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河南信阳息县教师选调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客观题(7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项答案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入
答题卡内。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 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______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______发展。( )。
A. 素质教育 全面 B. 经济发展 优先
C. 基础教育 全面 D. 民族振兴 优先
2. 为了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两个服务,这两个服务是( )。
A. 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为经济建设服务
B. 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为祖国人民服务
C. 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祖国服务
D. 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3.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接班人。
A. 立德树人 B. 教书育人 C. 学生全面发展 D. 培养创新精神
4. 2006 年 6 月 29 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审议并修订通过,自 200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下面关于新义务教育法的理解错
误的一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主要法律
B. 义务教育法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予以保
障的公益事业
C. 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D. 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但学校内部可以根据需要分
重点班
5. 教师王某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短缺
为由,不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起申诉。受理申诉的可以是
( )。
A. 当地县教育局 B. 当地县人民政府
C. 市教育局 D. 所在省教育厅
6. 《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 )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
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A. 六周岁 B. 六岁半 C. 七周岁 D. 七岁半
7.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 )。
A. 校本课程 B. 教材 C. 地方课程 D. 实践课程
8.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充分运用了下面的( )德育原则。
A. 陶冶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际锻炼 D. 品德评价
9. 学生在课堂上向你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略有价值的问题,你不能马上做出正确
的回答。这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肯定学生的提问,鼓励他与教师讨论
B. 指责学生胡思乱想,责令他用心听课
C. 告诉学生不能提与本节课无关的问题
D. 不理会学生的提问,继续上自己的课
10. 在课堂教学中,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三大因素是( )。
A. 教师、学生和师生互动 B. 教法、学法和师生互动
C. 教法、学法和课堂气氛 D. 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
11. 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必须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
规范是( )。
A. 爱国守法、团结奉献、爱护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诚实守信
B. 爱国守法、团结奉献、爱护学生、专研业务、为人师表、诚实守信
C.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爱护学生、专研业务、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D.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2.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计算,这种心理过程属于( )。
A. 感觉 B. 知觉 C. 记忆 D. 思维
13.“一切教育活动的首要问题在于儿童本能的、冲动的态度和活动,而不在于外部需
求的发展和应用。”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儿童的学习基础 B. 学习资源和材料
C. 儿童的能动活动 D. 学习的方法技巧
14. 在学习过程中,前面学习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干扰时,这种作用是( )。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幻觉 D. 联觉
15. 俗话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 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 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
C. 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 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人格养成
16.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
好的发展。这句话主要说明( )。
A.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D.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17. 在西方教育史上,( )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现
代教育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体
系教育学著作。
A. 夸美纽斯 B. 裴斯泰洛奇 C. 杜威 D. 赫尔巴特
18.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
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
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下面说法错
误的是( )。
A. 看到了儿童的巨大潜力 B. 夸大了环境对儿童的作用
C. 否定了遗传对人的影响 D. 肯定了家庭对儿童的影响
19.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对人的记忆规律绘制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
想告诉我们( )的重要性。
A. 及时复习 B. 爱好兴趣 C. 知识遗忘 D. 记忆
20.《礼记•学记》中指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1. 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成语体现学习迁移的是( )。
A. 物以类聚 B. 物极必反 C. 积少成多 D. 举一反三
22.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 )。
A.《林哈德与葛笃德》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爱弥儿》 D.《大教学论》
23.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
部分是( )。
A. 识记领域、情感领域、过程方法领域
B. 识记领域、态度领域、过程方法领域
C.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D. 认知领域、态度领域、过程方法领域
24. 在确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时,教师主要考虑的是( )。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最近发展区 D. 成就理论
25.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
A. 苏联心理学家 B. 美国心理学家
C. 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 英国医生
26. 在教学过程中,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这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 不确定性特点 B. 创造性特点 C. 复杂性特点 D. 长期性特点
27. 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
A. 个人本位论 B. 社会本位论 C. 教育无目的论 D. 国家利益论
28. 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
A. 赞科夫 B. 苏霍姆林斯基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29. 建构主义心理学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是心
理学发展史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关于建构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学习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
B. 认为知识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活动结合起来
C.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往往存在最终的答案
D. 建构主义者重视知识获得的结果,强调学习的结果比学习的过程更为重要
30.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下列学生观( )。
A. 学生是固定的人、智慧的人、具有广泛联系的人
B. 学生是固定的人、独特的人、真实客观存在的人
C. 学生是发展的人、智慧的人、具有无穷潜力的人
D.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或者多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项字
母填入答题卡。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 )。
A.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C.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民主进程
D. 有时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
2. 教科书的作用主要有( )。
A. 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B.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C. 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
D. 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
A. 学习辅导 B. 生活辅导 C. 择业辅导 D. 科技辅导
4. 课程评价的 CIPP 模式主要包括( )。
A. 背景评价 B. 输入评价 C. 过程评价 D. 成果评价
5.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A. 工具性课程 B. 知识性课程 C. 技能性课程 D. 实践性课程
6. 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 )。
A. 权威性 B. 民主型 C. 放任型 D. 惩罚型
7.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 班级授课制 B. 小组合作学习 C. 个别教学 D. 现场教学
8.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有( )。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稳定性 D. 独创性
9. 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包括( )。
A. 生命健康 B. 人格健康 C. 心理健康 D. 人身安全
10. 在培养目标上,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 )。
A. 同种有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 B. 异中有同、特点突出、差异鲜明
C. 标准统一、重点突出、特色各异 D. 异中有同、个性突出、特色鲜明
11. 教学设计的依据包括( )。
A. 现代教学理论 B.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C. 教学的实际需要 D. 学生的特点
E. 教师的教学经验
12. 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 课前指导 B. 课堂教学过程 C. 课后评价 D. 课时计划
E. 学年计划
13.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人的需要可分为生长的需要和缺失需要,下面所列
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 饮食需要 B. 安全需要 C. 被人尊重的需要 D. 审美的需要
E. 寻找归属和爱的需要
14. 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有( )。
A. 目的更明确 B. 持久性明显发展 C. 精确性提高 D. 概括性更强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考核的内容有( )。
A. 法制意识 B. 政治思想 C. 业务水平 D. 工作态度
E. 工作业绩
16.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指( )。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效果律 D. 成绩律
17.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专属权利有( )。
A. 就近入学 B. 学历证书 C. 免学费 D. 免试入学
18.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内驱力有( )。
A. 附属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认知内驱力 D. 学习需要
E. 学习动机
19.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
A. 教学目的和任务 B. 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 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D.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E. 教师自身的素养
20. 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 )。
A. 语言表达能力 B. 教育教学能力 C. 组织管理能力 D.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
E. 知识储备
三、论述题(15 分)
第二部分 主观题(30 分)
1. 教师如何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7 分)
2. 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谈谈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8 分)
四、案例分析题(15 分)
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刚参加工作时,一个名叫斯捷帕的男孩,由于过分
活泼、顽皮,在一次玩耍中无意把教室里放着的一盆全班十分珍爱的玫瑰花给碰断了。对此,
苏霍姆林斯基大声斥责了这个学生,并竭力使这个闯祸的孩子触及灵魂,吸取教训。事后班
上孩子们又拿来了三盆这样的花,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们用心轮流看护,惟独斯捷帕没有获
准参加这项集体活动。不久这个学生变得话少了,也不那么淘气了。年轻的苏霍姆林斯基当
时想,这倒也好,说明自己的申斥对这个学生起了作用。
几周之后的一天放学后,苏霍姆林斯基因事未了,还留在教室里,斯捷帕也在这里,他
准备把作业做完回家。当发现教室里只有老师和他两人时,斯捷帕便觉得很窘,急忙准备回
家。苏霍姆林斯基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无意中叫斯捷帕跟自己一起到草地上去采花。这时
斯捷帕表情迅速变化,先苦笑了一下;接着眼泪直滚了下来,随后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跑着
回家了……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案例分析。
(2)如果你发现斯捷帕把花碰断,你会怎么处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 A
4. D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
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5. A
6. A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
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7. B
8. A 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
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9. A
10. D
11. D
12. D
13. C
14. A 前摄抑制的定义。
15. B
16. C
17. D
18. D
19. A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
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因此学习知识后要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2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