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辽宁沈阳和平区合同制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30,每题 0.5 分;31-70,每题 1 分)
1.2001 年以后我国启动了解放以后规模最大深度最深的一次课程改革,他的标志《国家基
础教育改革纲要》,通常被成为( )
A.第 6 次教育改革 B.第 7 次教育改革
C.第 8 次教育改革 D.第 9 次教育改革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2001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2001 年 6 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
要(试行)》中规定,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
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
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
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C 选项。
2.作为一名教师,首先需要的职业素质是( )
A.热爱教育事业郭 B.探索教育规律帅
C.喜欢科研教
D.善于沟通育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道德素养、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心理健康素养。选项 A,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素养的一部分,也是教师做好
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选项 BCD 是教师能力素养的一部分,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1.
语言表达能力 2.教育教学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
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及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A 选项。
3.针对某一具体学科领域的特点,中学生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要求,在《课程标准》中体
现的,属于( )
A.教学目标郭 B.教育目的帅
C.教育目标教 D.课程目标育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选项 A,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
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选项 B,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
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选项 C,教育目标有时候可以等同于各级各类学校
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
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所担负的任务和学生年龄、文化知识水平而提出来的。选
项 D,课程目标即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
化结果。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是某一学科领域,所以此题体现的是课程目标。
4.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级六等,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至少要达到( )
A.一等乙 B.二等甲 C.二等乙 D.三等甲
【答案】B。
【解析】《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通知》(1998)规定:(1)教育系统①各级各类师范
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以上,其中专门教授普通话语音课教师和口语
课教师必须达到一级水平。②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教师,职业中学文秘类、公共服务
类(旅游、商业等)等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以上。③非
师范类高等院校的教师及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以上。
④各级各类学校广播站播音员,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B。
5.依据教学目标,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过程
及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服务提供依据
的过程,通常称为( )
A.教学大纲 B.教学设计 C.教学评价 D.课程目标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
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
定的过程。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
价。选项 A,课程标准(2001 年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
质量要求,是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性质。选项 B,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
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
划、选择、安排、确定的构想过程。选项 D,课程目标即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
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C 选项。
6.按学生成绩由前往后排座位的方式进行排座,对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成绩( )
A.实质性影响 B.有一定影响 C.有很小影响 D.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B。
【解析】按学生成绩由前往后排座位的方式进行排座,对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成绩有影响,
但学习成绩并不完全是座位所决定的,所以这种影响不能叫实质性影响,因此选择 B。
7.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模型,形成自我概念是人生( )阶段的任务
A.青春期 B.成人早期 C.6-12 岁 D.8-12 岁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
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
有一个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
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
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成长和
接受教育的时期。选项 A,儿童在 12 到 18 岁面对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主
要是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选项 B,18 到 30 岁是成年早期,在这阶段儿童的主要矛盾是亲
密感对孤独感。选项 C,6 到 12 岁是学龄期,主要的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选项 D,8 到
12 岁也是学龄期的主要阶段,矛盾特点一样。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A 选项。
8.课程的学习方式取决于( )
A.教学目标 B.教育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标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
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同样,课程的学习方式也取决于课程目标。
选项 A,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
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选项 B,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总
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选项 D,教育目
标有时候可以等同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
培养要求,它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所担负的任务和学生年
龄、文化知识水平而提出来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C 选项。
9.教师对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的过程,通常
被称为( )
A.教学大纲 B.教学设计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
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选择、安排、确定的构想
过程。选项 A,课程标准(2001 年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
和质量要求,是课程管理与评价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性质。选项 C,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选
项 D,课程目标即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
化结果。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B 选项。
10.( )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A.桑代克 B.比纳 C.西豪 D.冯特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在 1903 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桑代
克因此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选项 BC,比纳西蒙编写了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是西方
最早的智力量表。选项 D,冯特被誉为“心理学之父,”1879 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
了第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A 选项。
11.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情操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 )
A.范围 B.方向和范围 C.方向 D.纪律约束
【答案】B。
【解析】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
了方向和范围,成为引导学生课堂行为的指南。不过,消极的群体规范也有可能使学生的不
良行为因从众而在课堂里蔓延,使意志薄弱的学生随波逐流。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该自觉
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规范。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B 选项。
12.( )法律明确规定,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学生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规中第六条规定:保护未成
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
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B 选项。
13.(
)不属于校园霸凌事件。
A.暴力攻击 B.团体排斥 C.恶意中伤 D.起外号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校园霸凌。美国联邦教育部和其他部门共同创办的“阻止霸凌”官
方网站( stopbullying.gov)中,将霸凌正式定义为“学龄儿童在实际或可预测的力量不平
衡的情况下、意料之外的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是重复性的,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重复的可
能性。其行为主要有:毁坏或夺取财物;孤立或无视;恶语相加;推推搡搡或重度拳打脚踢等。
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D 选项。
14.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
A.《论语》B.《学记》C.《大学》D.《孟子》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
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雏形”。选项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的一部专著。选项 B,《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
《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选项 D,《孟子》是由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及其
弟子万章和公孙丑等创作的作品,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是作者的代表作品。综上所
述,此题应该选择 B 选项。
15.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B.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影响因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方面:(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
利(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影响教育内容。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B 选项。
16.下列法律法规中属于教育根本大法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年 3 月 18 日第八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 1995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教育法是教育的根本大法,
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
择 D 选项。
17.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有作弊行为,其考试成绩须作废( )内不得再次不能参加教师
资格证考试。
A.1 年 B.2 年 C.3 年 D.5 年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中的相关规定。条例第六章第二
十条规定: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
资格考试。选项 D,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
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
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 5 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
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C 选项。
18.某教学点张老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太少的情况,打破传统课程讲授惯例,进行讨论式教
学改革,张老师这样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他的( )
A.科学研究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的权利。《教师法》第 7 条规定教师享有以下权利:(一)进行
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
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
业成绩;(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五)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
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综上所述,此
题应该选择 B 选项。
19.对性格天生懦弱,缺乏自信的学生,老师应该( )
A.尽量不提问 B.敢于批评他 C.多发现闪光点并表扬 D.忽视该生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对待不同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技巧。教师应该关心热爱学生,
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和人格,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
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
部矛盾的转化。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C 选项。
20.关于什么是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其中正确的是( )
A.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B.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
C.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D.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道德行为培养。道德习惯的形成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的地位和作
用,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已被许多心理学家所认识和重视。1985 年,美国心理学家布恩
(L.E.Bourne Jr.)和埃克斯特兰德(B.R.Ekstrand)指出,怎样使我们的儿童把我们的
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靠爱(情感)和习惯。《苏联心理科学》
1963 年收录了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观点,他说:“我所要求的是把儿童的生活作为培养一定
类型的习惯的经验组织起来”。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十分重视对小学儿童的道德行为习
惯培养。我们认为,由于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以协调性为特点,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
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点,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
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人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
效的途径。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D 选项。
21.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谣言”的危害,形成拒绝”网络谣言”的共识,共同提出
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认可,这种品德培养的方法属于( )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品德培养的方法。常用的品德培养的方法主要有说服教育法、榜样
示范法、实践锻炼法等。选项 A,说服教育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
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语言说服
和事实说服。选项 B,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
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选项 C,经过全体成员讨论决定的公约、规则会有利于学
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则称为群体约定法。选项 D,价值辨析法是指人的价值观念开始时混沌一
片,必须经过一步一步地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这
是美国纽约大学拉斯等人的理论。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和全班同学一起组织讨论,所以
运用的是群体约定的培养方法,所以此题选择 C 选项。
22.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
A.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B.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
C.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纪律教育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校德育。根据 1988 年、1994 年和 1996 年中共中央颁布的有关决
定,新时期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四个方
面。其中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政治教育主要
是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和法制教
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思想教育是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
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
教育、自觉纪律教育。道德教育注重受教育者良好个性的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
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即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情感、信
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A 选项。
23.教师的师德培养,只有在( )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
A.学习 B.交往 C.思考 D.实践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充实、
提高。
24.学高为师,言正为范,这意味着教师应具备( )品格。
A.学问必须要高于学生郭
B.对学生下指令要完全正确帅
C.教师以身作则,不用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做好教
D.教师本身要知识渊博,品行端正育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的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