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河北石家庄桥西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河北石家庄桥西区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基础 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 2.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效应被称为__________。 3.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情绪的__________。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__________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5.义务教育的__________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 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__________和心理相容。 7.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权利是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 2.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3.“教育机智”反映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主体性 4.课程整体改革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 A.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与综合为主 C.主题课程为主 D.综合课程为主 5.有学生不想认真学习又不想考试不及格,这种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冲突 6.学生阅读时,划重点策略是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理解性 7.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 A.开发潜能 C.学会调适 B.寻求发展 D.个案辅导
8.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学生身心发展有()。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4 9.衡量一名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情景 B.生存 C.学生 D.教材 10.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 C.个别授课制 D.班级授课制 11.儿童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桑代克 C.维果斯基 D.劳伦兹 12.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暂时停滞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氐谷现己 13.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建立学生档案 D.班主任工作计划 三、多项选择题 1.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长善救失 D.温故知新 E.藏息相辅 2.下列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学习与教学的过程的是()。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互动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准备过程 3.记忆较长材料时,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所受到的干扰因素主要是(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消退抑制 E.干扰抑制 四、判断题 1.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2.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提取都叫遗忘。 3.卢梭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4.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呈 U 型曲线。 5.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属于注意的转移。 6.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五、简答题 1.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及其运用要求。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与品德?
六、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当前教育现象和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春节假期刚过,不少家长都在为自家孩子的寒假作业发愁。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在小学 生家长的微信朋友圈中,经常可以看到“剪纸办报做泡菜,娃娃不行爹妈来”之类的段子。 而那些超出孩子能力,最终常常由家长代劳的作业,也被戏称为“家长作业”。 要求: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论据合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答案】学习过程。 2.【答案】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3.【答案】应激。 4.【答案】环境。 5.【答案】强制性。 6.【答案】教学相长。 7.【答案】教育教学权。 二、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2.【答案】A。解析:我国正式颁布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行;癸卯 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3.【答案】B。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 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 4.【答案】D。解析: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以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以分 科课程为主。 5.【答案】B。解析: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 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题干所述为双避冲突。
6.【答案】C。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 统一整体的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 晰地反映的特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 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 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题干中使 用划重点线,让重点更容易突出出来,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7.【答案】B。解析:心理学者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学会调适,包 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进 行的心理辅导可称之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 为发展性辅导。 8.【答案】B。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意思是人的个性、品行如同自己的面貌一样, 各有不同,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个性不同,存在着差异性。 9.【答案】C。解析: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10.【答案】D。解析: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11.【答案】D。解析:奥地利的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12.【答案】C。解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 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13.【答案】A。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 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解析:长善救失和藏息相辅是《学记》的教育思想。 2.【答案】ABD。解析: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 思过程。学习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五个: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和教学 内容。 3.【答案】AB。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 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题干中“中间部分记忆效果 最差”是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共同的影响结果。 四、判断题 1.【答案】×。解析: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2.【答案】√。解析’: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 或再认。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 3.【答案】×。解析: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 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之上的。 4.【答案】×。解析: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 U 形曲线关系。 5.【答案】×。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 几种不同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属于注意的分配。 6.【答案】×。解析: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 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督促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2.【参考答案】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4)价值辨析; (5)利用群体约定。 六、写作
【参考范文】 家庭作业是谁的作业? 春节假期刚过,不少家长都在为自家孩子的寒假作业发愁。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在小学 生家长的微信朋友圈中,经常可以看到“剪纸办报做泡菜,娃娃不行爹妈来”之类的段子。 而那些超出孩子能力,最终常常有家长代劳的作业,也被戏称为“家长作业”。表面看似一 份份的家庭作业,实际这是应试教育背景下,不正确的评价观、成才观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 的折射。一些老师缺乏“儿童立场”,作业设计和布置背离了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的本真。 同时,没有认识到家长的角色,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只能扮演“督促者、支持与鼓励者”的角 色。 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活动的延伸和继续,应紧密结合学校的教学内容,进一步起到复习巩固和 提高理论性知识的作用。教师应适当布置一些与儿童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实践类作业,以增强 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观察力、思考力、创新力。作业内容的设计最好能紧密结合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跳就能摘到桃子,否则,无论怎么跳也都无济于事,那么这样的作业 就失去应有的意义。 有些老师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力图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争取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能力, 这种愿景是好的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针对性,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否则,就只能变成 盲人摸象、对牛弹琴,不仅无益反而徒劳。 目前,在作业的布置上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的倾向,需要引起我们老师们的注意:作业内 容偏难怪,严重超越儿童自身的实际能力,属于“拔苗助长式”;作业布置知识化倾向严重, 有“超纲助跑”的现象;内容大同小异;随意性大,缺乏一定的依据和规律。这种布置方法 无非是一种形式化的素质教育。 家庭作业的布置,看似小问题,但意义重大。学生在家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归自己掌握,如果 不通过家庭作业做一些适当的调节和要求,听之任之,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在家庭作 业的布置上,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做好充分的规划。家庭作业的布置本身是教师备课任务的一部分,然而,在许多老师的备课 上往往体现不出来,即使有也都是象征性的,语文大多都是读背课文、抄写词语、做试卷类 的;数学一般都是练习题,内容笼统,大而无当,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做好认真的反馈。作业如果不做检查,学生无法查缺补漏,久而久之,学生使作业的布置成 了放空炮。 作业的布置要有“质”有“量”。每一种类型的作业,要做到举一反三,帮助学生起到知识 的迁移作用,不能重复机械,做无用功,不仅耽误了学生的时间,还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教育无小事,事事需经心,类似于报道中的作业布置的现象就不要再有了,否则就有点贻笑 大方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