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第三节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
1.由于疫情影响,我们于 4 月 13 日回到了学校,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与杭州昼夜
长短变化情况以及对地球公转轨道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从②处向南运动,昼变短,地球处于甲→乙
B.直射点从③处向南运动,昼变短,地球处于乙→丙
C.直射点从①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丁→甲
D.直射点从④处向北运动,昼变长,地球处于丙→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
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
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 3 月 21 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
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 9 月 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详解】
由分析可知,4 月 13 日地球处于丁到甲之间,太阳的直射点是向北移动,逐渐接近夏至日,
昼变长;故 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理论上,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
A.北方地形平坦开阔
B.北方冬季白昼更长
C.南方冬季温暖湿润
D.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
我国北方和南方在修建住宅楼时,出于采光的考虑,房屋之间的间隔距离由南向北增加,因
为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向北减小,物体的影由南向北越来越长,为了采光好,北方房屋间的距
离应该大一些,故选项 D 符合题意。
3.如图为 2019 年 6 月 22 日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图反映的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
B.图中②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
C.当日①②③④四地中白昼最长的是③
D.此时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此时北半球是夏至,南半球的节气
是冬至,故 A 错误。
B、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②位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
故 B 错误。
C、①位于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白昼时间最长,故 C 错误。
D、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②位于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最大,故 D 正确。
故选 D。
4.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地球位于位置 E 时,浙江省处在夏季
B.当地球位于位置 E 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天津
C.对于北半球来说,当太阳直射点由 C 到 D 过程时,昼变长,夜变短,且夜始终长于昼
D.对于南半球来说,当太阳直射点由 A 到 B 过程中,昼变短,夜变长,且夜始终长于昼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阅读地图,地球运动到 B 点时是 6 月 22 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 E 时,地球运动到 B 点附
近,浙江省处在夏季,故 A 正确。
B、杭州和天津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杭州位于天津以南,纬度比天津低,杭州的正午太阳
高度角大于天津,故 B 正确。
C、对于北半球来说,当太阳直射点由 C(9 月 23 日左右)到 D(12 月 22 日左右)过程时,
昼变短,夜变长,且夜始终长于昼,故 C 错误。
D、对于南半球来说,当太阳直射点由 A(3 月 21 左右)到 B(6 月 22 日左右)过程中,昼
变短,夜变长,且夜始终长于昼,故 D 正确。
故选 C。
5.如图为甲、乙、丙三幅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 或 b),读图
对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
C.乙地位于南纬 23.5°至南纬 66.5°之间
D.丙地位于南纬 23.5°至南纬 66.5°之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示两至日正午太阳的位置及方向,可以推断,甲图中 a、b 从南北两侧照射,故应位
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又因为 a、b 太阳高度角相等,故甲应位于赤道,A、B 错误;
乙图中,a、b 两点太阳都位于南方,乙图应位于北纬 23.5°至北纬 66.5°之间,C 错误;
丙图中 a、b 太阳都位于北方,故丙图应位于南纬 23.5°至南纬 66.5°之间,D 正确。
故选 D。
6.假如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大于 66.5°小于 90°,那么(
)
A.地球上的五带与原来一样
B.热带范围将缩小 C.温带范围将缩小
D.热带范围将扩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假如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斜交的角度大于 66.5°,也就是黄赤交角将变小,那么太阳直射
的范围将变小,也就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将变小;热带的范围将变小,寒带的范围变小,温
带的范围变大等,故 B 符合题意。
故选 B。
7.如图为某地的昼长随季节变化的图像,若图中所示地区昼最长时(
)
A.赤道上昼长夜短
B.北京昼长夜短
C.宁波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图在冬至日昼长为 24 小时,夏至日昼长为 0 小时,说明位于南极圈上。图中所示地区昼
最长时,我国处于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
【详解】
A、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故 A 错误。
B、冬至日,北京昼短夜长,故 B 错误。
C、冬至日,宁波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故 C 正确。
D、冬至日,北极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出现极昼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 C。
8.如图为某地某日太阳东升西落示意图,点 A 、 B 、C 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你
觉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位于 A 位置时,太阳高度角最小
B.当太阳位于 C 位置时,人影在西北方向
C.图中 H 角为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等于 90°
D.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太阳高度是指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的入射方向与地面的夹角。一天中最大太
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高度,所以最小太阳高度应该是 0°,即
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0°,太阳位于 A 位置时,太阳高度大于 0°,故
A 错误。
B、当太阳位于 C 位置时,即太阳在西南方向,人影在东北方向,故 B 错误。
C、一天中,最高太阳高度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中午十二点的太阳高度,但是只有太阳
直射范围内的最大高度才会等于 90°,无法得知图中该地的纬度,故无法判断是否是最大
太阳高度,故 C 错误。
D、太阳高度越大,影子就越短,一天中的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杆影应朝正北,杆影最短,
故 D 正确。
故选 D。
9.如图是太阳直射点运动示意图,其中 a、b、c 分别表示三条纬线。据图分析可知
(
)
A.纬线 a 是南回归线
B.当直射点在①时,杭州市的节气是夏至
C.当直射点在纬线 a、b 之间移动时,杭州市昼夜平分
D.造成直射点在纬线 a、c 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答案】B
【解析】
【详解】
纬线 a 是北回归线,A 选项错误;当直射点在①,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杭州市)
的节气是夏至,B 选项正确;当直射点在纬线 a、b 之间移动时,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北半球(杭州市)昼长夜短,C 选项错误;造成直射点在纬线 a、c 之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的公转,D 选项错误。故选 B。
10.鄞州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开展了立竿测影活动。图甲表示测量的
方法,箭头所指方向为该地的正午竿影朝向;图乙为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
图,图中的数字编号分别代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中的某一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为所测太阳高度角
B.图甲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为正南方
C.根据图乙可知,数字②所对应的日期是夏至日
D.一年中正午竿影长度会发生变化是由于地球在自转
【答案】C
【解析】
【详解】
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故∠A为所测太阳高度角,故 A 错误。宁波市鄞州区
在北回归线以北,影子向北,故图中箭头方向为正北方,故 B 错误。②的影长最短,此时太
阳高度角最大,因此为夏至日,故 C 正确。一年之中正午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绕
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轨道有一夹角,该夹角使得一年之中太阳与立杆处的照射
角度发生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C。
11.“九九消寒歌"俗称“数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
变化情况。读表中“九九消寒歌”、图 1“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 2“太阳直射点移动路径图”,
完成下列各题。
九九消寒歌(从冬至起,我国进入数九寒天)
一九二九难出
三九四九冰上
五九六九看杨
七九河开八九雁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
手
走
柳
来
地走
(1)每年的冬至日前后,地球处于公转轨道(图 1)中的___________位置。
(2)当地球公转到甲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 2 中的___________位置。(选填数字序
号)
(3)“一九到九九”期间,太阳直射点运行在图 2 中字母表示的 c时间段,此时嵊州市的
白昼时间在逐渐___________ 。
【答案】
丁
④
变长
【解析】
【分析】
(1)甲位置为春分日,乙位置为夏至日,丙位置为秋分日,丁位置为冬至日。
(2)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3)嵊州市位于北半球,根据冬至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解答。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