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5 题每题 1 分,6-10 题每题 2 分,共计 15 分)
1.(1 分)(2014•宿迁)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C.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D.“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专题:声现象.
分析:通过课本中对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利用、减弱噪声的方法等基础知识的记
忆,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无介质传播声音我们就不能
听到,故 A 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故 B 错误;
C、声音是波的一种,声音具有能量,故 C 正确;
D、“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2.(1 分)(2014•宿迁)如图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现象是(
)
A.
B.
C.
D.
射击瞄准
小孔成像
日食
照镜子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掌握三种光现象:
(1)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日月食、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
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 现象,例如:平面
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等.
解答:解:(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
像、射击瞄准,人看不到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等,所以 A、C、D 都是利用光的直线
传播规律;
(2)人能看到镜中自己的像,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所以选项 B 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
解释.
故选 B.
点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
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海市
蜃楼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3.(1 分)(2014•宿迁)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时会吸热
B.初冬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D.水的沸点是 100℃,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沸腾及沸腾条件;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
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
凝固;
(3)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4)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解答:解: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 A 正确;
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 B 错误;
C、固态根据熔化时,温度是否保持不变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故 C 错误;
D、液体的沸点随气压而变化,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
状态.
4.(1 分)(2014•宿迁)对粒子和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雾霾是由于固体分子不停运动形成的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没有空隙
C.用丝绸摩擦玻璃杯,有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带正电荷
D.地球等行星围绕太阳转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考点: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分子动理论的基本
观点;摩擦起电.
专题:粒子与宇宙、材料世界.
分析:雾霾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的物质体.
分子间有间隙;分子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宇宙没有层次之分,是由无数天体组成,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
解答:解:A、雾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与空气中灰尘结合形成的,是可见的
物质体,不是分子,故 A 错误;
B、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所有分子间都有间隙,故 B 错
误;
C、丝绸与玻璃摩擦,玻璃中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 C
正确;
D、太阳是宇宙中的一颗恒星,不是宇宙的中心,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动理 论、宇宙结构、摩擦起电等内容,是一道学科综合题,熟练掌握
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5.(1 分)(2014•宿迁)如图中使用的工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B.
C.
D.
食品夹
瓶起子
羊角锤
钢丝钳
考点:杠杆的分类.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依据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关系: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是省力杠杆;若动力
臂小于阻力臂,则是费力杠杆;若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则为等臂杠杆.
解答:解:A、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 A 正确;
B、瓶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B 错误;
C、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C 错误;
D、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6.(2 分)(2014•宿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人站在水平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与人的重力是相同的
C.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用脚踢足球时,脚有疼痛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有力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停止;
(2)两个力是否相同,要从施力物和受力物、三要素来分析;
(3)惯性只和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4)甲对乙施力时,乙也对甲施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A、足球停下的原因是受到阻力作用,故 A 错误;
B、压力的施力物是人,受力物是地面,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人,二力不
相同,故 B 错误;
C、高速运动的物体停下来,运动状态的改变程度大,故 C 错误;
D、脚对球施力使球运动,球对脚施力使脚疼,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一些运动和力的易混概念辨析,要掌握各知识的要点.
7.(2 分)(2014•宿迁)对下列四幅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如图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
如图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可以制成电动机
C.
如图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会产生感应电流
D.
如图电磁继电器是根据电流磁效应原理制成的电路自动控制开关
考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电磁感应.
专题:电和磁.
分析:实验的装置不同,则可完成的实验不同,要认识各实验的装置完成的实验名称、实验
原理、和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解:
A、当将导体棒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通电直导体周围存在磁
场,故 A 正确;
B、当开关闭合时,放在磁场中的导体会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说明磁场对电
流作用力,可以制成电动机,故 B 正确;
C、只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才会产生感应
电流,故 C 错误;
D、当电磁铁中通以电流时,会产生磁性,电磁继电器是根据电流磁效应原理制成的
电路自动控制开关,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在电磁学部分中,电磁感应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为互逆过程,可明确是先有的
运动还是先有的电流,由运动产生电流则为电磁感应,若是由电流引起的运动,则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
8.(2 分)(2014•宿迁)关于功和能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相同时间内,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物体的机械能越多,物体的内能就越多
C.在热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考点:功率大小的比较;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热和能.
分析:(1)根据 P=进行判断;
(2)根据影响机械能和内能的因素进行判断;
(3)在热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A、由 P=可得,相同时间内,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故 A 正确;
B、影响机械能的因素是质量、速度、高度以及弹性形变,而影响内能的因素是温度、
质量以及状态,因此机械能与内能没有必然的连接,故 B 错误;
C、在热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 C 正确;
D、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
内能,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内能、机械能的影响因素、内燃机四个冲程的特点
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的区别等内容,都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范围.
9.(2 分)(2014•宿迁)如图所示,电源电压 9V 保持不变,当开关 S 闭合时,灯泡 L1、L2
均正常发光,电压表示数为 3V,则灯泡 L1 两端的电压是(
)
[来
A.3V
B.6V
C.4.5V
D.9V
源:Zxxk.Com]
考点: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专题:电压和电阻.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测 L2 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即
可求出灯泡 L1 两端的电压.
解答:解:因为 L1 与 L2 串联,电压表测 L2 两端的电压,并且串联电路两端电压等于各部分
电压之和,所以灯泡 L1 两端的电压:U1=U﹣U2=9V﹣3V=6V.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关键是电压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10.(2 分)(2014•宿迁)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发现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会影响
小车运动的距离,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到了牛顿
第一定律.以下物理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A
.
B.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运动
C.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D.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物理学方法.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有不少实验由于条件限制难以实现,在大量可靠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
出规律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规律却又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这种研
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称理想实验法.
解答:解:
A、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采取的是控制变量
法;不符合题意;
B、分子热运动,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研究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是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分析得出的;采取的是转换法,不符合题意;
C、磁感线是为了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强弱而引入的一条条假想的曲线,它实际并不存
在,所以磁场用磁感线来描述所采用是模型法;不符合题意;
D、真空能否传声的探究过程﹣﹣先实验:钟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低;
再推理:如果没有空气,在真空状态,声音将无法传播;采用的是实验推理法,符合
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先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实验的实验过程,然后逐个实验进行回忆,寻
找其相似性.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 15 分)
11.(2 分)(2014•宿迁)在家庭电路中,冰箱、空调、彩电等用电器工作时,它们的连接
方式是 并联 ;用电要注意安全,人体的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 36V .
考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辨别;电压.
专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并联,这样可以在工作时互不影响.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
于 36V.
解答:解:在家庭电路中,冰箱、空调、彩电等用电器工作时,它们的连接方式是并联,这
样才能使它们在工作时互不影响;
研究发现,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 36V.
故答案为:并联;不高于 36V.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以及对人体安全电压大小的记忆,属电学常识,是
我们必须了解的.
12.(3 分)(2014•宿迁)小明在 20s 内,用 10N 水平力拉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
16m.物体运动的速度为 0.8
N,小明对物体
做功的功率为 8
m/s,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10
W.[来源:学&科&网]
考点:功率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运动和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知道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 v=求物体运动的速度;
(2)由于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
小相等,据此求摩擦力的大小;
(3)利用 P==
=Fv 求小明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
(1)物体运动的速度:
v==
=0.8m/s;
(2)∵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
∴水平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
f=F=10N;
(3)小明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P==
=Fv=10N×0.8m/s=8W.
故答案为:0.8;10;8.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功率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注意物体匀速运动时功
率 P==
=Fv,要灵活应用.
13.(2 分)(2014•宿迁)飞机起飞过程中,机械能逐渐 增加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是
机翼上方气流的速度大,气体的压强 小 .
考点:机械能;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专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
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机械能=动
能+势能.
(2)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的上
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
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机翼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机翼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
升力.
解答:解:(1)飞机起飞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加,位置越来越高,重力势能增加,由
于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所以机械能增加.
(2)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是机翼上方气流的速度大,气体的压强小.
故答案为:增加;小.
点评:本题以飞机为载体,考查了机械能和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14.(3 分)(2014•宿迁)2013 年 12 月 14 日 11 分,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
器,载着质量为 140kg“玉兔号”月球车到达月球.月球车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够耐受月球
表面真空、强辐射、昼夜温差大等极端环境.到达月球后月球车的质量是 140
kg,它采
集到的信息是通过 电磁波 发回地球的,它的动力装置选用电动机而不是内燃机,其原因
是 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氧气,在月球上内燃机无法正常工作 .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电磁波的传播;热机.
专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其大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以及空间位置而改变.[来源:
学科网]
(2)电磁波和声音都能传递信息,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解决此题要知道内燃机是要用氧气的,而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氧气,故
只有用电力驱动.
解答:解:(1)因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所以玉兔号”月球车
从地球被带到月球,它的质量将不变,仍然是 140kg;
(2)太空中没有空气,因此需要电磁波传递信息,故采集到的信息是通过电磁波传
回地面控制中心的;
(2)内燃机工作时需要将燃料在汽缸内燃烧,把燃料的内能转化为月球车的机械能,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氧气 ,在月球上内燃机无法正常工作,所以月球车不
用内燃机来驱动.
故答案为:(1)140;(2)电磁波;(3)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没有氧气,在月球上
内燃机无法正常工作.
点评:本题通过热点问题考查物理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并能和生产生
活社会联系起来,此类题目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题目.
15.(3 分)(2014•宿迁)我市部分公交车已使用天然气来代替燃油.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
料,它是 不可再生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某公交车在一段时间内消
耗了 420g 天然气,若这些天然气完全燃烧,可放出热量 1.848×107 J,这些热量可使质
量为 55
4.2×103J/(kg•℃)].
kg 的水由 20℃升高到 100℃.[天然气的热值为 4.4×107J/kg,水的比热容为
考点:热平衡方程的应用;能源的分类.
专题:计算题;热和能.
分析:(1)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
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根据 Q=mq 计算出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3)水吸收的热量和天然气放出的热量相等,根据 Q 吸=cm(t﹣t0)的变形式求出水
的质量..
解答:解:(1)像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
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消耗 420g 天燃气释放的热量:
Q=mq=0.42kg×4.4×107J/kg=1.848×107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