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辽宁丹东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65 题,共 70 分。)
1.关于教育的起源,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指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
人类社会中,早在人类产生以前,已在动物界存在。这属于(
)学说的观点。
A.生物起源说
B.劳动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将教
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认为动物界
也存在教育,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
给幼小的动物,是当时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也就是说,教育的产
生完全来自动物的生存本能。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
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的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以达尔文生物
进化论为指导。与神话起源说相比,是一大进步,标志着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
解释转向科学解释。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A 选项。选项 B,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米丁
斯基和凯洛夫,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选项 C,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认为教育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选项 D,神话起源说是最古老的起源学说,认为教育是由
上帝创造的。
2.1800 年 7 月,一位教育家向“教育之友会”提出专题报告,报告写道“我想把人类教育
心理学化,所谓心理学化这位教育家是(
),他是首位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
家。
A.郭杜威
B.帅凯洛夫
C.教赫尔巴特
D.育裴斯泰洛齐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提出者。裴斯泰洛齐被称为“慈爱的儿童
之父,”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
家。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D 选项。
3.下列体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观点的是( )
A.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
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B.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
C.教育没有促进社会的公平,而是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
D.教育是一种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手段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观点。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强调儿
童的价值,杜威提出“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除此之外,实用主
义教育学派重视从做中学,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
与改造”等观点。选项 A,体现的是实验教育学派的观点。德国的梅伊曼著有《实验教育学
纲要》、拉伊著有《实验教育学》,他们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主张采用自
然科学的实验法,定量的研究儿童发展及教育关系的理论,推进了教育科学的发展。选项 C
体现的是批判主义教育学的观点。针对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中的种种不平等、不公正进
行批判,认为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造成社会差别、歧视和对立的根源。
追求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解放,强调运用批判理论,通过批判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研究与
分析。选项 D 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的观点,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
此题应该选择 B 选项。
4.下列关于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
B.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促进功能
C.古代学校教育的弊端在于景尚书本、呆读死记和棍棒纪律
D.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发展特点。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虽然期间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特征并没有改变。因
此,这一时期的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原始社会的生产
资料是公有的,由此决定了儿童是公有的,也是公育的,教育机会对所有儿童都是均等的;
2.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教育活动融合在生产、生
活中;负责教育的是有丰富生产生活经验的长者,但这些长者还不是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教育方法也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
濡目染。所以原始社会的教育是不存在阶级性和等级性的。选项 A,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
教育,教育者主要是老师,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选项 B,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都
具有影响和作用,这体现的是教育的功能。选项 C,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刻板性,强调的是死
记硬背为主。综上所述,ABC 选项均符合教育的特点,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D 选项。
5.教师在备课时,制定了“加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増强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
这属于下列哪类目标?(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学习策略与实践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过程与方法目标
【答案】C。
【解析】此题考考查的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新课改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
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新课程
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综上所述,题干中
强调的是自豪感,是一种情感态度,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C 选项。
6.班主任采取班干部监督、嘉奖表现优秀的学生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属
于班级管理过程中的(
)
A.组织实施郭
B.反馈改正帅
C.评价总结教
D.制定计划育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的过程。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
结三个基本环节。选项 A,组织实施就是围绕班级管理计划的目标,建立组织系统,合理配
置各种资源以实现高效运行的活动。主要包括:(1)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2)人员安排
与指导教育;(3)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选项 B 不是班级管理的过程,是此题的干扰选项。
选项 C,评价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班级工作进行状态确定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具
有鉴定、导向、激励作用。评价的中心内容是对学生发展的操行评定。选项 D,班级管理计
划的表述形式大体上有两种:文字表述和表格表述。文字表述形式的班级管理计划包括标
题、内容和落款三个组成部分。表格表述与文字表述形式一样,但第二部分用表格来呈现。
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嘉奖优秀的学生,所体现的是组织实施,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A 选项。
7.某班主任在建设班级组织时,采用了直线职能式结构,设置与班长平等的学习委员职务。
这类班级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
A.班长和学习委员之间的横向联系很好,不容易产生脱节和矛盾
B.权力分散给班长和学习委员,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没有自主权
C.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
D.有利于班主任快速获得学生的反馈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级管理模式中的直线职能式。直线职能式结构把班级管理人员分
成两类:一类是班委会,一类是团支部。直线职能式的特点:①实行班委会和团本支部分
工负责制,使中层分工更趋专业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实现班级管理目标;②加强班委的职
能,有利于班委在日常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③突出班级团支部的地位,使团支部在班级
管理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A 选项。
8.班级是学校工作中的最基层的单位,学校的教育、教学主要是通过班级进行的。班级教
学管理的核心是(
)
A.教学策略管理
B.教学规模管理
C.教学效率管理
D.教学质量管理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级管 KAO 理 JIAO。教学 SHI 是学 XUAN 校 GUO 教 SHUAI 育的中心工
作,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主要活动。班级管理者必须重视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提高
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D
选项。
9.某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主要以分数为准,学得好的受到鼓励,可以成为班干部;
学得差的受到批评,不能成为班干部。该班主任存在的问题是(
)
A.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低
B.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式
C.没有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D.没有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主要存在
问题的有:(1)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题干中强敌以分数为准,所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并没有
明显的体现出来,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C 选项。
10.下列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桥梁
B.班主任进行工作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及发展现状
C.班主任有教育学生和协调其他教育者的职责
D.班主任借助学生的成绩表和作业等材料了解学生属于观察法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指在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
学习、健康与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
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所以 AC 选项符合题意。班主任除了做好常规工作之外,还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针对不同
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所以 B 选项正确。选项 D,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班
主任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了解和研究学生:(1)观察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最基本的
方法。(2)谈话法:这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管理班级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集体谈话和
个别谈话深入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3)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班主任可以通过书
面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等书面材料以及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4)调查访问:这是一种间
接了解学生的方法。借助成绩是一种书面材料分析法,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D 选项。
11.下列情形中,既体现了正迁移,又体现了顺向迁移的是( )
A.小明学会拉二胡后,再学拉小提琴会比较容易
B.小佳学习汉语拼音后,再学英语字母,常将 A 读成“啊”
C.小敏学习古典舞和芭蕾后,将两者的动作编排到一起
D.小伟学习热胀冷缩原理后,运用该原理打开罐子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
发生的方向来划分,可以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1.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
向迁移。2.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
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零迁移(中性迁移)。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
响作用,称为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2.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为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3.两种学习间不存在
直接的相互影响,有时也称零迁移或中性迁移。选项 A,先学拉二胡再学拉小提琴就会比较
容易,体现的是顺向正迁移。选项 B 体现的是负迁移。选项 C 体现的是重组性迁移。重组
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
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
生了变化,即进行了调整或重新组合。选项 D 体现的是一般迁移,一般迁移,也称“非特
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
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A 选项。
12.数学老帅问学生们一道问题:“1=5,2=10,3=15,4=20,5=?”学生们毫不犹像的大
喊:“25”,这体现了(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这些因
素可以分成问题因素和个人因素。问题因素包括问题的刺激特点、功能固着以及反应定势。
个人因素包括有关的知识背景、智慧水平、对问题的敏感性、好奇心和综合各种现念的能
力以及动机和气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题干中体现
的是思维定势,定势,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
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
采用新的方法。消极的思维定势是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A 选
项。
13.小西学会了一个高级词汇,在作文中使用该词汇时被老师夸奖了,于是多次在不同的作
文中使用该词汇。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学习律?(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刺激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
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试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
点又称为试误说。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 KAO 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
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 JIAO 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准备律指导教师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获得准备状态。SHI(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
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 XUAN 这种联结。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
中的反馈,他认为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 GUO 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
自己的学习内容。练习律指导教师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 SHUAI 重复练习和操作。(3)效
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
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效果律指导教师对希望保留的行为给
予奖励以维持联结,奖励不仅限于物质上的。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使用词汇被老师
表扬,体现的是效果律,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C 选项。
)是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主要由辨別、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四大部分
14.(
组成。
A.绘画技能
B.操作技能
C.创造技能
D.智慧技能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成动作技能学习
(如射击)、态度学习((如爱好看小说)、认知策略学习(如怎样进行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言语信息学习(如了解、知道学习对象的名称或称呼)和智慧技能学习(如运用三段论推
理对问题做出结论或从事实概括出原理或原则等)。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
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故
又称过程知识。每种水平的学习中都包含着不同的智慧技能,比如怎样把分数转化为小数,
怎样使动词和句子的主语一致,等等。加涅认为每一级智慧技能的学习要以低一级智慧技
能的获得为前提,最复杂的智慧技能则是把许多简单的技能组合起来而形成。他把辨别技
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依次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性程
度划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综上所述,此题应该
选择 D 选项。
15.如果某个学生总是在学习上失败,他就会放弃在学习上努力。甚至还会对自身产生怀疑,
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暴自弃。该学生产生的心理状态是( )
A.学习焦虑
B.习得性无助
C.自我认知障碍
D.学习动机过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习得性无助。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
的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题干
中强调学生自暴自弃,自身产生怀疑,都体现的是习得性无助。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B
选项。
16.小魏开始形成守恒观念,既可以正向思维又可以逆向思维。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他最有可能处于( )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
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有它主要的行为模式。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提出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