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6上半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资料共4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6 上半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 案 一、选择题: l.学生掌握了“猫”、“狗”、“马”、“牛”等概念之后, 再学习“动物”概念,这种学习是(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动机水平适中, 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需要层次论 D.强化理论 3.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 哪个时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 A.学前期 B.学龄期 C.青年期 D.成年早期 4.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指的是( ).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D.群体规范 5.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联系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是( ). A.教学事项 B.教学目标 C.任务分析 D.个别化教学 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加涅 B.罗杰斯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7.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笼”实验, 证明了学习是( ). A.建立刺激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的过程 C.知识建构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 8.心智技能的形成首先需要( ). A.原型定向 B.言语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9.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 这一过程属于( ). A.元认知计划 B.元认知监视 C.元认知调节 D.元认知体验
10.亮亮今年 8 岁,害怕上学,一进校门就恐慌不安,千方百计地逃避上学.亮亮的心理问题属 于( ). A.儿童厌学症 B.学校恐怖症 C.学习困难综合症 D.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二、填空题: 11.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 存阶段、_____________、关注学生阶段. 15.知识直观包括实物直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言语直观三种类型. 16.学生因素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了教学. 17.认知方式可分为沉思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斯金纳把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知人所不知, 见人所不见”体现了创造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 20.皮亚杰把儿童道德的发展分为他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阶段. 三、判断说明题: 21.一个人如果错过了语言关键期, 就怎么也学不好外语了. 22.精细加工策略实际上就是一种理解策略. 23.只需采用惩罚就可消除一个人的不良行为. 24.陈述性知识回答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 四、简答题: 25.简述定势及其作用. 26.简要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有哪些影响?
27.为了促进学生把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五、论述题: 29.请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30.请结合实际论述发现教学的主要阶段和基本原则. 一、选择题: 1.A 2.B 3.C 4.B 5.C 6.B 7.A 8.A 9.B 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 11.自我强化 12.程度 13.课堂社会环境 14.关注情境阶段 15 模象直观 16.群体差异 17.冲动型 18 操作性行为 19.独创性 20.自律 三、判断说明题: 21.否.人类的行为学习与动物完全依赖本能的学习不同, 有的能力经过补偿学习仍有町能 获得, 只是难度加大. 22.是.精细加工就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 23.否.惩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 强化法能培养适应性行为, 因此, 两者结合会更有效. 24.否.因为陈述性知识是描述性知识, 是指能用言语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 “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也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做什么”和“怎 么做”属于程序性知识或操作性知识回答的问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 25. 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 它将 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 (3 分)定势的作用有两重性: (1)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分) (1 分)共 5 分, 缺少的项目按各项分值相应扣分. (2)消极的阻碍作用 26. 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会被传送给学生, 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 行为. (1 分)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影响学生的学--5 机会 和学习内容(2 分) (2)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 (1 分)(3)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1 分)共 5 分,缺 少的项目按各项分值相应扣分. 27.(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 (4)强化原则 共 5 分, 每缺一项扣 1 分.
28.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 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2 分) 举例 (2 分)共 5 分, 缺少的项目按各项分值相应扣分. 说明 (1 分) 五、论述题: 29.(1)有效的说服 (2 分) (2)树立良好榜样(2 分) (3)利用群体约定(2 分) (4)价值判断 (2 分)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2 分) 展开论述 1—3 分, 举例 1~2 分 共 15 分, 缺少项 目按各项分值相应扣分 30.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 一种教学策略.(2 分)1.发现教学一般经过四个阶段:(1)创设问题情 境, 使学生在这种情 境中产生矛盾, 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1 分)(2)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 材料,利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1 分) (3)学生从理论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 设.(1 分)(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 再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1 分)2.布 鲁纳提出发现教学设计的四项原则:(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1 分)(2)要配合学生 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1 分)(3)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 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1 分) (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 分) 展开论述(1—3 分),联系实际(1-2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