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年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小升初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年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小升初考试语文真题及答案 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徘徊 瞬间 万不得已 B. 控制 幼稚 不可思议 C. 书藉 陶醉 自做自受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掌握。 选项 C 有误,“书藉”改为“书籍”,意思是“是指装订成册的图书和文字,在狭义上的理 解是带有文字和图像、纸张的集合。中国古代纸张推广前,书籍多用以火焙干的竹子编 成。”“自作自受”改为“自作自受”,意思是“意思是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 后果,自己承担。” 2.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感情朗读诗句,重音轻读的一个是( ) B. 更 C. 无 A. 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朗读。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诵读这首诗时,句中的重音“无”字,采用轻读的 方式去读,更能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无”是真情的吐露,与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一切尽 在不言中,所以重音轻读。 3. 诵读《仆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读法不妥的选项是( ) B. 深情 C. 舒缓 A. 激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朗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题目一作《别意》。这是一首送别 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因此选 A。 4. 《少年闰土》一文中有许多词句的意思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如:猹,小毡帽,装弥捉
小鸟等。理解这些词句,比较好的做法是( ) B. 联系生活 C. 查找资料 A. 问他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结合“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可知,问他人或者联系生活都比较难理解,所以应该查找资料, 选 C。 查找资料可知,“猹”读作 chá,猹是一种獾类野兽。 “小毡帽”是一种小小的毡制的帽子,是当地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讲闰土头戴一顶小毡帽, 为闰土变俗气了作衬托。 “弥”本来是指一种弓弦,“装弥捉小鸟”是一种抓鸟的方式。 5. 《马诗》、《石灰吟》和《竹石》三首古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 ) A. 借景抒情 B. 托物言志 C. 直抒胸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表现手法。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五首。这首诗 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和愤慨,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愿 望。这是一首颇有特色的咏物诗,具有寓意精警、寄托遥深、构思奇巧、用典灵活等艺术特 色。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 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 同流合污情。 《竹石》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燮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 的品质 ,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因此答案为 B。 6. 下列关于小说的内容,表述不妥的一项是( ) A.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B. 小说大多是虚构的,基本脱离生 活。 C. 《桥》、《穷人》和《在柏林》三篇小说,故事结局都出乎意料,结尾升华主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小说的文学常识。 小说的特点是故事情节完整、人物个性鲜明、环境描写逼真、主题思想深刻、构思角度精巧、 体裁讲究纯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 生活的文学体裁。 B 选项有误,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大多源于生活,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 7.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中“回忆往事”版块提供给我们参考的两篇阅读材料《老 师领进门》和《作文上的红圈圈》主要是帮助我们( ) A. 填写时间轴 B. 分享难忘回忆 C. 制作成长纪念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老师领进门》和《作文上的红圈圈》是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小学生活的难忘回忆,两篇阅 读材料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老师领进门》回忆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表 达了作者“插柳之恩,终身难忘”的思想感情。《作文上的红双圈》写了老师在自己作文上 的红双圈对自己的促进和激励,颂扬了老师对自己人生之路的引领作用。属于分析难忘回忆。 8. 关于《表里的生物》一文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我”的观点是: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B. 文中的“我”用具体事例(表里能发出清脆的声音,里面很好看,还有一个恐怖的小蝎 子)说明自己的观点。 C. “只许听,不许动。”和“只许看,不许动。”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管教很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 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 常熟悉。 《表里的生物》主要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 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的话。从而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 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 因为这个表很珍贵,所以父亲只许让我看,不许让我动。 9.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小
梁,你不要太脆弱!”(《金色的鱼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意思是讲鱼汤少,味道差,难以下明。 B. 这段文字是老班长神态和语言描写 C. 这段文字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可知运用了神态描写,结合“他说”可知运用了语言 描写。所以 B 正确。 结合全文内容可知,《金色的鱼钩》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 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 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所以 C 正确。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A 错误。 基础知识 10. 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yíng xuān nào qí zhì xuán yá míng mèi lǐng yù bì miǎn tōng xiāo 【答案】经营 喧闹 旗帜 悬崖 明媚 领域 避免 通宵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喧、旗、帜、悬、崖、域、避、宵”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 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1.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1)自愧弗.如:______ (3)见微知著.:______ (2)学弈.:______ (4)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
【答案】 ①. 不 ②. 下围棋 ③. 明显 ④. 正在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含义的识记。 (1)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弗:否定词,不。 (2)学弈:学习下围棋。弈:下围棋。 (3)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著:明显。 (4)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泰山的乐曲。方:正在。 按要求完成练习。 12. 《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这样写:“1927 年 4 月 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这里 采用了___叙的写法:文章最后写——“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 4 月 28 日。’”这 种写法是___。 【答案】 ①. 倒叙 ②. 首尾呼应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掌握。 第一处填空:“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 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电影及小说创作中常用。 叙事学中,倒叙是一种逆时序。这种时序容易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文章开头运用了倒 叙的写法。 第二处填空:仔细阅读课文开头和结尾可知,前后都提到了“4 月 28 日”这一时间。这样 的写法叫作首尾呼应,不仅让整篇文章结构紧凑,而且强调了“我”把父亲的被难日记得很 清楚,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13. 文章题目有多种表现方式,如:①人名②物名③概括主要内容④揭示中心等。以下三个 题目,分别采用的哪种方式,请在题目后面写上相应的序号。 《腊八粥》___ 《少年闰土》___《为人民服务》___ 【答案】 ①. ② ②. ① ③. ④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标题表现方式。 《腊八粥》是以“腊八粥”物名起题。 《少年闰土》是以“闰土”人名起题。 《为人民服务》是以围绕“以人民服务”的中心起题。 14.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写出这句话的意思:______
【答案】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内容出自先秦佚名的《伯牙鼓琴》。“鼓”意思是“弹琴”。“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句子可翻译为: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15. 照样子,仿写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 例:喜——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在发疯 ......了。 写一个人“忙”:_________ 写一个人“闲”:_________ 【答案】 ①. 每天来的客人很多,服务员忙得像个陀螺一样。 ②. 小明找不到工作, 在家里闲到快要长草了。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 例句特点,例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方家大院的人的高兴的状态。所以我们在仿写 时,也要用到夸张的修辞手法。 示例: 忙——每天来的客人很多,服务员忙得像个陀螺一样。 闲——小明找不到工作,在家里闲到快要长草了。 16. 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古诗填空。 (1)___,两山排闼送青来。(2)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2.___,有再来的时候;___,有再青的时候;___,有再开的时候。(《匆匆》)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文学家___说的,句中的“固”的 意思是___,“或”的意思是___。《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___和___《为人民服务》中___, 他们的死,都比泰山还重。 【答案】 ①. 一水护田将绿绕 ②. 今夜月明人尽望 ③. 燕子去了 ④. 杨柳 枯了 ⑥. 司马迁 ⑦. 本来 ⑧. 有的 ⑨. 阎振三 ⑩. ⑤. 桃花谢了 李大钊 ⑪. 张思德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识记默写。 《书湖阴先生壁》作者是宋代王安石,全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
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是唐代王建,全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 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本题考查现代文识记默写。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涉及内容:燕子去了,有再 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 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如今(现在 [2] )又到了哪里呢? 3.本题考查名言识记、字词解释、课文理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两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句意:人总 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所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为人民而死);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替 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而死)。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 1943 年创作的一篇 散文。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 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 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 价值。其中牺牲的人分别是“工友阎振三”和“李大钊”。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张思德同志 1933 年 12 月参加红军,不久 加入共青团。1937 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 卫士。1944 年 9 月 5 日,他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即将挖成的炭窑突然塌 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 29 岁。为了悼念张思德,中 央机关和中央警卫团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 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 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 读《拔河比赛》的片断,按要求评改习作。 裁判哨声一响,选手个个铆足了劲,脚蹬地面,身体后仰,双手紧拉绳索,脸涨得通红。 大力士王强在队尾,腰上绕着一圈绳子,手背青筋暴起,屁股就差落到地上了,看他那样像 是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系在绳子上的红绸子像一只正在跳舞的蝴蝶,忽左忽右…… 17. 从内容(语言)、情感和写法等方面,为这个习作片断写几句评语。 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运用一连贯的动词把简单的拔河比赛描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把人物的动 作、神态写到具体到位,叙述得条理清楚,层次清楚,读后使人如临其境。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评语。 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从内容(语言)、情感和写法等方面作答。 示例:作者运用一连贯的动词把简单的拔河比赛描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把人物的动作、 神态写到具体到位,叙述得条理清楚,层次清楚,读后使人如临其境。 “广阅读”内容考查 选择题 18. 爸爸妈妈出门了,让尼尔斯在家( ) B. 写作业 C. 看电视 A. 读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 悉。《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在该书中,作者用 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 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 一体。 根据积累可知,爸爸妈妈出门了,让尼尔斯在家读书。故选 A。 19. 尼尔斯和大公羊战胜狐狸发生在( ) B. 中午 C. 深夜 A. 清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阅读能力。 尼尔斯和大公羊战胜狐狸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情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由瑞典作 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首次出版于 1907 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 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在该书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 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 根据阅读可知,尼尔斯和大公羊战胜狐狸发生在深夜。 20. 小灰雁身上的伤是( )治好的。 A. 阿卡 【答案】C B. 莫顿 C. 尼尔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