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河北石家庄桥西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6 年河北石家庄桥西区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基础 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__________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是__________。 3.义务教育的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 4.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尊师爱生、__________、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5.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权利是__________。 6.我国首个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的重大基础科研项目__________2016 年 3 月 20 日在中山 大学珠海校区奠基,正式启动了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7.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深入贯彻的发展理念是__________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 8.中国作家__________获得 2016 年“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国际 安徒生奖”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被成为“儿童文学诺贝尔奖”。 9.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信赖、尊敬甚至崇拜老师,说明学生具有__________特点。 10.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效应被称为__________。 11.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__________关系。 12.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情绪的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属于()。 A.形象思维发展期 B.抽象思维萌芽期 C.动作思维关键期 D.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期 2.做笔记属于认知策略的()。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归类策略 3.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暂时停滞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谷现象 4.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属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生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6.“现代教育学之父”是()。 A.康德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洛克 7.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一癸丑学制 8.学校教育产生于()。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
9.以下不属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教师的是()。 A.有理想信念 B.有道德情操 C.有仁爱之心 D.有敬业精神 10.“教育机智”反映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主体性 11.“心理断乳期”是()。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12.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 A.探究的方法 B.活动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讲授法 13.中小学常见的结课方式是()。 A.练习式 C.引而不发式 B.比较式 D.归纳总结式 14.教育公平的含义是()。 A.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B.公平对待每一位老师 c.合理分配教育经费 D.满足所有人基本学习需要 15.心理辅导的高级目标是()。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学会调适 D.个案辅导 16.上课时,学生突然被窗外的吵闹声所吸引,这种心理现象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17.研究显示,中学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A.初二 B.初三 C.高一 D.高二 18.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为学生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9.学生阅读时常使用划重点线的策略是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恒常性 C.选择性 D.理解性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学习与教学的过程是()。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互动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准备过程 2.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有()。 A.友谊占据重要特殊地位 B.小团体现象突出 C.师生关系有所削弱 D.易与父母产生隔阂 E.网络虚拟人际关系建立
3.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包括()。 A.改变教学模式 B.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C.微格教学 D.进行专门训练 E.教学经验的反思 4.现代学生观的主要观点包括()。 A.学生是发展的人 B.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C.学生是独特的人 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E.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四、判断题 1.高中生以分科课程为主。() 2.识记过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提取都叫遗忘。() 3.中小学常用的板书,一般包括板书、板画两种形式。() 4.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今年两会回答有关“农村教育”的提问时表示,发展农村教育,关键 在老师。() 5.卢梭反对天赋观念,提出了白板说。() 6.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7.青年期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辩证思维的增强。() 8.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9.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呈 U 型曲线。()
五、简答题 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六、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当前教育现象和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近日,一组父子对话的漫画火爆网络,“越有钱,越了不起?为什么很多人闯红灯?学习真 的那么重‘要吗?”爸爸的回答方式值得点赞:不是简单地灌输,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传递出自尊、自爱、自强等正确价值观。诙谐生动的漫画,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教育命 题:什么样的道德教育才有实效? 要求: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论据合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答案】环境。 3.【答案】强制性。 5.【答案】教育教学权。 7.【答案】创新。 9.【答案】向师性。 11.【答案】师生。 二、单项选择题 2.【答案】调节功能。 4.【答案】民主平等。 6.【答案】天琴计划。 8.【答案】曹文轩。
10.【答案】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11.【答案】师生 12.【答案】应激。 二、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初中生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其抽象思维 需感性经验直接支持;高中生属于理论思维。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三岁 前是动作思维培养的关键期;幼儿末期,抽象思维萌芽。 2.【答案】B。解析:做笔记有助于对材料进行编码,同时还具有外部存储功能,属于精加 工策略。 3.【答案】C。解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 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4.【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教育法律之一,是关于教育的单行法, 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 5.【答案】B。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 材。 6.【答案】B。解析: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 《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7.【答案】A。解析:我国正式颁布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行;癸卯 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近代学制。 8.【答案】D。解析:根据历史记载,我国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9.【答案】D。解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 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 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10.【答案】B。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智上。教育机智是教师良好的综 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育手段的能力。 11.【答案】C。解析: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被称为“心 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12.【答案】A。解析:探究的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13.【答案】D。解析:归纳结课是中小学常见的结课方式。 14.【答案】D。解析:在 2007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ECD)有关教育公平的报告中指出“教 育公平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公正,就是要保证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种族等个人和社 会因素不妨碍人达到其能力所允许的教育高度。第二个含义是覆盖,就是要保证每个人都受 到基本的、最低标准的教育。例如,每个人都应该能读、写和做简单的算术。B”这也就意 味着教育公平,一是要做到“因材施教”二是要保证每个人都受到最低标准的教育。 15.【答案】B。解析:心理学者把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学会调适,包 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进 行的心理辅导可称之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 为发展性辅导。 16.【答案】B。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 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时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由一些主客 观条件引起的。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 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 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学生突然因为窗外的吵闹声而被注意,是无意注意。 17.【答案】A。解析: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初二是品德发展关键期。高中阶段品 德发展的关键期。 18.【答案】D。解析: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 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 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9.【答案】C。解析: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 统一整体的过程;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 晰地反映的特性;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 语标志出来,这种感性认识阶段的理解就叫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 变但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题干 中使用划重点线,让重点更容易突出出来,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 三、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D。解析: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 思过程。 2.【答案】ABCDE。解析: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有:(1)友谊占据十分重要和特殊地位; (2)小团体现象突出;(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5)网络虚拟人际关系 建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