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21 分)
1.根据拼音书写词语,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 分)
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 guī (1)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 qián yí
mò huà (2) 地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我们要常读经典,亲近国学,通彻. (3)
(A.chèB.qiè)文化精髓,培育充盈天地的浩然正气。
【答案】瑰
潜移默化 A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2)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3)
,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4)陆游《游山西村》“
,
”,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
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5)绿树青山,孟浩然与故人 “
”,是举杯对酌、闲谈农事的惬意;
簌簌枣花里,苏轼一句“
”,飘散着果蔬清新的气息。
【答案】(1)一览众山小(2)各领风骚数百年(3)先天下之忧而忧(4)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把酒话桑麻,牛衣古柳卖黄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1)至(3)小题
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
小题 1 注意“览”的写法。小题 2 注意“骚”的写法。小题 3 注意“忧”的写法。 (4)
(5)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诗,然后根据要求,选择恰当的句
子。小题 4 注意“疑”的写法。小题 5 注意“桑麻”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
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
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6 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愿为市.鞍马(
)
(3)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5)辍耕之.垄上(
)
(4)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答案】①约定;②买;③沿着;④处所;⑤到,往;⑥参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
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
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间”是古今异义词:参与。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4.名著阅读。(5 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内容。(2 分)
短篇小说往往言简意赅。冯骥才在《
》(书名)中勾勒了青云楼主、好嘴杨
巴等市井人物,让人忍俊不禁又掩卷沉思。
(作者)在《胖子和瘦子》《变色龙》
中刻画了阿谀权贵的下层官员,鞭笞奴性入木三分。
(2)被作者的悲悯情怀打动是阅读中的难忘记忆,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项分享你的感受。
(3 分)
A.丰子恺《缘缘堂随笔》B.鲁迅《朝花夕拾》C.龙应台《目送》
【答案】
(1)《俗世奇人》 契诃夫
(2)示例 1:《缘缘堂随笔》丰子恺在《忆儿时》中写了儿时养蚕、吃蟹、钓鱼三件可
怀念的事,如今却都因杀生取乐而感到忏悔.万物有灵,众生平等,但愿人人都有
一颗柔软的佛心。
示例 2:《朝花夕拾》鲁迅对保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回忆和感念,流露出对卑
微者的悲悯情怀.对于苦难灵魂的关怀不也让我们自己的生命更丰厚了吗?
示例 3:《目送》龙应台在《目送》一文中对生死的感悟,在《跌倒--寄 K》中对当事人
命运的悲叹,都献上了源自心底悲悯,生命何其脆弱!为其脆弱,才需要呵护与珍
惜啊。
【考点定位】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
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
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
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二、现代文阅读(26 分)
简·爱(节选)
【英】夏洛蒂·勃朗特
桌上点着两支蜡烛,壁炉上还有两支。沐浴着熊熊炉火的光与热,卧着派洛特——
阿黛勒跪在它旁边。半躺在睡榻上的是罗切斯特先生,一只脚在靠垫上垫着。他正注视
着阿黛勒与狗。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庞。我认识这位赶路人,两道浓浓的粗眉,方方的额
头,给横梳的黑发一衬,更方了。认识他那坚毅的鼻子,与其说漂亮,不如说更显示个
性;他的大鼻孔,我认为,表明他易怒;他严厉的嘴唇、下巴与下颚——对,这三者都
很严厉,一点儿不错。他的身材,此刻已脱去斗篷,我发现,与他方方正正的相貌很相
称,大概算得上体育术语中所说的好身材吧——胸宽腰细,虽然既不高大也不优美。
罗切斯特先生准已明白费尔法克斯①太太和我进了门,不过他好像并不想理睬我们,
因为我们走近时,他连头都没抬。
“先生,爱小姐来了。”费尔法克斯太太平静地说。他点点头,仍旧瞧着那狗,那
小孩。
“让爱小姐坐下吧。”他说。勉强生硬地点头,不耐烦却不失礼的腔调似乎在进一
步表示“爱小姐来没来与我何干?这会儿我可不想跟她打招呼”。
我坐下来,不再窘迫。全套礼仪的接待反而令人慌乱,因为我无法报之以温文尔雅。
但粗鲁任性使人不必拘礼。相反,合乎礼仪的沉默,古怪的举止,倒于我十分有利。再
说,这种违反常情的做法也够刺激的,且看他如何进行下去。
他仍旧像尊雕像,既不开口也不动弹。费尔法克斯太太大概觉得该有人表示一下友
好,就开始讲话。照常和和气气,照例老一套——对他忙了一天表示慰问,说他脚扭了
一定疼得厉害,心里烦躁,又夸他忍受这一切的耐力与毅力。
“太太,我想喝点儿茶。”这是她得到的唯一的回答。她忙起身打铃,托盘送来之
后,又动手摆好杯子、茶匙等等,殷勤又利索。我和阿黛勒走到桌前,但主人却并不离
他的睡榻。
“请你把罗切斯特先生的茶送过去好吗”费尔法克斯太太对我道,“阿黛勒没准儿
会弄洒的。”
我照办,他从我手中接过茶杯。阿黛勒觉得这是为我提出要求的好时机,叫道:
“先生,你小箱子里不是有件礼物要送给爱小姐吗?”
“谁说起礼物来着?”他硬邦邦地说,“你期盼礼物么,爱小姐?喜欢礼物么?”
他细细打量我的脸,目光阴沉、恼怒、刺人。
“说不上来,先生,对礼物我没什么经验。人们一般认为礼物令人愉快。”
“一般认为?那你怎么想?”
“请给我点儿时间,先生,才能给您一个满意的回答。一件礼物有许多方面,对不
对?人得全盘考虑之后才能对礼物的性质提出看法。”
“爱小姐,你不如阿黛勒坦率,她一见我就大叫大嚷地要礼物,而你却拐弯抹角。”
“因为配不配得到礼物,我不如阿黛勒有自信。她可以做为老熟人提出要求,也可
以照老习惯这么做,她说你早就习惯送礼物给她。但非要我就此事发表看法,真不知该
怎么说才好。我是陌生人,又没做过什么值得感谢的事。”
“哦,别用过分谦虚来帮忙!我考过阿黛勒,发现你在她身上下了不少功夫。她不
机灵,也没天分,但时间不长,却进步不小。”
“先生,您已给了我一份‘礼物’,我感谢不尽。自己的学生受到夸奖,正是做老
师最向往的东西。”
“哼!”罗切斯特先生哼一声,默默喝茶。
(选自《简·爱》第十三章,黄淑仁译)
【注释】费尔法克斯:也有的译本为“费尔费克斯”。
5.第一段描写了简·爱对罗切斯特的观察,用意何在?(2 分)
6.费尔法克斯太太是怎样一次又一次试图改变沉闷气氛的?(2 分)
7.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 分)
(1)“让爱小姐坐下吧
.......。”他说。(将加点处改为“爱小姐,坐下吧”是否合适?简述
理由。)(2 分)
(2)“先生,你小箱子里不是有件礼物要送给爱小姐吗?”(阿黛勒的这句话在文中有
何作用?)(2 分)
8.对于简·爱与罗切斯特两人的对话,作者的设计妙在何处?写出你的发现。(5 分)
【答案】
5.从简•爱的视角刻画了罗切斯特的形象,又展现了简•爱的内心想法。
6.①当罗切斯特对简•爱的进入视而不见时,费尔法克斯太太文静地提醒他爱小组来了。
②当罗切斯特态度勉强生硬,不与简•爱交谈时,费尔法克斯太太说很多话来缓解尴尬气
氛。
③当罗切斯特用“想喝茶”来打断她时,她殷勤准备茶水。
④当众人准备喝茶而罗切斯特仍不说不动时,她找借口让简•爱端茶给罗切斯特。
7.①不合适。原文罗切斯特的说话对象是费尔法克斯太太,不是简•爱,目的是表现罗
切斯特的冷淡。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表现了阿黛勒的天真和对简•爱的喜爱。
8.示例 1:对话语言彰显人物个性,罗切斯特的语言多用短句、问号与叹号,显得短促
有力,咄咄逼人。而简•爱的语言句子较长,多使用句号,“对不对”“因为”“但”
等词句的使用,使语言显得缓慢迂回,严谨理性。人物性语言张力十足,几乎每一
句对话都有丰富而活泼的潜台词,形成一攻一守的交锋。在环环相扣、暗流涌动的
对话中,简•爱的不卑不亢、自尊要强、机智从容和罗切斯特率直、坦诚、严厉的性
格跃然纸上。
示例 2:这段对话围绕“礼物”开始,也在“礼物”话题中结束,结构圆满精巧,中间穿
插两次话题延伸(评价简•爱的态度、阿黛勒的进步),显得摇曳多姿。对话设计特
征鲜明,打上了个性烙印,罗切斯特的语短促有力,句子短,节奏快,多用问号与
叹号,语气率直、凌厉。而简•爱的语言句子较长,多使用句号,“对不对”“因为”
“但”等关联词语,显得语气缓慢,态度合礼,策略迂回,思维严谨。人物语言张
力十足,充满冲突的魅力,几乎每一句对话背后都有丰富而活泼的潜台词,形成一
攻一守的交锋,对话生动紧张。人物形象在对话中塑造,简•爱不卑不亢、自尊要强、
机智从容,罗切斯特率性坦诚、厌恶虚伪,两人的性格脸谱在对话中逐渐清晰起来。
而且,两人的对话因为有了对抗性,使得原本因阶层不同造成的不平等无意中消失
了,奠定了男女主人公今后平等交流的心理基础,这样的对话设计有利于小说的情
节发展和人物塑造。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结构,
并借助文中相关字句总结答案。当简爱刚进门时,“他好像并不想理睬我们,因为
我们走近时,他连头都没抬”,费尔法克斯太太表现为:“‘先生,爱小姐来了’
费尔法克斯太太平静地说”(提醒罗切斯特);面对罗切斯特的生硬态度(“勉强
生硬地点头,不耐烦却不失礼的腔调似乎在进一步表示”),费尔法克斯不停地说
话,以缓解尴尬的局面:“费尔法克斯太太大概觉得该有人表示一下友好……又夸
他忍受这一切的耐力与毅力。”;当罗切斯特打断她时,她准备好茶水,又让让简
爱送去。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需要在理解文章内
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句子作答。①本句话主要表现了罗切斯特对待简爱的
冷淡和生硬的态度,如果改成“爱小姐,坐下吧”态度就有所缓和,不符合原文情
节;并且与说话对象也不一致,本句话是罗切斯特对菲尔克斯的话,修改后,就成
了对简爱的话了,所以不能改。②本句是阿黛勒见到简爱后,请罗切斯特给简爱礼
物的一句话,符合任务的年龄特点(年龄小)和性格特点(天真),标的了她对简
爱的喜爱之情,也为后文二人的谈话展开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即可得出
答案。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描写特点、作用的分析把握能力。要求学生应该主
要从对话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角度分析作用;主要从人物性格特点
角度分析各自语言的特点。从彰显人物性格的角度来看,本选段的对话交锋冲突性
强,语言很有张力。当罗切斯特连用 3 个问句时,简•爱用“人们一般认为”来回避
自己的态度,谨慎守礼;罗切斯特继续追问时,简•爱合理又合礼地迂回应对;当罗
切斯特近于无礼地直接批评和评价简•爱时,她有理有据地回击。罗切斯特想堵住她
的退路时,她巧妙地顺势回答了对礼物的态度。罗切斯特的率性、坦诚、对虚伪的
厌恶和简•爱的不卑不亢、自尊要强在对话中尽显。从推动情节发展角度看,对话推
进自然巧妙。从阿黛勒讨要礼物开始,话题始终围绕“礼物”展开,你来我往,罗
切斯特追问简•爱对礼物的态度,而简•爱则回避自己的态度,对话中穿插两次话题
转移(罗切斯特评价简•爱的态度和她的工作成效),简•爱借罗切斯特的评价巧妙
地结束了关于礼物的话题。对话由礼物起,由礼物终,编织紧密,环环相扣。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如何阅读一本书》译序
郝明义
我是在 1999 年春节期间,第一次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离这本书的初版(1940
年),有六十年了。
会知道这本书,极为偶然。
前一年,也就是 1998 年年底,我和一位译者讨论稿件之后,聊天聊到一部叫作《益
智游戏》(Quiz Show)的电影。电影是真实故事,主角是 1950 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一位英姿焕发的年轻教授,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Doren)。查尔斯?范多伦书
香门第,父亲马克·范多伦(Mark VanDoren)不但是名教授,在美国文学史上也有其地
位(《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就提到他的一些著作)。查尔斯·范多伦由于博览群书,才
气过人,就参加当年风行美国的电视益智节目,结果连续拿下十四周冠军(今天网络上
还可以找到当年的题目,难度非同小可)。查尔斯?范多伦固然因而成了英雄,但是他
终究不敌良知的煎熬,最后坦承主办单位提供了他一些问题的答案。电影在查尔斯?范
多伦得知他被学校解聘的黯然中结束。
那天我在聊天中得知他后来如何又蒙艾德勒(Mortimer J.Adler)收留,以及他们
两人后来的故事。
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的人物。早年因为想当记者,所以辍学去报
社打工,后来为了改善写作,去上大学的夜间部课程。这时他读到了一本书,改变了他
的一生。这本书就是 19 世纪英国重要的思想家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自传。艾德
勒在读到密尔竟然是在五岁就读了柏拉图的书之后,不但为此哲学所着迷,也开始了他
在大学的正式求学。(【A】不过因为他拒绝上体育课,所以没能拿到学士文凭。但是他
留校任教,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
艾德勒除了任教,写过第一版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外,还以主编过《西方世界
的经典》,以及担任过 1974 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和艾德勒一起工作后,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
一方面把《如何阅读一本书》原来的内容大幅编辑增写,因此,今天我们读到的《如何
阅读一本书》,作者是由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领衔的。
我因为对范多伦故事的好奇,而去买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而最后满足的不只是
我的好奇心,还有对阅读及出版的重新认识。
一气读完后,有两种强烈的感觉。
先是羞耻。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那个春节前的两个月才
知道这本书,到自己四十四岁这一年才读这本书,几乎可说无地自容。之外,也不免深
感懊恼: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
少阅读的冤枉路?
但,另一个感触则是:何其有幸。【B】在出版业工作了二十多年之后才读到这一本
书,与其说是不幸,不如说是有幸。这么多年来,我在阅读的路上,思索固然很多,困
惑也多,想清楚的有一些,想得模糊的更多。就如同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言,这
本书帮我就读书这件事情的思索和困惑,作了许多印证和总结。如果没有经历这么多年
的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不会这么深刻,收获也不会这么丰富。
因此不论就读者还是出版者的身份,我相信这本书都深远影响我的未来。
因此,我必须谢谢介绍这本书给我的汪怡先生。谢谢他那天下午在来来饭店的指点。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工作,所以一方面决定出版这本书,一方
面也决定自己动手翻译。
但是一旦开始翻译之后,就知道实际的时间多么不够。事实上,这本书几乎全部都
是朱衣翻译的。我的工作,则是把她的全部译稿再仔细校阅一遍。这样我们经过很长一
段时间的琢磨,才完成了全部工作。如果读者发现翻译上的疏失(一定不免),责任由
我们共同承担。
2003 年 3 月 31 日亚马逊网络书店的排行榜上,《如何阅读一本书》排名第 569 名,
历久弥新,由此可见。现在,就请好好享受这顿知识的盛宴。
(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略有删减)
9.关于自己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介绍了哪些内容?请分别概括。(3 分)
10.下列句子的内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 分)
A.电影《益智游戏》介绍了查尔斯·范多伦博览群书,成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
B.译者坦言自己读完这本书后,有两种强烈的感觉:先是羞耻,之外,也不免深感懊恼。
C.郝明义直到 1998 年底在来来饭店和汪恰先生聊天时,才知道了《如何阅读一本书》。
D.因为这本书“几乎全部都是朱衣翻译的”,所以共同承担翻译上的责任是句客套话。
11.结合语境,简要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画线的【A】处,括号里的内容有什么作用?(2 分)(2)画线的【B】处,“不幸”
“有幸”分别指什么?(2 分)
12.你认为这篇译序能吸引读者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吗?请结合本文简述理由。(4
分)
【答案】
9.(1)自己如何得知这本书;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受;自己如何翻译这本书。
10.C
11.①补充了对艾徳勒的介绍,增加读者对他的好感以及对这本书的兴趣。②“不幸”
是指从亊出版工作二十多年才读到这本好书,太晚。“幸运”是指有了自己的思索
和困惑再读这本书,收获更多。
12.示例:我认为能。理由:译者讲述的两位作者的故亊让人觉得他们才华横溢,对他
们的书很期待;译者作为出版人对这本书评价很高,让读者认为这本书很有阅读价
值;译者翻译用心,这本书质量一定有保证;这本书畅销 60 年,历久弥新,足见其
魅力;此文的语言风格诚恳朴实,具有感染力,让人愿意接受译者的推荐。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文章的 1-7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我
如何得知这本书;8-12 段的主要内容是:自己阅读这本书的感受;13-文末的主要内
容是:自己如何翻译这本书。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