瀑布模型的可控性
特点。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1)方式逐步加深系统定义和实现的深度,二是确定
一系列(2),确保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利益者都支持可行的和令人满意的系统解决方案。
(1)A.逐步交付
B.顺序
C.循环
D.增量
(2)A.实现方案
B.设计方案
C.关键点
D.里程碑
【答案】C
D
【解析】
螺旋模型是一种演进式的软件过程模型,结合了原型开发方法的系统性和瀑布模型可控
性特点。它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采用循环的方式逐步加深系统定义和实现的深度,降低风
险;二是确定一系列里程碑,确保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相关利益者都支持可行的和令人满意的
系统解决方案。
软件生存周期一般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软件项目计划、(3)、软件设计、程序编码、 软
件测试以及运行维护。
(3) A.可行性分析
C.需求分析和定义
【答案】C
【解析】
B.计划验证
D.风险分析和定义
正如同任何事物一样,软件也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我们
称其为计算机软件的生存周期。根据这一思想,把上述基本的过程活动进一步展开,可以得
到软件生存周期的六个阶段: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和定义、软件设计、程序编码、
软件测试以及运行维护。
在计算机体系中,存储系统是分层的,存储系统中处理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4)。
(4) A.寄存器、Cache、外存、内存
B.Cache、寄存器、内存、外存
C.Cache、内存、寄存器、外存
D.寄存器、Cache、内存、外存
【答案】D
【解析】
在计算机体系中,存储系统是分层的,从快到慢层次为寄存器、Cache、内存(主存)、
外存(包括磁盘、U 盘、光盘等)。
云计算通过(5)技术形成可管理的弹性资源池。
(5)A.虚拟化
B.云存储
C.面向文档的数据库
D.高速计算
【答案】A
【解析】
云计算作为最近几年的热门技术,融合了以虚拟化、标准化和服务管理自动化为代 表
的大量革新技术。它就像一个虚拟化的资源池,包含大量的、可以配置的、容易扩展的大量
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可以按需分配。其中,虚拟化正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下面不属于路由协议的是(6)。
(6)A.RIP
B.ICMP
C.BGP
D.OSPF
【答案】B
【解析】
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是运行在路由器上的协议,主要用来进行路径选择。
路由选择协议包括域内协议和域间协议。具体包括:
地址解析协议(ARP)是一个 Internet (TCP/IP)协议,它为内部路由器传递数据报提供
了一种方法。
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是一种距离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优先开放最短路径(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它优于 RIP。OSPF 是 Internet
网中最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但 OSIIS-IS 协议也用于 Internet。
周边网关协议(BGP)提供有关相邻点可达性信息。BGP 可以减低带宽需求,这是因为路
由选择信息是增量交换的,而不是在路由器间发送路由选择数据库信息。BGP 也提供了基于
策略的算法,使网络管理者对路由选择有较多的控制权,例如对某些信息传 输实行优化的
能力。
ICMP 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它是 TCP/IP
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 IP 主机和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以下关于 OSI 参考模型的叙述中(7)是不正确的。
(7)A.不同系统同等层之间按相应的协议进行通信,同一系统不同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
通信
B.只有最底层物理层完成物理数据传送,其他同等层之间的通信称为逻辑通信
C.用户通过最上层的应用层获得服务
D.数据总是由物理层传输到应用层
【答案】D
【解析】
OSI 参考模型中不同层完成不同的功能,各层相互配合通过标准的接口进行通信。
第 7 层应用层:OSI 中的最高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 OSI 环境的手段。应用
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
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
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 FTAM、虚拟终端 VT、事务处理 TP、远程数据库访问 RDA、
制造报文规范 MMS、目录服务 DS 等协议。应用层能与应用程序界面沟通,以达到展示给用
户的目的。在此常见的协议有:HTTP、HTTPS, ''FTP、TELNET、SSH、SMTP、POP3 等。
'第 6 层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
信息的语法问题。它包括数据格式交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终端类型的转换。
第 5 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 4 中处理双工
方式;会话层管理登入和注销过程。它具体管理两个用户和进程之间的对话。如果在某一时
刻只允许一个用户执行一项特定的操作,会话层协议就会管理这些操作,如阻止两个用户同
时更新数据库中的同一组数据。
第 4 层传输层: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包
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传输层把消息分成若干个分组,并在接收端对
它们进行重组,不同的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连接传送到主机,这样既能获得较高的带宽,又
不影响会话层。在建立连接时传输层可以请求服务质量,该服务质景指定可接受的误码率、
延迟量、安全性等参数,还可以实现基于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第 3 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
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它包括通过互连网
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除了选择路由之外,网络层还负责建立和维护连接,控制网络上的拥
塞以及在必要的时候生成计费信息。常用设备有交换机。
第 2 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屏蔽物理层,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
据链路的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差错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常用设备有网卡、网桥、交换机。
第 1 层物理层:处于 OSI 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
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常用设备有(各种物理设备)集线器、中继
器、调制解调器、网线、双绞线、同轴电缆。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收数据则相反。因此答案 D 错误。
在网络协议中,UDP 协议位于 0SI 模型的(8)。
(8)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答案】B
【解析】
UDP 是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的简称,中文名是用户数据报协议,是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
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IETF RFC 768 是 UDP 的正式规范。UDP 在 IP 报 文的协议号是
17。
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之间最好是(9)。
(9)A.控制耦合
B.公共耦合
C.内容耦合
D.数据耦合
【答案】D
【解析】
耦合性也叫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
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模块间耦合的高低取决于模块间
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以及传递的信息。
如果一个模块访问另一个模块时,彼此之间是通过数据参数(不是控制参数、公共数据结构
或外部变量)来交换输入、输出信息的,则称这种耦合为数据耦合。由于限制了只通过参数
表传递数据,按数据耦合开发的程序界面简单,安全可靠。因此,数据耦 合是松散的耦合,
模块之间的独立性比较强。在软件程序结构中至少必须有这类耦合。
IPv6 将 32 位地址空间扩展到(10)位。
(10)A.64
B.128
C.256
D.1024
【答案】B
【解析】
IPv6 是 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译: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
于替代现行版本 IP 协议-IPv4-的下一代 IP 协议,它由 128 位二进制数码表示。全球因特网
所采用的协议组是 TCP/IP 协议组。IP 是 TCP/IP 协议中网络层的协议,是 TCP/IP 协议组的
核心协议。
在取得相应权限后,云用户通过(11)可以选择或定制服务列表,也可以对已有服务进行
退订的操作。
(11)A.云用户端
B.服务目录
C.管理系统和部署工具
D.监控端
【答案】B
【解析】
服务目录的功能是:云用户在取得相应权限(付费或其他限制)后可以选择或定制服务
列表。
(12)不属于移动计算的特点。
(12)A.移动性
B.网络条件多样性
C.网络持续连接性
D.便利性
【答案】C
【解析】
与固定网络上的分布计算相比,移动计算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①移动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所在无线单元的 MSS 与固定网络的节点或其他
移动计算机连接。
②网络条件多样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网络一般是变化的,这些网络既可以
是高带宽的固定网络,也可以是低带宽的无线广域网(CDPD),甚至处于断接状态。
③频繁断接性:由于受电源、无线通信费用、网络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移动计算机一般不会
采用持续联网的工作方式,而是主动或被动地间连、断接。
④可靠性低:这与无线网络本身的可靠性及移动计算环境的易受干扰和不安全等因素有关。
常用的网络接入技术不包括(13)。
(13)A.Modem
B.ADSL
C.MPLS
D.HDSL
【答案】C
【解析】
常用的接入技术主要有:电话线调制解调器(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ADSL)、超高速数字用 户环路(VDSL)
和无线接入等。MPLS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是一种广
域网络传输技术。
以下关于互联网中 IP 地址的叙述中,(14)是不正确的。
(14)A.在同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的 IP 地址的网络号必须相同
B.用网桥互连的网段仍然是个局域网,只能有一个网络号
C.路由器总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IP 地址
D.当两个路由器直接相连时,在连线两端的接口处,必须指明 IP 地址
【答案】D
【解析】
两个路由器直接相连的接口处,可指明也可不指明 IP 地址。如指明 IP 地址,则这一段
连线就构成了一种只包含一段线路的特殊“网络”。现在常不指明 IP 地址。
在用户主机上 ping 网关 IP 地址,发现丢包严重。以下引起丢包的原因中,不可能的是
(15).
(15)A.连接用户电脑的网线有问题
B.用户主机未配置网关地址
C.网段内有用户主机感染病毒,导致交换机负荷过重
D.存在网络环路,引起广播风暴,导致交换机负荷过重
【答案】B
【解析】
丢包的原因为以下几种:物理线路故障、设备故障、网络拥塞、路由错误。对应 A、C、
D 选项,产生了丢包现象,说明 Ping 网关畅通,用户主机为配置网关地址不影响 Ping 网关
畅通与否。
在机房工程中.机房环境应满足(16)。
(16)A.地板载重量须大于 500kg/m2
B.地板表面电阻大于 0.1MΩ
C.高架底板到天花板的距离为 2m
D.机柜前后左右预留 70cm
【答案】A
【解析】
地板表面电阻应大于 0.5 MQ,若使用高架地板,其对天花板距离应为 2.4m;机柜的前后
左右至少各留 75cm,建议值为 90cm。
以下关于综合布线监理叙述中,(17)是不正确的。
(17)A.按照国家关于综台布线的相关施工标准的规定审査承建方人员施工是否规范
B.到场的设备、缆线等的数量、型号、规格是否与合同中的清单一致
C.为保证实施质量和进度,在实施的监理中采用评审和测试手段即可
D.对违反《综台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0)的做法应及时纠正
【答案】C
【解析】
评审和测试只是综合布线监理手段的一部分,综合布线还应实施针对关键部位的旁站等
有效手段,因此 C 选项不正确。
以下关于管道安装隐蔽工程的叙述中,(18)是不正确的。
(18)A.暗管管口应光滑,管口伸出部位应为 25 ~ 50mm
B.电话电缆管路长度大于 20m 时,导线应在接线盒内固定一次
C.钢管煨弯管径 20mm 以下的可采用液压煨管器
D.暗管外径大于 50mm 时,转变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 10 倍
【答案】C
【解析】
一般管径为 20mm 及其以下时,用手扳煨管器;管径为 25mm 及其以上时,使用液 压煨
管器。因此选项 C 不正确。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用色标来区分不同的线,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常用的 4 对电缆有四种本
色,它们是(19)。
(19)A.蓝色、橙色、绿色和紫色
B.蓝色、红色、绿色和棕色
C.蓝色、橙色、绿色和棕色
D.白色、橙色、绿色和棕色
【答案】C
【解析】
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常用的 4 对电缆有四种本色:蓝色、橙色、绿色和棕色.
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范围包括(20)。
(20)A.管理间与设备间之间的电缆
B.信息插座与管理间配线架之间的连接电缆
C.设备间与网络引入口之间的连接电缆
D.主设备间与计算机主机房之间的连接电缆
【答案】A
【解析】
垂直干线子系统也称干线子系统,它是整个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提供建筑
物的干线电缆,负责连接管理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一般使用光缆或选用大对数的非屏蔽
双绞线。
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入侵检测一般分为 3 个步骤依次为(21)。
①数据分析;②响应;③信息收集
(21)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答案】A
【解析】
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入侵检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和响应。
(22)不是防火墙的核心技术。
(22)A.(静态,动态)包过滤技术
C.应用代理技术
B.状态监测
D.日志审计
【答案】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