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河南三门峡灵宝教体局中学教师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料共3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4 河南三门峡灵宝教体局中学教师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4 分) 1、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解析】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简述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 【解析】 教师专业素养是指教师旨在养成胜任教师职业所需的各种素质而进行的自觉、持续的修 习涵养过程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它包含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为获得职业劳动所需的基 本素质所进行的修习涵养活动;二是指教师为胜任职业劳动所应当具备或已经具备的各种素 质的综合发展水平。 它包括:思想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身体素养。 3、设计测验该注意什么? 【解析】 学生成绩的考查与评定,俗称测验或考试,是以测验的形式定量地评定学生个人的能力 得到的结果。 设计测验时应当注意: (1)注意检查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方面的优缺点和学生目的、学习态度、学习 方法方面的存在问题,以及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试题要有 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回答问题,敢于发表创新的意见。
(3)各门学科考查、调测的时间和次数,要统一安排,并有适当控制,避免学生负担过 重。 (4)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要力求客观、公正,不要过严也不要过宽,更不要带有 偏爱和成见,任意增减分数。 4、联系实际谈谈对个别违纪学生的处理。 【解析】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对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 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 (2)合理运用惩罚。少量、方式适当的惩罚可有效地减少课堂问题行为。 (3)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给学生留违纪的时间 (4)进行心理辅导 二、论述题(每题 7 分) 1、王老师教学特别认真,学生也非常努力,但回报与付出不成正比,王老师该怎么做? 【格正解析】 尽管王老师与学生双方都努力认真,但其回报却与付出不成正比,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 面着手解决: (1)坚持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 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 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2)坚持教学的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 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王 老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
①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②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 (3)重视教学评价,尤其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 行过程中进行的,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 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 成果而进行的评价。王老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方面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利用形成性评 价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利用总结性评价对整个 教学方案进行有效的评定。 2、通过材料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哪些启发? (1)有个老师讲课非常好,其他老师听了都入迷,就问:你准备了多长时间,老师回答 说:“我准备教学准备了一辈子,这堂课我只准备了 15 分钟。” (2)有些老师认为,看教材、写教案等于备课。 (3)芭蕾舞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有人问她为什么跳得那么好,她回答说:“在我上舞台 之前,我就准备好了一切,我站在舞台上时生产劳动已经完成。” 【解析】 以上的三段材料体现了备课的重要性,从中我得到了如下启发: (1)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 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教师上课也是一样,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有了这 个预备过程,才能把课上好。因此,再优秀的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无一例外的要做一番准备 工作,因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材料一和材料三都体现了这个道理。 (2)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备教材,即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 考书;二是备学生,即了解学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熟悉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 其次要了解班级的情况,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认知基础、学习态 度和学习习惯等。三是要备教法,即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要考虑用什么方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促进他们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发展,要根据教学目 的、内容、学生特点来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因此材料二中的部分老师的看法是片面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