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12 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汉字阅读与积累(8 分) 1.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dàn) 。百年征程波( )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 穿过惊涛(hài) 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 华。我们 bǐng 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主席 2021 年新春贺词(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华(dàn)____ 惊涛(hài)____浪 bǐng____持 (2)填入文中括号处正确的一项是( ) A. 澜 B. 斓 【答案】(1) ①. 诞 ②. 骇 ③. 秉 (2)A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平时积累,结合语境判断。 ①华 dàn——华诞,意思是:敬辞,称别人的生日。 ②惊涛 hài 浪——惊涛骇浪, 意思是: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③bǐng 持——秉持,意思是:主持,掌握。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根据积累,结合语境分析判断。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澜,大波浪。斓:斑斓,颜色驳 杂,灿烂多彩。 故选 A。 2. 下面是毛泽东亲笔写给宋庆龄的书信,邀请她赴京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堪称古今中外政界书信往来之“绝唱”。根据你的理解,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庆龄先生: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 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 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 敬颂 大安!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A. 整封信满含着主席对宋庆龄的崇敬。“先生”“违教”“亟待商筹”“敬希命驾莅 平”“至祈勿却为盼”等用语,都饱含写信人对收信人的敬意。 B. 主席专门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既符合国家的礼仪,又体现出毛 主席对宋庆龄的敬重和诚挚邀请的盛意。 C. 信中没有专门语句展望美好的未来,却蕴含着对新中国未来的高度负责和向宋庆龄“请 教”“建设大计”的高度重视。 D. 古人云:书法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毛泽东的草书,胜在气场,有一种纵横恣意的大 气磅礴,体现了伟人的神采和情怀。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违教”是一个谦词,谓没有听到有教益的话。不是敬词,故选 A。 ◎古诗阅读与鉴赏(11 分) 3. 完成下表。 【温故】 在横线上默写古诗词句子并按要求鉴赏。 (1)有弟皆分散,___________。(《月夜忆舍弟》杜甫) →标题告诉读者:所“忆”时间和对象。 读诗策 【知新】 略 筛选合适 的读诗策 标题 略,解读 (2)__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运用比喻修辞阐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无题》李商隐) 修辞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 的深情。 下诗的写 作意图。 淮村兵后 [宋]戴复 古 小桃无主 自开花, 烟草茫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李白) →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 抒情 带晚鸦。 几处败垣 围故井, 向来一一 是人家。 (6)我的 解读: ______ (5)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 →连用 6 个意象,把早行情景写得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 意象 【答案】 ①. 示例:从题目看,诗歌写的是战后的情景,为全诗提供了事件发生的时间 和背景;从意象看,“小桃”“烟草”“晚鸦”“败垣”“故井”等意象描写出了一副荒凉,
凄清的战后乡村场景;从手法上看,“向来”一词,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与战前“一一是人 家”景象对比,表达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全诗从题目、意象、手法上都服务于控诉战 争的主题。 ②. 无家问死生 ③.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⑦. 忽复乘舟梦日边 ⑧. 鸡声茅店月 【解析】 【分析】 【详解】①本题考查解读诗歌的写作意图。可从题目、内容、意象、手法等角度来思考。示 例:从题目看,题目是“淮村兵后”写战乱后淮河边上的一座村庄的情况。为全诗提供了事 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南宋时,淮河流域是宋、金交战的前线,村庄田野都受到毁灭性的破 坏,昔日繁华的城市、富饶的村庄,一派萧条。从内容看,一、二句写景,通过无主的花卉 及无人耕种的荒田、盘旋的乌鸦,点出了背景后的人都已被杀尽逃光了,三、四句就更深一 层写,说到处都是毁坏了的矮墙围着废井,这儿原来都住有人家。这两句呼应题目“淮村兵 后”,把景物从大背景中拉回,定格在“村”上,以住家的破败来囊括兵后一切。从意象看, “小桃”“烟草”“晚鸦”“败垣”“故井”等意象描写出了一副荒凉,凄清的战后乡村场 景;桃花盛开本是一幅很鲜明的画面,显示出勃勃的春的生机,但诗加上“无主”二字,就 平添了凄凉与伤惨。“烟草、晚鸦、败垣、故井”则营造萧条、衰败的氛围。烟草茫茫,晓 鸦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 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从手法上看,“几处败垣围 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的意思是:一处处毁坏倒塌的矮墙,缭绕着废弃的水井;这里与那 里,原先都住满了人家。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 已荡然无存了。“向来”一词,运用对比手法,通过与战前“一一是人家”景象对比,表达 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是人家”为面,点 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 对侵敌(战乱)的仇恨。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 出了“反战”这一主旨。全诗从题目、内容、意象、手法等角度控诉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②到⑧本题考查默写诗句。注意“侧”“炬”“钓”“茅”的书写。 ◎新闻阅读与评价。(13 分) 华春莹连发三推反问日本核废水排放决定:“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会做的事吗?” 2021-04-13 16:19:44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会做的事吗?”在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 大海中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刚刚连发三推,对日方这一决定提出质问。 华春莹刚刚发推说 ........,.“像切尔诺贝利灾难一样,福岛核事故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核 事故之一。 推特所附图片中,华春莹援引资料说明:“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原子能辐射效 应科学委员会报告,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排放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将产生深 远影响。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计算,放射性物质将自排放之日起 57 天内扩散至太平洋大半 区域,并在 10 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的核专家表示,它(日核废水)甚至可 能造成基因损害。” 接着..,.华春莹又发了一张图片推文写道 ..............:“日方在未穷尽安全处置手段的情况下,不顾 国内外质疑和反对,未经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单方面决定以排海方式处置福岛 核电站事故核废水。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会做的事吗?” 在第三条推文中 .......,.华春莹继续说 ......,.“日本该对其本国人民、子孙后代以及周边国家的利 益承担应有的责任。” 在推文下,不少网友批评日本政府。
日本政府 13 日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经过滤并稀释后将排入 大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 13 日就日本政府决定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发 表谈话称,作为日本近邻和利益攸关方,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海洋是人类共同财产。福 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处置问题不只是日本国内问题。我们强烈敦促日方认清自身责任,秉持 科学态度,履行国际义务,对国际社会、周边国家以及本国国民的严重关切作出应有回应。 重新审视福岛核电站核废水处置问题,在同各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充分协商并达 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启动排海。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保留作出 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编者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一件发生在苏联统治下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子 反应堆事故。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 (责编:周璇) 级事件的特大事故。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 4. 请你梳理文中“华春莹”三推的逻辑思维,完成小题。 【一推】 (1)( )论证(A.摆事实 B.讲道理) (2)( )论证(A.引用 B.举例),作用:______________ 【二推】 (3)根据思维图示,赏析二推是如何增强读者的说服力的。(提示:如关联词、句式、否定
词等) ______________ 5. 这则新闻刊出后,被多家媒体网站转载。请根据要求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你认为多家媒体转载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提示:读者、内容、形式等角度) (2)从新闻标题看,下面三则新闻哪一则与本新闻传播所达到的效果一致?请简要说明理 由。 A B C 【答案】4. ①. A ②. A ③. 二推中,引用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计算和绿色 和平组织的核专家的研究数据,指出日核废水其危害之大。 ④. 多次使用“未”、“不” 等否定词加强对日本行为的批判;使用反问句式,表达出我方对日本不负责任做法的强烈质 问。 5. (1)①从读者关注的角度,该新闻回答了读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和读者想知道但不知道的 问题,新闻视角新颖。②文章使用“三推”,经常使用“直接引语”,用这样个性化的方法 为记者节省大量笔墨,让观众在轻松的阅读状态下获得丰富的信息。③从内容角度看该文表 达了国际社会正义的舆论呼声,针对违背全体人类利益的日本行为,发出了国际舆论的正义 呼声,伸张正义的行为应该得到传播④图文相配,强调视觉新闻,能再现人物、场景、事件 的精彩片段,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渲染气氛,引起读者共鸣。 (2)C 新闻标题与本新闻效果一致。新闻标题往往以突出新闻事件的主要价值,通过读标 题,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本则新闻标题和 C 新闻标题都告知读者主要的事件“华春莹反问 日本核废水排放决定”以及中国的立场态度“日本这样做不负责任”。一直关注本事件的读 者通过标题就能一目了然。另两则标题虽然留取空白给读者,吸引读者继续读新闻,但也容 易让许多读者忽略该新闻,未能及时获取信息。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1)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第①空:在【环球网报道】第二段“华春莹刚刚发推说,‘像切
尔诺贝利灾难一样,福岛核事故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这是通过摆事实 论证,证明福岛核事故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故选 A。 (2)本题考查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②③空:在【环球网报道】第四五段“根据国际原 子能机构和联合国原子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报告,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排放对海洋环 境、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将产生深远影响”,“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计算,放射性物质将 自排放之日起 57 天内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并在 10 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 的核专家表示,它(日核废水)甚至可能造成基因损害。”这里引用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 国原子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报告和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计算的结果,以及绿色和平组织 的核专家的表示,这是引用论证,有力地论证了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排放危害之大,造成 的后果严重。 故第②空选 A。 (3)本题考查句子表达效果分析。结合【环球网报道】第五段句子“日方在未穷尽安全处置 手段的情况下,不顾国内外质疑和反对,未经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协商,单方面决定 以排海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一句中使用了两个“末”,一个“不”等否定词, 强调了日方核废水排放不负责任的做法,对日本的行为进行了批判。“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国 家会做的事吗”,这是一个反问句,强调日方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日本是一个不负责 任的国家。这里使用了反问句,增强了气势,表达了中方对日本做法的强烈不满。 【5 题详解】 (1)本题考查分析新闻内容与效果。本题要求从读者、内容、形式等角度入手,分析其转 载的原因。 从读者角度来看:是因为这则新闻视角新颖,新闻从华春莹连发三推来反问日本核废水排放 决定,谴责了日本政府不符责任的做法,这一新闻视角能引起了读者对日本的核废水排放、 对核污染问题的关注。 从内容方面来看: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核电站废水排入大海中,日本核废水排放确实损 害了人类的利益,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将产生深远影响,对其本国人民、子孙 后代以及周边国家的利益都造成严重的损害,不少网友批评日本政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 及时做出反应,更引起国际的关注。 从新闻的形式上看:华春莹的推文有文字,如第二段一推,有图文搭配,如第五段三推,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