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B. 汽油挥发
C. 铁锅生锈
D. 胆矾研
碎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蜡熔化,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汽油挥发,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胆矾研碎,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A. 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膏中的“氟”指的元素,与其具体存在形态无关,反物质名称中的的均指元素,故
答案选择 D
3.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可吸入颗粒物
B. 氧化铁
C. 海水
D. 洁净的
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可吸入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 微米的颗粒物,是混合物;
B、氧化铁是由氧化铁组成的,是纯净物;
C、海水由水、氯化钠等可溶盐组成,是混合物;
D、洁净的空气由氧气、氮气等气体组成,是混合物。
故选 B。
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粉末
B. 倾倒液体
C. 验满氧气
D. 加热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竖
起使药品滑入试管底部,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
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错误。
C、氧气验满应该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故选 A。
5.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 二氧化碳
B. 氯化钠
C. 水
D. 汞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A 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B 不符合题意;
C、水由水分子构成,C 不符合题意;
D、汞由汞原子构成,D 符合题意。
故选 D。
6. 下列符号中,能表示氧分子的是
B. CO2
C. O2
D. O2-
A. 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 2O 表示两个氧原子;
B. CO2 宏观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微观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C. O2 宏观表示氧气,微观表示一个氧分子;
D. O2-表示一个氧离子。
故选 C。
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碳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B.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 对着一块干燥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碳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说法错
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说法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对着一块干燥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
现水雾,说法正确;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法正确。
故选 A。
8. 过滤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B. 量筒
C. 玻璃棒
D. 漏斗
A. 烧杯
【答案】B
【解析】
【分析】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
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
【详解】A、过滤时需用烧杯盛放液体,该仪器过滤时需用,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不需要量取液体,无需使用量筒,符合题意;
C、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该仪器过滤时需用,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需用漏斗制作过滤器,该仪器过滤时需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9.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的构成相同
B
C
D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一滴水中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解释正
确;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解释正确;
C、一滴水中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解释正确;
D、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因为温度高分子间隙增大,遇冷时分子间隙缩小,解释错误。
故选 D。
10.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 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约是 5:1
C. 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中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
D. 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空气中不存在空
气分子,错误;
B、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气(N2)约占 78%,氧气(O2)约占 21%,稀有气体约占 0.94%,
二氧化碳(CO2)约占 0.03%,还有其它气体和杂质约占 0.03%,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
大约是 4:1,错误;
C、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氢、可吸入颗粒
物(粒径小于等于 10 微米的颗粒物,称 PM10)、细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称 PM2.5)和臭氧等。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中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正确;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氨气和氧气的过程,利用液氧和液氮沸点不同,变化过程
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 C。
11. 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31
B. 元素符号是 Ga
C. 属于金属元素
D. 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31,故 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可知信息:镓元素符号是 Ga,故 B 不符合题意;
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
属于金属元素,故 C 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可知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其单位为 1,而非 g.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12. 化学方程式
S+O
2
点燃
SO
2
能提供的信息是
A. 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
B. 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C. 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 每 32 份质量的硫与 16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8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答案】C
【解析】
【分析】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的信息有:1、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2、各物质的质量
比;3、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
【详解】A、方程式中的“+”应读成“和”,“=”应读成“反应生成”,选项 A 不正确;
B、化学方程式能表示的是反应物、生成物,并不是元素。正确的表述为:硫与氧气反应生
成二氧化硫,选项 B 不正确;
C、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的信息,所以该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的信
息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选项 C 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
S+O
2
点燃
SO
2
,反应中 S、O2、SO2 三种物质的质量比是:32∶32∶64,
因此从质量角度正确的信息应该是:每 32 份质量的硫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64 份质量的二氧化硫,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C。
13. 大蒜素(C6H10S2O)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易挥发。新鲜大蒜头中的蒜氨酸(C6H11NSO3)受
撞击后,转化为大蒜素。下列有关大蒜素和蒜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组成元素种类相同
B. 大蒜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3:5
C. 挥发性是大蒜素的化学性质
D. 17.7g 蒜氨酸中含有硫元素质量为
3.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大蒜素由 C、H、S、O 元素组成,蒜氨酸由 C、H、N、S、O 元素组成,则两物质
的组成元素种类不同,故 A 错误;
B、根据大蒜素(C6H10S2O)化学式计算可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12×6):(1×10)=36:5,
故 B 错误;
C、大蒜素的挥发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则属于物理性质,故 C 错误;
D、17.7g 蒜氨酸中含有硫元素质量
12 6 1 11 14 1 32 1 16 3
32 1
100%=3.2g
,故 D 正确。
=
17.7g
故选 D。
14.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检查装置的气密
便于连接胶皮管和
性
玻璃管
选
项
实
验
设
计
实
验
目
的
B. B
C. C
D. D
A.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导致天
平失去平衡,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和水结
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C、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为:导气管放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内部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气
体逸出,形成气泡,松手后,由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外部压强将水压入导管口,形成稳
定液柱,则此时装置气密性良好,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玻璃管用水润湿后摩擦减小,便于连接胶皮管和玻璃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
意。
故选 A。
15.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涉及到四种原子
B.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1
C. 该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
D. 该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
没有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涉及三种原子,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其中一个
没有参与反应,
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中,其中一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不符
合题意;
D、由图可知,其中一种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转化为单质形式存在,化合物是元素的化
合价不为零,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化合价一定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21 分)
16.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用 E 装置收集氧气,下列“先”与“后”的操作中,
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组装好仪器后,先加入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热时,先均匀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C. 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先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后迅速盖上玻璃片
D. 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4)若用装置 D 收集氧气,待氧气收集满后,向集气瓶中放入氧气传感器(如图 1),测得
数据(如图 2)。从微观角度解释氧气体积分数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装置 B 可用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某同学为了便于加入液体药品,在装置 B 的橡胶
塞上添加了一个注射器,该同学发现,这样做的优点还有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点)。
(6)现有等体积的两瓶气体,一瓶为人体呼出气体,另一瓶为空气。请设计实验比较两瓶
气体样品中所含氧气的多少,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___
___
人体呼出气体中所含氧气比空气中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