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江苏省淮安市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写得端正、美观
luò tuo
chǒu
è
pái
huái
xī sheng
jì mò
dān wu
zhí xíng
chè dǐ
lǐng yù
wěn
hé
【答案】骆驼 丑恶 徘徊 牺牲 寂寞
耽误 执行 彻底 领域 吻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牺、寂、寞、耽、域”容易写
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分.外(fèn fēn)
剥削.(xuē xiāo)
锲.而不舍(qì qiè)
暂.时(zàn zhàn)
嘟囔.(nāng lāng)
衣衫褴褛.(lǔ lǚ)
【答案】fèn
xuē
qiè
zàn
nāng
lǚ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
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
辨析。
分:[fēn] 区划开 ~开。划~。[fèn]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 ~所当然。~外。
削:[xuē]义同“削(xiāo)”。专用于复合词 ~减。剥~。[xiāo]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
层或一截 ~果皮。
3. 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猜想
剥削
洪堂大笑
B. 挪移
依偎
司空见惯
C. 玻璃
宽蔚
不可思议
D. 倾覆
幼稚
见徽知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
A 项:“洪堂大笑”应为“哄堂大笑”。
C 项:“宽蔚”应为“宽慰”。
D 项:“见徽知著”应为“见微知著”。
4. 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海浪愤怒地拍打着礁石,掀起滔天巨浪。
B.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C. 门外,细雨像烟似的被秋风扫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D. 她那慈祥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A. “愤怒”是一种情绪,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B. 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足音”比作“小令”。
C. 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细雨”比作“烟”。
D. 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眼神”比作“潭水”。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5. “媚”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女”,再查 9 画。(
)
6. 《浣溪沙》《清平乐》《卜算子》都是词牌名。(
)
7. 辩论时注意抓住别人讲话中的矛盾和漏洞之处进行反驳,注意用语文明。(
)
8.《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还写过《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
恩历险记》《老人与海》等。(
)
【答案】5. √
6. √
7. √
8. ×
【解析】
【分析】
【5 题详解】
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
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本题考
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
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6 题详解】
考查了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涵盖有关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历史
典故等等。作答文学常识类题目,要求我们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所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要
注意多积累。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
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
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结合平时的积累可知,《卜算子》《浣溪沙》《清
平乐》都是词牌名。
【7 题详解】
考查了口语交际中“辩论”这一考点,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交际的内容,
然后组织语言。
辩论中,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
抓住对方说话中的矛盾或漏洞。自由辩论时,要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地
反驳。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
《老人与海》是现代美国小说作家海明威创作于 1952 年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作者生前发
表的最后一部小说。作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展开,讲述他与一
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历程。
9. 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从“饿”“厚”“安静”“盼望”“喜欢”这五个词语中选一个仿写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
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怀表的秒针(
)会自己走动,(
)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
音。
【答案】 ①. 屋子里忽然安静下来,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清楚。 ②. 你要知
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③. 不仅
④. 还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注意观察例句的特点。
例句中“春节眨眼就到了”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
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容易的去仿写,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如描写“安静”,可以用“静
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清楚”形容。
(2)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
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
号改为句号。
本题将否定词“哪能”改为肯定词“不能”,句末疑问助词“呢”去掉,句号改为逗号,问
号改为句号。
(3)本题考查关联词,注意找出句子之间存在的关系。
“怀表的秒针会自己走动”与“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之间是递进的关系,
因此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
递进关系是指能够表示在意义上进一层关系的,且有一定逻辑的词语。
10. 古诗连线
人生自古谁无死
常记溪亭日暮
人有悲欢离合
我劝天公重抖擞
春风又绿江南岸
沉醉不知归路
月有阴晴圆缺
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拘一格降人才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
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
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
降人才。
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
照我还?
1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寒食节到来,我们会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看到好友学习懈怠时,
我们会告诫他“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遇到艰难坎坷,我们想到“千磨万击还坚劲,
___________”;看到春日蓬勃生气,我们不由吟诵“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送
别好友,我们会引用“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
(2)读《增广贤文》,我明白了“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从《周易》“穷则变,_______,
_________”的思想中我懂得了“穷则思变”的道理;从《礼记》“苟日新,________,
__________”明白了不断更新的道理。
(3)“过去的日子如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
迹呢?我何曾留着像________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________也将赤裸裸地回
去吧?”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一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________。
(4)古代文学家_______说:“人_______,或_________,或_________。”我发现,本学
期课本中_______、____________(填人名)的死比泰山还重。
(5)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北京的春节》的作者___________;大致了解了丹尼尔·笛福的
名著《_________》;我们从《匆匆》中明白了要______________,不能虚度此生;从《两小
儿辩日》中认识了_________的孔子。
【答案】 ①. 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 少壮不努力
③. 任尔东西南北风
④. 春
色满园关不住
久
⑨. 日日新
⑥. 胜读十年书
⑦. 变则通
⑧. 通则
⑤. 西出阳关无故人
⑩. 又日新 ⑪. 轻烟 ⑫. 薄雾 ⑬. 游丝 ⑭. 转
眼间 ⑮. 《匆匆》 ⑯. 朱自清 ⑰. 司马迁 ⑱. 固有一死 ⑲. 重于泰
山 ⑳. 轻于鸿毛
㉔. 鲁滨逊漂流记
㉒. 张思德
㉑. 李大钊
㉓. 老舍
㉕. 珍惜时间
㉖. 实事求是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
诗词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词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意思是暮春长安城处处
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
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
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是满园子的
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老朋友
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
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摘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
短,但是受益很大。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摘自《易传·系辞传下·第二章》。意思是穷极则变化,变
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摘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
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3)本题考查了课文的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语段出自朱自清《匆匆》。课文原句为: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
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
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4)本题考查名人名言和文学常识。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
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
古代文学家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本学期课本中张思德、
李大钊的死比泰山还重。
(5)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
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 1951 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
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
丹尼尔•笛福的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在航海途中遇到风暴,
漂流到无人的荒岛上,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生存下来,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的故事。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
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明
白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文章讲述了 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
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非的事,说明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
是的态度。
12. 口语交际
六年级打算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孙老师说:“图书漂流就是每个同学捐献一本书,放在班级
的书架上,大家可以随意取阅,看完后放回原处,让它继续漂流。”你如何看待此事?如果
让你推荐一本书,你会推荐哪一本书?请你写上漂流寄语,以引起同学阅读的兴趣。
___________
【答案】我赞同图书漂流活动。我推荐的课外书是《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能让我们跟随医
生格列佛一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巫人岛”和“慧骃国”(“智马
国”),看离奇经历。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六年级打算开展图书漂流活动,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对图书漂流活动的看法,
是赞同还是反对。推荐一本书,围绕所选这本课外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特色或阅读感受而谈。
写漂流寄语时,语句简洁,便于理解,以引起同学阅读的兴趣。
阅读与积累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
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
jiǎ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智弗若与(yǔ
yú)?曰:非然也。
13. 请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4.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