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5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 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 分) ①,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④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⑤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今,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 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⑥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 , 。 ⑦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5)题。(13 分)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 juàn。他 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 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 军俘获了。他又去打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虽然他性格很急燥,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 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他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 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 友遭到杀害,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 来投奔他。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强.壮()疲 juàn( ) 回溯.()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 分)
(3)“流传”在文中的意思是_。(2 分) (4)文中的“他”是谁?结合选文概括“他”的形象特点。(3 分) _。 (5)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结合原著简要平息《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书名的妙处。(3 分) _。 3.综合性学习活动(12 分) 1. (2020 阜阳改编)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为此,八年级(7)班开展了“人 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2 分) 为了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网络交易行为,阜阳市文明办、信用办举行 第十六次新闻发布会,发布诚信“红黑榜”。当天发布会上,二十家企业被评为 2018 年度阜阳市农 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两家网络交易平台、两家网络交易服务经营者和八家网店被评为 2018 年度 阜阳市电子商务领域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四大诚信“黑名单”也对外公布。【A】通过这项活动 的开展,使不少企业规范了经营方式。 对此,阜阳市信用办负责人表示,阜阳发布的诚信“红黑榜”,【B】目的是制造良好的守信营 商环境,推进网络诚信建设。 (1)请为以上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2)①[A]处画线句子有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将 “”删去。(2 分) ②[B]处画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改为“”。(2 分) (3)下面是大家搜集到的古代故事.其中不属于诚信故事的有。(填序号)(2 分) ①一言九鼎 ②曾子杀彘 ③卧冰求鲤 ④闻鸡起舞 ⑤一诺千金 ⑥驷马难追 (4)从古至今,许多践行“诚信”美德的人物令人景仰。如果从以下三位人物中推荐一位人物为 诚信代言,你会推荐谁呢?请概括该人物事迹。(3 分) A.曾子 B.商鞅 C.季布 _。 二、阅读(55 分) 【一】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18 分)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 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 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这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 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 的人,她只是中国千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 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 望一一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④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调换位置?为什么?(4 分) _。 2.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画横线句子的作用。(4 分) _。 3. 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这是我一定能做到的”行不行?说说理由。(3 分) _。 4. 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 分) _。 5.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3 分) _。 【二】田埂似脊,父爱如山(22 分) 徐立新 ①在我位于南方山区的老家,回埂随处可见:它们横立在高高低低的梯田边,像一脉脉田脊, 蓄水护田,界分回块。 ②父亲的一生,便与这回埂密不可分。他从家走向回埂,从一条田埂走向另一条回埂。 ③山里种田,最大的难题是水源不足,而田里是否有足够的水,决定了收成的好坏。田埂,便 是用来蓄水的。开春插秧之前,父亲就会给回埂“镶埂”:铲去贴挨着水的“旧边”,再用半干半 温的软泥镶起新边,再赤着脚,一脚一脚地踩实,不留一丁点的漏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田埂绝 不渗漏水。 ④春寒料峭,在连绵的春雨中,父亲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地给一条条田埂“镶埂”, 常忘记回来吃饭。我奉母亲之命,前来唤他回家。父亲答应后,从田埂上( )地走下来,雨水顺 着他的笠檐、蓑衣往下流,一股股地打在田埂上,顺流到水四里,荡开一层层涟漪。眼前的父亲( )
地扛着铁锹,像是位将军,身后是一片泥泞的战场。 ⑤镶好田埂后,就要蓄水插秧了。插秧需弯腰弓背地在水田里进行,一趟趟来来往往,劳累是 不用说的。见我站在田里,面露苦色,父亲便说:“去田埂上歇歇吧,你把书念对,把笔杆子握好 就行了。” ⑥他总要插完一趟秧,才肯在回埂上休息一会儿。那时,父亲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洗净手,坐 到田埂上,掏出一支烟来,点上后,一边吸,一边满足地看着田中随风摇曳的秧苗。待烟抽完,又 继续下田干活,绝不久歇.插秧时如此,割稻时也同样如此。 ⑦田埂就像是父亲在水田里征战一生的休息室,但他只会小憩,绝不会久留,田埂上只有勤劳 的父亲。 ⑧插完秧后,为防漏水,每天清晨父亲都会去田埂退水。沿途小径蜿蜒,草丛间晨露微凉,父 亲的裤卷、鞋子不经意间便被打湿了,可他毫无察觉。他一心要快去田埂看看,是否夜里有黄鳝、 蛇、龙虾或螃蟹在田埂打洞,让田水外漏。傍晚时分,还要再巡一次,直至稻子成熟。 ⑨可仅巡水还是不够的,山区种田,水利条件差,每年夏天都会有旱情发生。老天不下一滴雨, 田里缺水严重,父亲要整日整夜....守在田埂旁,用水车从山塘里一趟趟...地翻水,浇灌旱田。翻累了, 田埂便是他的床,星空就是他的被,躺一会儿,缓一缓,起来再翻。 ⑩辛苦终有回报,有了水的再次滋润,再加上之后姗姗来迟的几场夏末之雨,稻田开始泛金。 此时,踱在田埂之上的父亲,君临天下般看着即将丰收的稻田,天地寂籁,只有阵阵稻浪。 ⑾终于到了秋收,稻子收上来了,,回埂蓄水的任务完成了。父亲又会拿起镰刀给它修面,砍 去田埂上的杂草,把它梳理得干干净净。他说:“田埂不荒,来年稻田便不荒!”又说,歇田,不歇 埂。之后,他会在田埂边种上萝卜、青菜等农作物,依然日日在田埂上忙碌,将田埂打造成生机盎 然的“冬季莱园”,使腊月餐桌上的食材更加丰富。 ⑿一年四季,父亲的双脚都离不开田埂,田埂已融入他的血液之中,成为他体内的一道脊。田 埂也知回报,它默默地帮父亲围田蓄水,帮着他耕耘春夏,收获秋冬,让父亲收获了一担担的粮食 和农作物,留足口粮后,剩下的卖掉供我们读书上学。田埂让父亲昂首挺胸,让我们得以走向远方! ⒀稻子丰收时,人们都会夸赞田地的肥沃、出货,却极少提及蓄水有功的田埂。田埂待水田, 犹如父亲待我,父爱如田埂,它是把我推向广阔天地的脊梁和“幕后英雄”。 ⒁乡下有无数个如父亲般的父亲,他们在田埂上奔忙一生,用自己的辛劳养育出一个个孩子, 并竭力将他们送出山外,遇上更好的未来。 ⒂莫忘田埂,莫忘父亲的一生,因为田埂可亲,父亲可敬,田埂似脊,父爱如山!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仔仔细细 不紧不慢 从从容容 B.仔仔细细 从从容容 不紧不慢
C.从从容容 仔仔细细 不紧不慢 D.不紧不慢 仔仔细细 从从容容 2.选文第②段写道:“父亲的一生,便与这田埂密 不可分。”请仔细阅读选文,简要概括父亲 与田埂有关的几件事。(4 分) _ _。 3.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 分) (1)田里缺水严重,父亲要整日整夜....守在田埂旁,用水车从山塘里一趟趟...地翻水,浇灌旱田。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_ _。 (2)一年四季,父亲的双脚都离不开田埂,田埂已融入他的血液之中,成为他体内的一道 脊。(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_ _。 4.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3 分) _ _。 5.作者写田埂也是在写父亲,请说说“田埂”在文中的丰富内涵。(6 分) _。 【三】(15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已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 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 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 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dan)州:古郡名,苏轼被贬之地,今属海南。③民夷:指 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1)遂.至承天寺 遂:(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3)盖.竹柏影也 盖:(4)有老书生数人来过. 过: (5)予欣然从.之 从: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3.【甲】【乙】两文用凝练的笔墨分别描写了之美和儋州的繁华景象、祥和淳朴的民风。 4.【乙】文中作者“自笑”和“笑韩退之”的原因各是什么?(4 分) _ 三、写作(55 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提示与要求作文。 歌曲《遇见》中说:“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郦道元遇见了三峡的美丽,吴均遇到了 富春江的清幽,而鲁迅遇见了藤野先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国情怀与人间温暖。 请以“遇见的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补充完整题目,横线上可填“老师”“同学”“书籍”等词语,并以二三事完成你的叙述。 (2)请用学过的写人记事描物的方法,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诗歌除外)。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5 分) 1.古诗文默写( 10 分) ①大漠孤烟直②谁家新燕啄春泥 ③馨香盈怀袖④岂不罹凝寒⑤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⑦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5)题 (1)(3 分)qiáng 倦 sù(2)(2 分)急燥 急躁 (3)(2 分)传播开 (4)(3 分)贺龙。爱护战士;性格急躁;为人谦虚;对党忠诚;爱憎分明;关心群众。 (5)(3 分)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 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标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二、阅读 【一】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18 分) 1.(4 分)不能,这两个词语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 是正在创造。 如果颠倒,就打乱了时间的先后和强调的重点。 2. (4 分)总结全文,表达对母亲的悼念之情,并由母亲推广到广大劳动人民,抒发了对母亲和广大劳 动人民的赞颂,深刻地表现了主题思想。 3.(3 分)不好。“能”"一定能”构成反复,表达出作者无比坚定的信心,收束有力。如果并成一句,不
足以表达作者的信心和决心。 4.(4 分)不怕艰苦,不怕困难,勤劳,有生产知识,鼓励孩子走革命道路,是平凡劳动人民中的一员。 5.(3 分)抒发了“我”至悲至哀的悼念之情,呼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 1.(3 分)A 【二】 田埂似脊,父爱如山 2.(4 分)①春寒料峭时,父亲冒雨给田埂“镶埂”。②父亲插秧劳累时,回到田埂上小憩。③蓄水插秧后, 父亲每天去田埂巡水。④夏天发生旱情时,父亲守在田地旁翻水。⑤秋收后,父亲给田埂修面,并在田埂 边种萝卜、青菜等农作物。(任答四点即可) 3.(1)(3 分) “整日整夜”突出时间之长,“一趟超”突出次教之多,这两个词语写出了父亲翻水的辛劳, 突出了父亲勤劳的品质。 (2)(3 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四埂”比作父亲“体内的一道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回埂与父 亲密不可分的关系,突出了父亲的农民本色。 4.(3 分)①运用比喻及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全文国绕父亲与田埂来写, 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③文章写一年四季父亲在田埂上忙碌的情景,表现了深沉的父爱,标题点明了文 章的主旨。 5.(6 分)①四埂蓄水护田,界分回块。②田埂与父亲密不可分,是父亲辛苦劳作的真实写照。③田埂象征 着父亲勤劳能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质,可亲可敬。 1.(1)(5 分)于是,就;(2)形容水的澄澈;(3)大概是;(4)拜访;(5)跟随。 【三】(15 分) 2.(1)(2 分)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2 分)这么美好的月夜,先生能(和我们)一起出游吗?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