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安徽亳州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5 题, 每题 1.6 分,共 24 分)
1.下列选项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
A.柞蚕(zuò)
熨帖(yùn) 歆享(xīn) 寡廉鲜耻(xiān)
B.削减(xiāo) 妻孥 (nǔ) 衰(cuī)
莘莘学子(shēn)
C.鸣咽.(yè) 解元(jiè) 监生(jiàn) 不蔓不枝(màn)
D.茎叶(jīng) 绯红(fěi) 羹匙(shí)
如法炮制(pào)
1.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C 项,读音全部正确、A 项,“熨帖” 的“熨”应
为“yǔ"“寡廉鲜耻”的“鲜”应为“xiǎn".B 项,“削减”的“削”应为“xuē”,“妻孥”
的“孥”应为*nú".D 项, “绯红"的“绯"应为“fēi”,“羹匙"的“匙"应为“chí",“如
法炮制” 的“炮”应为“páo”.故本题选 C.
2.下列选项无错别字的是( ).
A.事实上,很多国家为保护国家英雄都出台了相关法律,并不断完善
B.目前,我国已有超过 1 亿人次接种了新关疫苗,但距离国内形成群 体免意还有相当距离
C.作为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人侵物种之一的红火邑, 源自南美 洲拉丁美洲意指“无敌
的”麻衣
D.春根正当时,农资是关键.能不能买到可靠、放心的农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城
2.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A 项,没有错别字。B 项, “ 新关疫苗"应为“ 新
冠疫苗" “群体免意”应为“群体免疫"。C 项,“红火邑” 应为“红火蚁”, “ 麻衣"
应为“ 蚂蚁”,D 项,“春根” 应为“春耕”,“收城” 应 为“收成”。故本题选 A.
3.今日的库布齐已很难见到沙丘,更别提成片的沙漠。不仅是翠绿的 森林和庄丽的草地,
不仅是带有植物清香的微风和____的鸟鸣,更重要 的是,库布齐已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乐园:在河流边、在森林里, 时不时就会看到一一串串深浅不一 、______的野生动物脚
印.
A.隐晦 千姿百态 B.妖娆 形态各异 C.含蓄 无奇不有 D.悠扬 丰富多 彩
3.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第-空,“ 隐晦”指说的 话、写的文章所表示的意
思曲折不 明显,“含蓄” 指表达得委婉,耐人寻味,“ 妖娆”用来形容娇艳美 好、有诱
感感的事物,“ 悠扬"用来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悦耳和谐而传 播很远,多指歌声悠扬.此处
形容“鸟鸣”,用“悠扬”更合适.第二空, “千姿百态”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
丰富,“ 形态各异”指 很多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 无奇不有"
意思 3 是什么稀奇的事物都有(,“丰富名彩”形容内容丰富,花 色繁名, 此处形容 “ 野
生动物脚印”,结合第一帘,可以判断“形态各异” 更合适.故本题选 D.
)。
4.下列选项语句排序正确的是(
①这些假说认为偏斜的磁场是由对流层中的循环引起的,而对流层由 导电液体组成
②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两颗大型气体行星拥有奇怪的礅场
③这些磁场相对于行星的自转轴都有强烈地倾斜,并且与行星的物理 中心有明显的偏移,
其原因一直是行星科学界-一个谜团
④这个对流层又围绕着-一个稳定的分层的非对流层
⑤各种理论认为,这些行星独特的内部结构可能是造成这种奇异现象 的原因
⑥在这个对流层中,由于材料的高粘度,没有循环,因此对磁场没有 太多影响
A.⑤④①③②⑥ B.③①②④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②③⑤①④⑥
4.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语句排序可以结合排除法. 本语段第-句话, 看选项来
依次判 4 断,⑤句中出现代词“这些”,指代, 上文,因此一般不用于句首, ③④句同
理,因此相比较而言,②句作为句首,总概括引起本段下文, 较为合适.以第②句作为总述
来开头,下句③紧承该句句末,来论述 “ 奇怪的磁场”,逻辑合理:⑤句紧随③后,是对
③句原因的一个解 释,逻辑合理;随后①④⑥都是对⑤句中解释的一个原因的展开说明,逻
辑合理.综上,可以判断 D 选项语言逻辑合理.故本题选 D.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用法正确的是(
)
A.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保护如长江的重要性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B.银杏树也叫公孙树,祖父栽种,收果却要等到孙子辈,将根深深扎 进大地,枝干在风雨雷
电中砥砺生长,耐得住光阴一寸寸来雕刻打磨, 笑对飒飒金风,结出因果报应,这就是银杏
树的风格
C.如果任由 APP 过度索权乱象野蛮生长,不仅个人信息泄露势必成为 大概率事件,其带来
的数据风险也不容小覷.
D.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犯罪时有发生,五光十色的诈骗“ 套 路"让许多老年人防不
胜防.
5.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使用,C 项,“不容小觑” 意思 是不能小看,不能轻视,
语境中形容任由 App 野蛮生长的后果,使用 正确。
A 项,“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 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
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不知不觉地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现比喻为人品德高尚、忠
实正直,无需 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语境中用来形容“保护长 江”不
恰当.
B 项,“ 因果报应”意思是指佛教认为今生种什么因, 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
报,语境中用来形容银杏树结果, 属于望文生义,使用不恰当.
D 项,“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 繁多,语境中形容“诈骗套路”,使用不恰当, 故
本题选 C.
二、填空题 缺(学生反馈两道诗歌,三个课标填空)
三、简答题(共 3 题,每题 6 分)
1 举例说明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1.解析: 审美意象,有如下基本特征:
①本质特征是哲理性,如萨特的《墙》,萨特的文学就是他存在主义 哲学的形象图解.
②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如卡夫卡《变形记》中的大甲虫,就是-一个 很典型的象征意象.
③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如神话中的刑天,头被砍掉后仍以乳为目,以脐 为口继续战斗,就 体
现了形象上“ 愈出愈奇”的荒诞特点.
④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如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一艾略 特的长诗《荒
原》,就充分体现了抽象思维的介人和冷静的理性思考.
2.宋代散文文体多样化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解析: ①散文创作,借鉴骈文在辞采、声调等方面的长处,构筑古文节奏韵 律之美. ②
借鉴古文,改造骈文,创造参用散体单行的四六和文赋. ③出现了独具一格的笔记文,长短
不拘, 轻松活泼,是古文文体解 放的重要标志.
3.句子的基本成分.
3.解析: ①主语.主语是整个句子被陈述的对象. ②谓语.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③动语和
宾语.谓语中如果有宾语,就会有动语。动语在前,是支配、 涉及后面宾语的成 分。宾语
在后,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④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例中心语前的修饰语. ⑤状
语.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的修饰语. ⑥补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与后
面的补充成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6 题,共 18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24~26 题.
“坐得住”方能“立得 住” 吴储岐
①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 -次接受媒体采访,摄影师给他拍照时, 他开了句玩笑:“ 要照相
不应该照脸,而应该照臀部.”一句话惹得哄 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玩笑有弦
外之音:像他那样的科 学家,屁股“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可见,“坐得住" 方能“立得
住"
②做学问讲究坐冷板凳.
历史学家韩儒林曾有一联,上联便是 “ 板凳坐得十年冷”,坐冷板凳就是要耐得住寂寞、
忍得了冷清、沉 得下心境.司马迁历时 14 年,写成 52 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李时 珍
呕心沥血近 30 年,成就《本草纲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 40 余年 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
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 整....大凡大 学问家, 无不有超常的定力.学问的天地,
无边无际,行走在“无人区 "和“高寒区",只有持之以恒,沉稳务实,才能真正有所得.
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讲究“坐得住”.
李云鹤 1956 年在敦煌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古代璧画和彩塑的修复工 作。他 23 岁进人洞
窟修复壁画,一 "直做着除尘.灌胶、滚压、回帖 等重复甚至有些枯燥的工作,使 4000 多
平方米岌岌可危的精美璧画再 露“花容月貌”.几十年来,李云鹤从一窍不通,到不断尝试、
摸索. 创新,再到技艺炉火纯青,多次开壁画修复先河,终成石窟类壁画修 复界“一代宗师”.
无论做哪个行业没有点钻研精神没有股子痴迷劲 儿,恐怕很难有高境界的职业体验.一句
话,只有那些“坐得住”的 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④然而,在浮躁的当下,总有些人坐不住冷板凳。有不少人似 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物
缺乏耐心,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 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
网”就不说了:还有 一种人长着一颗“玻璃心”,稍遇困难、挫折便“鸣金收兵”,“ 咬
咬 牙坚持”“攥攥拳顶住"这样的狠劲基本看不到.最关键的是这些人没有 内心的定力,别
说“大器晚成",就连“大器正常成”都等不了.
⑤对于这些屁股“滚烫"的人来说,最合适的就是坐坐冷板凳了。“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人无法选择怎么生,但可以选择如何活, 当一 些人沉浸于各种“成功学”“速成学” 时,
另一些人早已撸起 袖子加油干:当一些人虚度光阴还在抱怨时运不济时,另一些人早已 在
“坐冷板凳”的修炼中“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⑥坐冷板凳不易,把冷板凳坐热更不易。很多时候,坐冷板凳不 仅仅需要承受寂寞、忍耐
冷清,更是与名利无缘,跟热闹无分,同淡 泊清苦相随,有时甚至还得与委屈不公、冷落
埋没相连.这不仅需要 我们有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还要对个人的名利放
得下.看得透、想得通,方能把板凳坐热.
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路漫漫,不妨下点慢 功夫,先谋“坐得住”,
再取“立得住”,方能行得远.
24.下列关于文章的论证思路的分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将司马迁的事例与韩儒林的事例进行 对比,继而产生了坐
冷板凳的内涵。
B.文章第③段运用了道理论证,首先指出了做人做事应讲究坐得住, 然后用李云鹤的对联
做道理论据,最后得出结论.
C.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两种坐不住冷板凳的人的事例,9 并将两者进行对比,
具体有力突出地证明了“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讲究‘坐得住’” 这一分论点.
D.文章第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一些人对事物缺乏耐心的形态比喻 成“滚烫”屁股,热
锅上的蚂蚁,进一步论证了在浮躁的当下,总有 一些人坐不住冷板凳.
24.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论证思路辨析. A 项,第二段 举司马迁例,属于举例论
证,是为了证明本段中心观点“做学问讲究 坐冷板凳”。B 项,第三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
举李云鹤例,来论证 本段中心观点“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行于世,做人做事也应讲究‘坐
得住’ ”。C 项,运用了举例论证,但所列两例都是“ 人行于世,做 人做事也应讲究‘坐
得住’”的反面例子,不存在对比论证。故本题选 D.
25.根据文章内容,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学问的天地,无边天际, 行走在“无人区"和“高寒区",虽然有的 人持之以恒,沉稳务
实,但也始终不能得到科学研究真正的精髓.
B.苏联科学家尤比契夫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一句话惹得哄堂大笑,但这 句话的弦外之音是:
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坐得住”是成功的关 键.
C.李云鹤从对古代璧画和彩塑的修复工作一窍不通,到技艺炉火纯青, 终成石窟类壁画修复
界的“一代宗师”,原因在于他做人做事讲究“ 坐得住”
D.有的人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对需要“ 孜孜以求" 的事物缺乏耐心的具
体表现.
25.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 项,“ 虽然有 的人持之以恒,沉稳务
实,但也始终不能得到科学研究真正的精髓.” 文中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 B 项,文本
溯源可知,此句话得来于 文本第- -段“-句话惹得哄堂大笑,但细细思索,大科学家这句
玩笑有 弦外之音:像他那样的科学家,屁股‘坐得住’是成功的关键。可见,‘坐得住’ 方
能‘立得住’ .”该项正确. C 项,文本溯源可知,在 原文第③段,举李云鹤例子,意在
说明“一句话,只有那些‘坐得住’ 的人,才能最终‘立得住’ .”该项正确。D 项,文
本溯源可知在原 文第④段,、有不少人似乎对需要‘孜孜以求’的事物缺乏耐心,总 想着
‘一口吃成个胖子’.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学东西‘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就不说了:”因
此 D 项正确.故本题选 A.
26.根据文章,说法正确( ) . (缺)
A.前路漫漫不如下点慢功夫,做任何事情先谋“坐得住",再取“立 得住",方能行得远.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27-29 题.
胡 桃云片丰子恺
①凭窗闲眺,想觅-一个随感的题目.
②说出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今天我对于展开在窗际的“一 二八” 战争的炮火的痕迹,不能
兴起“抗日救国"的愤慨,而独仰望天际散 布的秋云,甜蜜地联想到松江的胡桃云片.也想
把胡桃云片隐藏在心 里,而在嘴上说抗日教国.但虚伪还不如惭愧些吧.
③三四年前在松江任课的时候,每星期课毕返上海,黄包车经 过望江楼隔壁的茶食店,必
然停一停车,买一尺胡桃云片带回去吃.这 种茶食是否为松江的名物,我没有调查过.我是有
一回同一个朋友在 望江楼喝茶,想买些点心吃吃,偶然在隔壁的茶食店里发现的.发现 以
后,我每次携了藤筐坐黄包车出城的时候必定要买.后来成为定规, 那店员看见我的车子将
停下来,就先向橱窗里拿一尺糕来称分量.我走 到柜前,不必说话,只需摸出一块钱来等他
找我。他找我的有时是两 角小洋,有时只几个钢板,视糕的分量轻重而异.每月的糕钱约占
了 我的薪水的十二分之一 ,我为什么肯拿薪水的十二分之一来按星期 致送这糕店呢?因为
这种糕实有使我欢喜之处,且听我说:
④云片糕,这个名词高雅得很,“ 云片"二字是糕的色彩、形状 的印象的描写.其白如云,
其薄如片,名之日云片,真是高雅而又适 当,假如有一片糕向空中飞,我们大可用古人“白
云一片去悠悠”之 句来题赞这景象。但我还以为这名词过于象征了些,因为糕的厚薄固 然
宜于称片,但就糕的形状上看,“云" 字似觉不切.这糕的四边是直 11 线,四根直线围成
一 一个长方形.用直线围成的长方形来比拟天际缭 绕不定的云,似乎过象征而有些牵强了。
若把“云片"二字专用于胡 桃云片.上,那么我就另有一种更有趣味的看法.
⑤胡桃云片,本是加有胡桃的云片糕的意思.想象它的制法,大约是把一块-块的胡桃肉装人
米粉里,做成一段长方柱形,然后用刀切成薄薄的片.这样一来,每一片糕上都有胡桃肉的
各种各样的切断面的形状.胡桃肉的形体本是非常复杂,现在装人糕中而切成片子,就因了它
的位置、方向及各部形体的不同,而在糕片上显出变化多样的形象来。试切下几片来,不要
立刻塞进口里,先来当作小小的画片观赏一下.有许多极自然的曲线,描出变化多样的形象,
疏疏密密地排列在这些小小的画片上.倘就各个形象看:有的像果物,有的像人形,有的像鸟
兽.就全体看:有时像蠹鱼钻过的古书,有时像别的世界的地图, 有时像古代的象形文字,
然而大都疏密无定,颇像现在窗外的散布着 秋云的天空。古人诗云:“ 人似秋云散处多. "
秋天的云,大都是一朵 一朵地分散而疏密无定的.这颇像胡桃云片上的模样。故我每吃胡桃
云片便想起秋天,每逢秋天便想吃胡桃云片.根据我这看法而称这种 糕曰“胡桃云片",岂
不更为雅致适切、更有趣味吗?
⑥松江人似乎曾在胡桃云片上发现了这种画意。他们所制的糕, 不像别处的产物似的仅在
云片中嵌人胡桃肉,他们在糕的四周用红色 的线条作一黄金律的缘,而把胡桃的断面装点在
这缘线内.这宛如在 一幅中国画上加了装棘,或是在一幅西洋画上加了镜框,画的意趣更加
焕发了.这些胡桃肉受了缘的隔离,已与实际的世间绝缘,不复是可食的胡桃肉,而成为独立
的美的形体了.
⑦因这缘故,松江的胡桃云片使我特别欢喜.辞了松江的教职以 后,我不能常得这种胡桃糕,
但时时要想念它例如今天凭窗闲眺而望 天际散布的秋云的时候.读者也许要笑:“ 你在想吃
松江胡桃糕,何必 絮絮叨叨地说出这一-大篇!"不,不,我要吃糕很容易:到江湾街上去 买
两百文胡桃肉,七个铜板云片糕,拿回家来用糕包裹胡桃肉,闭了 眼睛塞进嘴里,嚼起来
味道和松江胡桃云片完全-样.我想念松江胡桃 云片,是为了想看.至少,半是为了想看,半
是为了想吃。若要说吃, 我吃这种糕是并用了眼睛和嘴巴的.
⑧我们中国的市上,仅用嘴巴吃的东西太多了。因此使我拿薪 水的十二分之- -来按星期致
送松江的糕店,又使我在江湾的窗际遥遥 地想念松江的胡桃云片.我希望中国到处的市上,
并用眼睛和嘴巴来 吃的东西渐渐多起来.不但嘴吃的东西,身体各部所用的东西,也都 要
教眼睛参加进去才好。我又希望中国到处的市上,并用眼睛和身体 来用的东西也渐渐多起
来。
27.概括文章第一-段的作用,(2 分)
27.解析: ①内容上,开启全文思绪,交代文章的写作内容都是围绕“ 胡桃云 片”展开的.
②结构上,统摄全篇,总领全文. ③表达效果上,“凭栏远眺” 给人无限退想,引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
28.分析文章语言的特点。(3 分)
28.解析: ①极富生活气息,“ 说起来真觉得有些惭愧”。且听我说”等既体现 了生活化
的语气,同时也可以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②有诗意感,文章中引用了古人诗句“白
云一片去悠悠” 等,既表现 云片之名的“高雅"生动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诗意,使文章更
有韵 味. ③修辞使用,效果极佳.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胡 桃云片上画
面的形象
29.通过对胡桃云片的描写,塑造了作者怎样的形象? (4 分)
29.解析: 塑造了一个“恬静淡泊,从容雅致”的丰子恺. ①作者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乐趣,
愿意拿出每月十二分之一的薪水买 糕点, 不只是为了吃,还在于欣赏. ②探究云片糕取名
的原因,雅致适切而有韵味,充满情趣. ③从小小的糕点引发对市面上的东西要有美感的呼
唤,体现了作者的 精神追求.
五、教学实践题 30.阅读案例,完成问题,(10 分)
[案例]
以下是某学校语文丁老师在教学《秋天的雨》的片段: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秋雨吗?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秋雨给大家 说一~说吗? 你们猜一猜,秋
雨有颜色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下秋天的雨.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 借助拼音,把生字的字音读正 确. (2) 把课文读正
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凡达到读得正确、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3.检查自学情况,(1) 检读生字词,(2) 指名读课文,(3) 鼓励学生上 台读自已喜欢的段
落.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秋雨的什么?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让学生自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3) 讨论:为什么说秋雨“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4) 启发学生想象:读了这一段,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雨的色彩.
(2)分小组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参加赛读
(3)班级赛读.
(4) 讨论:为什么说秋雨是“五彩缤纷”的?由“五彩缤纷”这个词, 你仿佛看到了一 幅怎
样的画面?
(5) 让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画- -幅画, 画后交流评议.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 学生自读课文.
(2)鼓励学生上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