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河南许昌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本理论真题及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40 小题,每小题 0.8 分,共 32 分)
1.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著作,但不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
2.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
3. 在教育对象问题上,提出“有教无类”主张的是孟子。( )
4. “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由赞可夫提出来的。( )
5.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其根本任
务是积累教育经验。( )
6. 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关键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
8.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9. 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实践,故教育理论只能被动的跟在教育实践之后,不可超前。( )
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
11.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 )
12.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
13. 消退的原则表明,一旦消除了对过去所学行为的强化,这个行为就会逐渐消失,这
就意味着,教师必须不时的强化学生的行为。( )
14. 学生的学习是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的。( )
15. 一个有效测验包括信度、效度和区分度三个基本特征。( )
16. 观察、实验、测量、社会调查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的形式。( )
17. 惩罚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措施,体罚作为一种惩罚措施也可适当运用。( )
18. 学习的熟练程度超过 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
19. 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学应该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是夸美纽斯。( )
20.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斯金纳、马斯洛和罗杰斯。( )
21. 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不存在什么
天赋。( )
22. 人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无规律可循。( )
23. 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称为认知能力。( )
24.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重要特性。( )
25. 在青少年期,同伴的影响甚至超过了父母和教师。( )
26. 即使集中注意,感觉的清晰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
的起伏。( )
27. 学习动机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条件。( )
28. 贾德认为,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否对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特殊原理进行概括。( )
29. 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注意障碍。( )
30. 精神分析将无法被个体感知的心理活动称为潜意识。( )
31. 启发性既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又是一条教学原则。( )
32. 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的是苏格拉底。( )
33. 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学习方式的转变。( )
34. 教学理念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
念的变化。( )
35. 教学目标是国家对各科教学的统一要求,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
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
36.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
37.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至撤销之日 5 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
38. 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
39. 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
40. 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由任职学校依法聘任。( )
二、单项选择题。(45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54 分。)
1. 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加里宁 C. 杜威 D. 洛克
2. 首先提出终身教育理论的是:
A. 美国杜威 B. 德国赫尔巴特
C. 中国蔡元培 D. 法国保罗·朗格朗
3.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 陶行知 B. 杨贤江 C. 徐特立 D. 蔡元培
4. 教育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 )等方面的特征。
A. 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理论性
B. 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规律性
C. 普遍性、实践性、历史性、多样性与借鉴性
D. 实践性、社会性、历史性、多样性与借鉴性
5. 教育理论是( )的系统表达。
A. 教育思想 B. 教育观念 C. 教育指导思想 D. 教育实践
6. 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
A. 智力活动 B. 社会活动 C. 教学活动 D. 科学活动
7.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本我、自我、超我。其中本我遵循( )原则;
自我遵循( )原则;超我遵循( )原则。
A. 快乐、社会、现实 B. 快乐、社会、道德
C. 快乐、现实、道德 D. 道德、现实、快乐
8. 《劝学》中强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现代教学原
则中强调的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9.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是( )的结果。
A. 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 感觉麻木 D. 感觉迟钝
10. ( )是指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即一个测验在不同的条件下岁学生进
行多次,而所获得的结果大体一样,即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都是相对稳定的人群。
A. 效度 B. 信度 C. 准确度 D. 精确度
11. “矮个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定性评价 D. 定量评价
12. 学生先学会了“电脑”的概念,然后再学习“笔记本电脑”这一概念,这种学习过
程属于:
A. 总括学习 B. 上位学习 C. 下位学习 D. 组合学习
13.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
A. 说理教育法 B. 陶冶教育法 C. 实际锻炼法 D. 榜样示范法
1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 )的德育方法
A. 情感教育 B. 实际锻炼 C. 榜样示范 D. 陶冶教育
15. 可以强化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
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的是:( )
A. 选择性学习 B. 参与性学习 C. 自主性学习 D. 合作学习
16. 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 )
A. 比纳-西蒙量表 B. 斯坦福-比纳量表
C. 韦氏智力量表 D. 加德纳多元智力量表
17. 审美活动中最突出、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 )
A. 感知 B. 记忆 C. 思维 D. 情感
18.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 5 岁以前属于:( )
A. 无律期 B. 他律期 C. 自律期 D. 前律期
19. 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
A. 比特 B. 字节 C. 组块 D. 词
20.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率为( ):
A. 25% B. 50% C. 75% D. 100%
21.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 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 自主感对羞耻感 B. 主动感对内疚感
C. 勤奋感对自卑感 D.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22.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 自我预期 B. 成败经验 C. 自我归因 D. 期待
23.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
A. 利他主义 B. 以国家为重 C. 大公无私 D. 无私奉献
24. 人与人区别的主要方面,也是人格核心的是:( )
A. 情感 B. 意志 C. 性格 D. 气质
25. 教师经常教育学生要“今日事,今日毕”,这是为了锻炼学生的:( )
A. 自制性 B. 果断性 C. 自觉性 D. 独立性
26.“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27. 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
A. 认知 B. 需要 C. 客观现实 D. 个性
28. 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抬头,
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
A. 抑郁症 B. 强迫症 C. 焦虑症 D. 恐惧症
29. 危机干预时,在当事人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现实可行的用于摆脱困境的短期
计划,是为了:( )
A. 帮助当事人看到摆脱困境的可能性
B. 迫使当事人行动以改善自己的境遇
C. 让当事人通过制定计划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D. 让当事人做出放弃自杀的承诺
30.《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教育发展的“两基”、“两全”、“两重”目标,
其中“两全”指:( )
A.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 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 全面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31. 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做到:( )
A. 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 B. 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C.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D.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2.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经历了非正式教育——( )——正规教育三个发展阶段。
A. 正式教育 B. 非正规教育
C. 正式而非正规教育 D. 正规而非正式教育
33. 新课程提倡师生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
A. 合作模式 B. 平等模式 C. 管理模式 D. 授受模式
34.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
A. 一种主体活动 B. 一种实践活动 C. 一种认识活动 D. 一种文化活动
35. 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意外的情况快速做出反应、果断采取恰当教
育措施的独特心理素质,即为:( )
A. 教育回馈 B. 教育机智 C. 教育反响 D. 教育灵感
36. 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 引起学习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 D. 运用知识
37. 有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
A. 五步探究教学法 B. 五段教学法 C. 教学四阶段论 D. 参观教学法
38.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
A. 了解学生 B. 和谐的师生关系 C. 先进的教学设备 D. 备好课
39. 读书指导法属于以( )为主的教学方法。
A. 引导探究 B. 直接感知 C. 实际训练 D. 语言传递信息
40. 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 分组教学制 B. 特朗普制 C. 分班上课制 D. 道尔顿制
41. 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 能力高低 B. 人格力量 C. 知识水平 D. 权利
42. 教师职业化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
A. 单一化 B. 专业化 C. 多样性 D. 复杂化
4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是:( )
A. 尊重家长 B. 爱岗敬业 C. 遵纪守法 D. 为人师表
44. 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
A. 过错责任原则 B. 无过错责任原则
C. 严格责任原则 D. 公平原则
45. 教师将正在上课的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 )
A. 受教育权 B. 人身自由权 C. 隐私权 D. 名誉权
三、多项选择题(10 小题,每小题 1.4 分,共 14 分)
46. 进入 21 世纪后,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在改变世界的同时,对教育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使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主要有:( )
A. 教育的终身化 B. 教育的全面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 教育的多元化
47.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在对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态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征,
由于个体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因而,性格的态度特征也是多方面的,下面( )不是对劳
动或工作的态度特征。
A. 自私自利 B. 认真细致 C. 诚实 D. 正直
48.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否实现预期效应,取决于:( )
A. 教师的自身因素 B. 学生的人格特征
C. 学生原有认知水平 D. 学生的归因风格
49.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七个层次的需要理论,同时,他还将七个层次需要分为
两大类,分别为:( )
A. 生存需要 B. 基本需要 C. 社会需要 D. 高级需要
50. 布鲁纳将教学目标分为:( )
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 应用领域 D. 技能领域
51. 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 )三种类别。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自我效能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