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年辽宁沈阳沈北新区派遣制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资料共4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 年辽宁沈阳沈北新区派遣制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0 道题,每题 1 分,共 100 分) 1.董仲舒是西汉著名教育家,他的著作很多,流传下来并影响最大的著作是《春秋繁露》 和《对贤良策》,以下选项哪个不是他的主要教育思想( ) A.三大文教育政策的建议 B.论人性、教育对象和教育作用 C.“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 D.“勉强”和“渐政”的修养方法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三大文 教政策,在人性论上主张“性三品说,”在修养方法上主张“勉强”和“渐政”的修养方 法。选项 C,“顺导性情”的教育方式是王阳明所主张的,所以此题应该选择 C 选项。 2.1632 年出版代表作《大教学论》,被誉为使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第一人的著名教育家是 ( ) A.夸美纽斯郭 B.洛克帅 C.赫尔巴特教 D.梅伊曼育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在 1632 年出版代表作《大教学论》, 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学科,夸美纽斯因此被誉为“教育学之父。”选项 B,洛克是 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话》,主张“白板说”和“绅士教育。”选项 C,赫尔巴特是 德国教育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他被誉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现代教育学之父。” 选项 D,梅伊曼和拉伊创立了实验教育学流派,被誉为“实验教育学之父。”综上所述,此 题应该选择 A 选项。 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淝水之战→创立科举制→贞观之治→安史之乱→郑和下西洋 B.黄巾起义→鸿门宴→赤壁之战→开元盛世 C.王安石变法→安史之乱→创立科举制→戚继光抗倭 D.杯酒释兵权→靖康之变→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黄巾起义(东汉末年公元 184 年),鸿门宴(秦 朝灭亡后公元前 206),安史之乱(755 年 12 月 16 日至 763 年 2 月 17 日),文成公主进藏(贞 观十五年(公元 641 年));杯酒释兵权(北宋公元 960)),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 383 年 4.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与黄羲之,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的是( ) A.曹雪芹 B.冯梦龙 C.武敬祥 D.顾炎武 【答案】D。 【解析】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及史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 初“三大儒”。在我国历史上,顾炎武对教育治学的贡献非常之大。顾炎武一生辗转,行 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 清学“开山始祖”。 5.下列铁路中,称为世界首条修建在塌陷性黄土高坡的高速铁路是( ) A.郑西高速公路 B.京沪高速公路 C.武广高速公路 D.青藏高速公路 【答案】A。
【解析】郑西高速公路被称为世界首条修建在塌陷性黄土高坡的高速铁路 6.中国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是( ) A.南威岛 B.太平岛 C.中业岛 D.黄岩岛 【答案】B。 【解析】太平岛是中国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 7.在我国既是农历节日又是节气的是( ) A.清明 B.谷雨 C.中秋 D.白露 【答案】A。 【解析】清明既是农历的节日又是节气。 8.下列戏剧中,折子戏《苏三起解》节选自( ) A.《玉堂春》 B.《牡丹亭》 C.《望江》 D.《窦娥冤》 【答案】A。 【解析】折子戏《苏三起解》节选自《玉堂春》
9.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往 往指的是教育的( ) A.正向功能 B.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 D.隐形功能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 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选项 A,教育的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 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 育正面的、积极的功能。选项 B,教育的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 的消极影响和作用。选项 C,教育的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 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选项 D,教育的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 功能。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A 选项。 10.二十世纪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教育逐步发展进步,以下属于现代 社会教育的特点的是( ) (1)教育与生活劳动紧密结合 (2)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 (3)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 (4)新的教育学组织形式及授课制产生 A.(1)(2)(3) B.(2)(3)(4) C.(1)(3)(4) D.(1)(2)(3)(4)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现代社会教育的特点。与古代学校教育相比,现代学校教育具有以 下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大机器生产,要求 广大劳动者懂得科学技术,通晓生产原理,掌握现代生产知识、技能。因此,现代社会客 观上要求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大批的技术人员、熟练工人和管理者。教育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成为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的分水岭。第二, 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现代教育通过创建国民教育体系、普遍实施义务教育,使社会的
每一个成员都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一方面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掌握现代大生产的基本原 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理解统治阶级的意志。第三,教育的科学 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现代教育的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要及 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教育教学方法应用科学成果的比重越来越大。教育科学化程 度的提高和教师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了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表现在培养出来的人的质 量和水平日益提高。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A 选项。 【溯源】杨秀治主编,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03,第 8 页 11.某校班主任王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从不主用“一刀切”的做法,因为他深刻认识到,人 的身心发展具有( ) A.连续性 B.阶段性 C.差异性 D.顺序性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 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 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 过渡。选项 A,连续性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而不是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是本题的 干扰选项。选项 C,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 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 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 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选项 D,人的身心发 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 不断的发展过程。顺序性要求教师做到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 择 B 选项。 12.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到( ) A.决定性 B.动力性 C.主导性
D.基础性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中主要有四个:遗 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 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学校教 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的实践活动是个 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综上所述,此题选择 C 选项。 13.被称为儿童中心课程,经验中心课程论,倾向于从学习者的心里发展逻辑出发的课程理 论是( ) A.学科中心课程论 B.活动中心课程论 C.社会中心课程论 D.要素课程论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近代课程理论流派。美国学者博比特在 1918 年出版的《课程》一书, 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从而为课程 理论奠定了基础。选项 A,对学科中心课程的确立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之一是德国的赫尔巴特。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流派主要有以下几种:(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2)要素主义(3)永 恒主义。选项 B,活动中心课程论又被称为经验主义课程论。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课程 论流派认为,教育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长”,因此, 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 身的社会活动,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一切活动均要从儿童的生活中引出, 儿童的经验应成为课程和教材的依据。选项 C,这种理论不太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强 调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课程不应该 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选项 D,要素主义的课程 观点是,教育要授受具有严谨学术体系的各门学科,传授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赫尔巴特 和美国的巴格莱等一般被认为是要素主义的代表人物。综上所述,此题应该选择 B 选项。 14.校规、校训、校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课程类型而言,它们属于(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课程的分类。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 根绝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选项 A,学科课程又叫“分 科课程”,主张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 分科组织教学。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是学科课程最大的特点。选项 B,经验课程又称生 活课程、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经验 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选项 C,显性课程是 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显性课程的特征是计划性,这是区分显性 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主要标志。选项 D,隐性课程是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 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也可以说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综上所述,题干中强调的校规、校训等,都不在学校的课程计划中规定,所以体现的是隐 性课程,所以此题选择 D 选项。 1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规定》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 学段是( ) A.小学 1 年级至初中 B.小学 1 年级至高中 C.小学 3 年级至初中 D.初中 1 年级至高中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学段。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 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 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小学 1-2 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小学 3-6 年级和初 中,平均每周不少于 2 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综上所述,此 题应该选择 B 选项。 16.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下列关于备课的要求不正确的 是( ) A.备课,必须先通读全书,熟悉的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 B.各课内容中不得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备考资料,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参考
C.备课应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已经掌握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 D.备课要了解学生有的知识技能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学习习惯等 【答案】A。 【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内容包括:钻研教 材、了解学生和制订教学进度计划。(1)钻研教材,包括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 的参考书。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科书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教师备 课首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就是要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然后,要细读教科书,对每 一课时要讲的内容、实验和习题要按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安排。除此之外,阅读参考资料也 很重要,教师应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2)了解 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在此 基础上,还应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 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入课时计划。(3)制订教学进度计划,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 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等。任何教师上课前都应该写课时计划。课时计划 标志着课前的准备,也是上课时的备忘录。综上所述,备考除了钻研教材,同样可以通过 研究学生及设计教法等方面进行,所以此题选择 A 选项。 17.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缪”,提出了在学 习中不仅要“闻之更要见之,才能“博而不谬”,这段阐述体现了教育学中的哪项原则 (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科学性原则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 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题干中荀子的这句话是指在学习的时候需要增强学 生学习的直观感受,把“听说”和“看”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体现的是直观性原则。直观 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 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选项 B,启发性 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 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 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选项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 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选项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既要 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