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恰当的词语。 1.在中华民族伟大 fù xīng 的 zhēng chéng 上,一代又一代科学 家心系祖国和人民,bù wèi jiān nán ,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 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 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 dǐ sè 的科学家精神。 2.美方近期制造的新冠病毒“实验室 xiè lòu 论”噪音,mǒ hēi 套路 liǎo wú xīn yì ,让世人更好地看清其丑恶内心。 【答案】1.复兴 征程 不畏艰难 底色 2.泄露 抹黑 了无新意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复、程、畏、泄、辨、抹”容 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选择题 2. 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组是( ) A. 乘.机(chèng) 唠.叨(lāo) B. 机杼.(zhù) 气氛.(fēn) C. 藤蔓.(wàn) 羁绊.(bàn) D. 呕吐.(tù) 瞭.望(liào)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 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等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 有误,“乘机”的“乘”应读“chéng”。 B 正确。 C 正确。 D 正确。 故选:A。 3.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错误的一组是( ) A. 百啭.无人能解(zhuǎn) C.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B. 应.怜屐齿印苍苔(yīng) 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y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 多练。 百啭无人能解,读音 bǎi zhuàn wú rén néng jiě。 4. 下列词语有不正确的一组是( ) 喧嚣 售馨 A. 蛰伏 C. 陷阱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烦躁 D. 借贷 秸杆 书籍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C 选项有误,“售馨”改为“售罄”,读音是 shòu qìng,意为全部卖完,一般指商品售空。 5.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一样的一组是( ) A. 诲.人不倦 使弈秋诲.二人弈 B. 徒.劳无功 老大徒.伤悲
C. 走.马观花 快走.踏清秋 D. 不以为然. 曰:非然.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词语或相关文 章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 A “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诲”是“教导”的 意思。 “使弈秋诲二人弈”出自《劝学》,意思是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诲”是“教导”的意 思。 B “徒劳无功”出自《庄子·天运》,意思是白费力气,没有成就或好处。“徒”是“白白 地”的意思。 “老大徒伤悲”出自《乐府诗集·长歌行》,意思是青少年时代不努力,到老就只能悲伤叹 息了。“徒”是“白白地”的意思。 C “走马观花”出自《登科后》,意思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走”是“骑着马跑”的 意思。 “快走踏清秋”出自《登科后》,意思是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走”是“跑”的意思。 D “不以为然”宋代苏轼的《再乞罢详定役法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然”是“对, 正常”的意思。 “曰:非然也。” 出自《学弈 》,意思是说不是这样的。“然”是“如此,这样”的意思。 综上,加点词语意思不一样的一组是:D。 6.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B. 这群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奸臣都死了,可真是死得其所....。 C. 作为一名拍摄自然风光的记者,他的足迹遍及五湖四海....。 D. 他平常留心观察,积累素材,写作时常常信手拈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词语搭配。 词语搭配是把词组成短语的练习形式,是组词的引申,完成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一要注意词 义搭配必须合乎事理,看一看词的意义适用于说什么事、什么东西或情况,意义上能不能配 合。二要注意考虑搭配得当,不仅要根据意义,还要根据语言习惯。 A 句子中的“见微知著”意思是: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比 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结合语境可知词语运用正确。 B 句子中的“死得其所”意思是: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结合语境“这群卖国求荣、残 害忠良的奸臣”可知词语运用错误。 C 句子中的“五湖四海”意思是: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 结。结合语境可知词语运用正确。 D 句子中的“信手拈来”意思是: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 故,用不着怎么思考。结合语境可知词语运用正确。 综上,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7.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重阳节登高吃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 洞的正中,用朱漆写了三个大字“逍遥宫!” C. “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D.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辨析与应用,认真分析所给句子在内容、结构、用 词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对标点知识的学习进行选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与写作中要注意标点 的应用。解答本题时,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 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台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 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A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句中双引号里的内容是谚语俗语,要用双引号引起来。 B 标点符号有误。当引号内的内容不构成完整的句子的时候,结尾的标点符号应该在引号外, “逍遥宫”不属于完整句子,因此感叹号应该在引号外。 C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提示语在中间,前后说话内容都加双引号,提示语后加逗号。
D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句中的破折号后面表示解释说明“讲的”内容。 故选:B。 8. 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天我上学迟到了,我蹑手蹑脚地从后门轻轻走进教室。 B. 我们要努力学习,养成认真观察和仔细分析问题的习惯。 C. 最近,我市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D. 通过开展“童心向党”活动,让我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 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A 项,本句赘余重复,“蹑手蹑脚”与“轻轻”重复,改为: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 家门。 B 项,正确。 C 项,成分残缺(缺宾语)改为:这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的活动。 D 项,成分残缺(缺主语)改为:通过开展“童心向党”活动,我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9.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可以采用“编年体”的方式制作成长纪念册。 B. 赵孟頫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具有行书的笔意。 C. 自由辩论时,要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有效反驳,不必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 D.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和“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修辞手法不一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本题考查了学生实践作业的能力,实践作业是指完成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问 卷、从事专项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任务。本题是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制作成长纪念册可以采 用“编年体”的形式,如:一年级一一我上学了,二年级一一我进步了……也可以是“栏目
式”的形式编排,如:发展足迹,多彩生活……这两种方式即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融合运 用。由此可知本项表述正确。 B 本题考查了学生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 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 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积累作答。 根据文学常识可知,赵孟頫的楷书作品,特点是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 由此可知本项表述正确。 C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辩论能力。辩论,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 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赛)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辩论的特点是人员的双边性,辩论观点的对立性,论证的严密性,追求真理的目的性。 故根据辩论知识点可知,自由辩论时,要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有效反驳,可以进一步强调我 方观点。由此可知本项表述不正确。 D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意思是像江水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山像美女微微登着眉。 把“江水”比作“佳人的眼波”,“山”比作“美女”,是比喻修辞。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意思是问那远行的人儿要去哪里?是要去那山水交汇的 地方。句式自己问自己答,是设问修辞。故这两句诗句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一样,由此可知本 项表述正确。 综上,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以前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勇敢、助 人为乐的孩子。书中字里行间隐藏着怀乡之情。 B. 英国数学家刘易斯·卡罗尔创作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故事荒诞不经,但隐藏着严密 的逻辑,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C.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凭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传奇。 D.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隐藏着对社会的讽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名著阅读。 要注意平时积累,要熟悉名著内容,掌握名著的主要情节,理解名著里的人物形象。 A 项,题目叙述正确。《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 首次出版于 1907 年。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 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 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 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 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B 项,题目叙述错误。《爱丽丝漫游奇境》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 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作品以梦幻的形式,将你带入一 个离奇的故事中,情节扑朔迷离,变幻莫测。表面看来荒诞不经,实际上却富有严密的逻辑 性和深刻的内涵,是智慧与幻想的完美结合。“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解说有误。 C 项,题目叙述正确。《鲁滨逊漂流记》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 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的故事。他凭着强韧 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 28 年 2 个月零 19 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文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凭借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英雄传奇。 D 项,题目叙述正确。《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 1876 年发表的长篇小 说。小说的故事发生在 19 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 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 番英雄事业。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 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 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 的心灵。 11. 《骑鹅旅行记》中尼尔斯和大雁阿卡是怎样帮助黑老鼠驱逐灰老鼠的?( ) A. 尼尔斯与雁群在阿卡的带领下与灰老鼠进行了英勇的战斗。 B. 尼尔斯赶去通知黑老鼠们赶回来同灰老鼠进行战斗,并赶走了灰老鼠。 C. 尼尔斯吹奏一只哨子,将灰老鼠们吸引走了。 D. 狐狸斯密尔无意中偷袭了灰老鼠。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于课本上的课文涉及到的名著,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作品,不仅要知道文章的 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名著)的内容、人物、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与熟记。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 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在故事中,尼尔斯和大雁阿卡帮黑老师驱逐灰老鼠 时,尼尔斯用的是一只魔哨,将灰老鼠吸引走了。 故选:C。 12. 语文与生活。 即将毕业了,请撰写一段话,表达对生活了 6 年的校园的留恋不舍之情。(不少于 40 字,至 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出现校名等真实信息) ___________ 【答案】美好的瞬间,犹如电影镜头一幕幕现在眼前;教室里专注听讲的神情、热烈讨论的 场景;运动场拼尽全力的冲刺,高举奖杯的自豪;舞台上令人捧腹的表演,激情飞扬的合 唱……我留恋辛勤的园丁般的老师,留恋一起谈笑风声的同学。青春记忆,年少时光,永远 难忘。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回答此题的时候,可结合本题的中心思想 来回答。 题干要求写在毕业分别之际,表达对生活了 6 年的校园的留恋不舍之情。按照题意,表述时 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并具有真情实感即可。 13. 体会句子加点部分表达的特点,进行仿写。 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小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李莉在跳远比赛中摘. 得桂冠...。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医护人员同心协力...., 无私奉献;部队官兵( ),勇挑重担;社区居民( ),顾全大局。 【答案】 ①. 齐心协力 ②. 团结一致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