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
每题 3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成吉思汗.(hàn)
A. 诓.骗(kuāng) 坍.塌(tān)
根深蒂.固(tì)
恣睢.(suī)
B. 拮.据(jié)
良莠.不齐(xiù)
C. 褴褛.(lǚ)
桑梓.(zǐ)
嗤.笑(chī) 自惭形秽.(huì)
D. 恪.守(k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易错读音。
A.成吉思汗(hàn)——hán;
B.根深蒂固(tì) ——dì;
C.良莠不齐(xiù)——yǒu;
故选 D。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专注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________。绳锯木断,水滴
石穿。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把简单做到________就是不简单,朝着目标专心做事就会有
________,甚至创造奇迹。有了专注的心态和习惯,一件事、一份工作、一个目标、一项事
业,便获得了一步步前进的持续性内动力。
极致
极致
极端
极端
收成
收获
收成
收获
A. 保障
B. 保证
C. 保证
D. 保障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一空:保障: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保证:起担保
作用的人或事物。结合语境,专注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保证”。
第二空:极端: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也指绝对,偏激。极致:最高境界。结
合语境,选择“极致”。
第三空:收成:庄稼、蔬菜、果品等收获的成绩,有时也指鱼虾等捕捞的成绩。收获:指取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得成熟的农作物,也比喻心得、战果等。结合语境,选择“收获”。
故选 B。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电信诈骗的泛滥和滋生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②电信诈骗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
了社会秩序。③开展防电信诈骗进校园活动,④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
需要。
A. 第①句
【答案】A
【解析】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详解】A.“泛滥和滋生”语序不当,应为:滋生和泛滥。故选 A。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搏物馆副馆长朱亚
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
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A. ”。 ,“ ”。
C. ”。 :“ 。”
【答案】B
【解析】
B. 。” ,“ 。”
D. 。” :“ ”。
【详解】第一、二处:“朱亚蓉说”位于所说话语的中间(前后都为此人说的话),所以第
一处为句号和后引号,第二处为逗号和前引号;
第三处:其人话语结束,应用句号和后引号;
故选 B。
5. 下面对《渔家傲·秋思》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这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首词,“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词的题目。
B. 词的上阕紧扣“异”字描写塞下秋景,展现了一幅奇丽秀美的边塞战地风光画面。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兼具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情绪复杂而矛盾。
D. 词中描绘边塞奇特的自然最观,又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读来真切感
人。
【答案】B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辨析。
B.词的上阕写景,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
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故选 B。
阅读文章《担当的力量》,完成下面小题。
担当的力量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 20 斤的担
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 斤、40 斤、50 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
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
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
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
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
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
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
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
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
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
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
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
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
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
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轻一代
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到“一片丹心图报国”的于谦。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
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
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
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
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有的贡献。
6. 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帮父母挑担子,并慢慢适应了。
B. 自己多挑一点,长辈少干一点。
C. 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
D. 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7.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当父亲十几岁时,他就有了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
担当,长大后又有了坚守三尺讲台的担当,父亲是我学习的榜样。
B.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
C. 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
习 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D. 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中(A)(B)(C)三个画线句子分别举了花木兰、鲁迅和焦裕禄的例子,与后文“他
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照应,而且这三个例子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所以(A)
(B)(C)三句不能调换位置。
B. 文章②~⑤段的论证思路是:首先提出“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这一问题,然后从
“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 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三个方面
进行论述。
C. 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举例论证,具体生动地论证了“肩上的担子重了,肩上的茧
越来越厚”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证了“迎难而上、百折不屈”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和权威性。
D. 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有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
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应
有的贡献。
【答案】6. D
7. A
8. C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的判断。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在形式上是完整的
陈述句。
文题“担当的力量”是本文的论题,由此可判断①段“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
的力量”为论点。
故选 D。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根据选文第①段“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
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可知,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当父
亲十几岁时,他就有了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长大后又有了坚守三尺讲台的担当”
属无中生有;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举例论证,论证的是“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这一分论点,进一步论
证的是“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的观点。
故选 C。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
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
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录毕,走.送之 走:跑
B.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敲门
C. 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D.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
10.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 益慕圣贤/之道
C. 腰/白玉之环
D. 门人弟子/填其室
1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 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 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答案】9. B
10. B
11. D
【解析】
【9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意思是: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询问,
请教。不是“敲门”。
故选 B。
【10 题详解】
考查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
B.“益慕圣贤之道”意思:(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本句应在谓语后断一处;本句省略主语“我”,“益”为副词,“慕”为谓语,“圣贤之道”
为宾语;
正确句读是:益慕/圣贤之道。
故选 B。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依据“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可知,选项“虽然羡慕”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 D。
【点睛】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
用笔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
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
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
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
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脸色从未稍变得
缓和。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
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
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
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
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
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
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
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
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
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
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
我的人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93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2)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6)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7)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词,表
达要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答案】 ①. 江山如此多娇
②. 梦回吹角连营
③. 西北望
④. 沉舟侧畔千
帆过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月是故乡明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
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娇、畔、婵娟”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陆澄。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
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俭乃敬服。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
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旧物夺将去。竟
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单于以与
苏武。”子良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有删改)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②服匿:盛酒器。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皆.俭所未睹 皆:
(2)单于以.与苏武 以:
1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陆澄。
15. 请结合原文分析,陆澄的“渊博”体现在哪里。
【答案】13. (1)全,都 (2)把
14. 王俭自认为博闻多识,读书超过陆澄。
15. 示例:陆澄补充谈论了数百十条策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能说出许多别人所不知
道的典故;能够识别古器并说出其来历。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
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做题
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皆.俭所未睹。句意是: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皆:全,都。
(2)单于以.与苏武。句意是:单于把它送给苏武。以:把。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
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翻译时要注意
下列词语的意思:
自,自己;以,认 为;过,超过。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由“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十条,皆俭所未睹”分析,陆澄补充谈论了数百十条策
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由“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分析,陆澄能说出许多别人
所不知道的典故;由“此名服匿,单于以与苏武”分析,陆澄能够识别古器并说出其来历。
【点睛】参考译文:
王俭自认为博闻多识,读书超过陆澄。王俭召集学士何宪等人盛大热烈地研讨问题,陆
澄等王俭说完,然后谈到王俭所遗漏的材料数百十条,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王俭于是叹
服了。王俭在尚书省拿出巾箱、几案以及各色衣服饰物,让学士引用典故,引用的多的就奉
送物品,人人都得到一两件。陆澄后来,又举出了诸人所不知道的典故,而且又多出几条,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