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6 月 25 日河北石家庄市直属事业单位教育岗招聘考
试真题及答案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 60 题,每题 0.7 分,总分 42 分)
1.2016 年是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高考期间,使用全国卷的省份有()。
A.24 个 B.25 个
C.26 个 D.27 个
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2016 年 6 月 1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增强()保障工作,对
孩子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爱帮助。
A 儿童 B.困境儿童
C.中央财政儿童资金 D.教师职业资格
3.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鼓励生育也成为 2016 年全国两会热议话题。这表明在此
问题上,我们进入了()。
A.“后二孩”时代 B.“新二孩”时代
C.“全面二孩”时代 D.“二孩”时代
4.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及闭幕时间是 2016 年()。
A.3 月 5 日一 3 月 14 日
B.3 月 5 日—一 3 月 15 日’
C.3 月 5 日一 3 月 16 日
D.3 月 5 日一 3 月 17 日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它反映了教师职业劳动的()。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6.既是教材编写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又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课程设置
D.教学大纲
7.下列选项不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习方式的是()。
A.自主 B.合作
C.欣赏 D.探究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课程结构要确保均衡性,强调()。
A.教育性
B.选择性
C.综合性
D.层次性
9.教育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必须有自身运动的内在规律,后者指教育具有()。
A.历史继承性
B.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C.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D.相对独立性
10.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公共关系.B.总务工作’
C.行政工作 D.教学工作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基本普及()。
A.学前教育 B.职业教育
C.继续教育 D.高中阶段教育
12.我国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C.道尔顿制
13.普通中小学的性质属于()。
A.基础教育
C.初等教育
14.教育现象是一种()。
A.生物现象
B.社会现象
C.心理现象
D.劳动现象
15.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谈话法
C.问卷法 D.实验法
16.“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也不能把初中生和高中生混为一谈’’,不同年龄阶段
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这说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
B.阶段性
A.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17.教育贯穿整个人生,从出生到坟墓都要学习。此观点表达的思想是()c
A.教育民主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全球化 D.教育信息化
18.“教育即生活叭‘学校即社会叭‘从做中学”等主张构成了()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A.实验主义 B.经验主义
C.实用主义 D.进步主义
1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榜样法 D.陶冶法
20.“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这句话说明教师劳动特点的()。
A.广延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2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中,属于终极目标的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技能与过程
22.我国正式颁布且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学制
23.在教育起源的问题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4.张老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上课时,他善于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
学习数学的热情。那么,这些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动机属于()。
A.低级动机 B.内部动机
C.高级动机 D.外部动机
25.“人逢喜事精神爽”表达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26.教师采用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是()。
A.教学反馈 B.教学研究
C.教学反思 D.教学强化
27.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28.为提高学习效果而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是()。
A.学习期待 B.学习目标
C.学习效能感 D.学习策略
2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是()。
A.等速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匀加速
30.对同一问题探寻出更多不同类型答案的特征反映了发散思维的()6
A.流畅性 B.独创性
C.变通性 D.目的性
31.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是性格的()。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32.若有人给你起绰号,你不做任何反应,绰号就不会流传,这符合操作性行为的()。
A.正强化规律 B.负强化规律
C.消退规律 D.惩罚规律
33.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
A.学习期待 B.学习目标
C.成就动机 D.自我效能感
34.小明是比较调皮的学生,他为此总是受批评。有一天,他表现很安静,就没受到批评。
从那以后,他好像越来越严格要求自己了。老师的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励 D.惩罚
35.“眉头一皱,计上心头”说明个体在思维的()上表现较好。
A.广阔性 B.深刻性
C.敏捷性 D.灵活性
36.学生学习“圆的直径是它半径的两倍”时,进行的是一种()。
A.上位学习 B.命题学习
C.概念学习 D.下位学习
37.“防止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
A.总目标 B.高级目标
C.中间目标 D.基础目标
38.下列教师的违法行为中罗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是()。
A.对学生进行负面宣传的;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损失的
C.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对学生进行负面宣传的
D.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9.学校安全事故中的过错包括()两种情况。
A.故意和有意 B.故意和过失
C.过失和有意 D.过失和无意
40.教育法规的主要渊源是()。
A.教育法律
B.宪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41.“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其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42.决定受教育权利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科学技术
43.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提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指()。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情感和意志特征
C.气质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
44.某小学三(1)班班主任张老师用了一支比较别致的笔,几天后班上很多同学也用上了与
张老师一样的笔。这个现象说明了小学生具有较强的()。
A.依赖性 B.接受性
C.向师性 D.可塑性
45.小学生出现的焦虑大多是()。
A.生活焦虑 B.择友焦虑
C.缺钱焦虑 D.考试焦虑
46.当前教育改革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B.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接受学习
D.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47.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即将达到的、下一阶段重点发展的能力
48.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9.关于说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实际意义上的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