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0下半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doc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资料共3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require real-time pro
Tool for defining activities is (73).
Changes often happen in (74).
2010 下半年信息系统监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上午卷 (1) 可组成 BI (商业智能)系统。 (1) A.数据仓库、OLTP 和神经网络 B.数据仓库、OLAP 和数据挖掘 C.数据库、OLTP 和数据挖掘 D.数据库、MIS 和 DSS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对商业智能概念的理解。 商业智能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 决策的工具。这里所谈的数据包括来自企业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应 商等来自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以及来自企业所处的其他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 而商业智能能够辅助的业务经营决策,既可以是操作层的,也可以是战术层和战略层的决策。 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等技术。 选项 A 中的 OLTP,即联机事务处理(关系型数据库),是数据库的基础;神经网络仅作为数 据挖掘的一种技术,不能完全代表或取代其在 BI 系统中的作用;数据库是为捕获数据而设 计,数据仓库是为分析数据而设计,数据仓库面向主题通过模型对库中数据进行分析,提供 智能支持;MIS (管理信息系统)和 DSS (决策支持系统)是信息系统的表现形式,不作为 商业智能系统的组成部分,故 A、C、D 均错误。 (2)是系统建模的替代方法,是可选的系统设计方法,经常用于系统开发项目中,特别 是用户难以陈述或者可视化业务需求时。 (2)A.设计用例 B.数据建模 C.结构化功能需求 D.建立原型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査考生对系统开发方法适用条件的把握。 原型化设计方法比较适合于用户需求不清、用户难以陈述或者可视化业务需求时。选项 A,设计用例较常用于系统测试;选项 B,数据建模是系统设计时选用的基本工具; 选项 C, 结构化功能需求作为软件工程中最早出现的开发方法,通常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 特别适用于需求确定的简单项目。 面向对象开发技术中,对象定义为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对象之间通过 (3)执行有关操作。
(3)A.信息共享 B.调用 C.继承 D.消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面向对象方法所涉及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对象+分类+继承+通过消息的通信。其中消息指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构 造,对象间通过消息的传递/通信去执行某些活动;继承是父类对象与子类之间共享数据和 方法的机制,是一种关系的体现;调用通常用于表示将程序的执行交给其他代码段。 (4)技术利用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把程序中正在使用的部分数据或代码存放在特殊的存 储器中,以提髙系统的性能。 (4)A.缓存 B.虚拟存储 C.RAID D.DMA 【答案】A 【解析】 内存主要用来存放机器当前运行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以便向 CPU 提供信息,而 RAID (磁盘阵列)是由多台磁盘存储器组成的一个快速、大容量、高可靠的外存子系统,因此答 案 C 错误。DMA (直接内存存取)主要负责数据在内存与 I/O 设备间的直接传送,故 C 错;而 虚拟存储则属于硬盘的一部分,不属于内存范畴。因此答案选 A。 (5)基准程序规范用于评价计算机在事务处理、数据处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 (5)A.Linpack B.SPEC C.TPC D.MFLOPS 【答案】C 【解析】 性能评测分为“评估”和“测试”两类方法。其中,测试是用基准测试程序来度量计算 机的性能;评估基本上是基于一些原始数据进行推算,典型的有:MIPS、MFLOPS,数据处理 速率 PDR、综合理论性能 CTP 等,其中: • Linpack (Fortran 语言写成)基准程序运行的是实际使用程序,比理论峰值更能反映系 统的性能。 • SPEC,以 95 为例,由两组基准测试程序组成,SPEC 95 对计算机性能的测试有两种不同的 方法:速度测试和吞吐量或速度测试,其两种性能输出活动为:将处理后形成的信息传递给 人或需要此信息的活动。 • TPC 基准程序规范用于评价在联机事务处理(OLTP)环境下的数据库和硬件的性能,不同
系统之间用性能价格比进行比较。 • MFLOPS 仅仅能用来衡量机器浮点操作的性能,而不能体现机器的整体性能。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分别对应的网络连接设备是(6)。 (6)A.路由器、网桥、网关 B.路由器、网关、网桥 C.网桥、路由器、网关 D.网关、路由器、网桥 【答案】C 【解析】 OSI 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 1〜7 层,分别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常用的网络设包括: •中继器(Repeater)工作在物理层,用于互连相同类型的网络。中继器的作用是对电缆上传 输的数据信号进行再生放大,再转发到其他电缆上,从而延长信号的传输距离,扩展局域网 网段的长度。 •网桥(Bridge)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用于互连相似的网络。网桥的作用是将数据帧从一个网 络段转发到另一个网络段,使得多个网络段在逻辑上看起来是一个网络。 •路由器(Router)工作在网络层,用于互连不同类型的网络。使用路由器互联网络的最大特 点是:各互连子网仍保持各自独立,每个子网可以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和网络协 议,网络结构层次分明。 •网关(Gateway)工作在网络层以上的高层,其基本功能是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的互连。这里, “不同”是指它们的物理网络和高层协议都不一样,因此,网关一般须提供不同的网络协议 之间的相互转换。 一台 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的节点主机要与 SNA 网中的一台大型机通信,那么用来互 联的设备应该选择(7)。 (7)A.网桥 B.路由器 C.中继器 D.网关 【答案】D 【解析】 SNA 是 IBM 公司开发的网络体系结构,在 IBM 公司的主机环境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 来说,SNA 主要是 IBM 公司的大型机(ES/9000、S/390 等)和中型机(AS/400)的主要联网
协议。SNA 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封闭性,它是 IBM 公司开发的专有协议。如果存在某一处于 NT 网下的 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的节点主机,则需要设备实现不同网络协议的互连,而网 关一般须提供不同的网络协议之间的相互转换。 (8)协议对在网络中传送的数据进行分组和路由,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 节点,该协议与 OSI/RM 模型中的(9)层对应,同层协议还包括(10)。 (8)A.SMTP (9)A.会话 (10)A.SNTP 【答案】C D C 【解析】 B.TCP B.传输 B.UDP C.IP D.IEEE 802.3 C.数据链路 D.网络 C.ARP D.FTP OSI 七层网络模型由下至上为 1〜7 层: •应用层负责确定通信对象,并确保由足够的资源用于通信。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编码、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正常工作。这一层将进行程序语言与机器语 言间的转化。数据的压缩、解压,加密、解密都发生在这一层。这一层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 将数据处理为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表示层协议的 代表包括:ASCII, ASN.l,JPEG, MPEG 等。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控制会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Simplex)、半双工 (Halfduplex)、全双工(Full duplex)三种通信模式的服务。NFS,RPC,X Windows 等都 工作在这一层。 •传输层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的,到了这一 层 开 始 被 分 割 , 这 一 层 分 割 后 的 数 据 被 称 为 段 ( Segment) 。 三 次 握 手 (Three-way handshake ),面向连接(Connection-Oriented )或非面向连接(Connectionless-Oriented) 的服务,流控(Flow control)等都发生在这一层。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 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传输层提供了主机应用程序进程之间的端到端 的服务,常用协议包括 SPX、TCP 等。 •网络层负责管理网络地址,定位设备,决定路由。我们所熟知的 IP 地址和路由器就是工作 在这一层。上层的数据段在这一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包(Packet), 包有两种,一种叫做 用户数据包(Datapackets),是上层传下来的用户数据;另一种叫路由更新包(Route update packets),是直接由路由器发出来的,用来和其 他路由器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网络层提
供路由和寻址的功能,使两终端系统能够互连且决定最佳路径,并具有一定的拥塞控制和流 量控制的能力。TCP/IP 协议体系中的网络层功能由 IP 协议规定和实现,故又称 IP 层。具 有网络层功能的协议:IP、IPX、X.25、ARP、RARP、ICMP 等。 •数据链路层负责准备物理传输、CRC 校验、错误通知、网络拓扑、流控等。我们所熟知的 MAC 地址和交换机都工作在这一层。上层传下来的包在这一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顿(Frame)。 •物理层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链路,负责将数据以比特流的方式发送、接收,为了实现比特 流的传输,物理层必须解决传输介质、信道类型、数据与信号之间的转换、信号传输中的衰 减和噪音等问题。 能够支持突发通信流量的广域网协议是(11)。 (11)A.专线 B.X.25 C.帧中继 D.IEEE 802.11 【答案】C 【解析】 802.11 是 IEEE 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 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X.25 多年来一直作为用户网和分组交换网络之间的接口标 准,是公用数据网络上终端以分组形式进行操作的数据终端设备和数据电路终端设备的接 口,X.25 协议是一种同步传输协议,支持纠错和诊错;帧中继是 X.25 分组交换网的改进, 以虚电路的方式工作,较之原始的 X.25,能够支持突发通信流量。 下列关于客户/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12)。 (12)A.一个局域网上至少有一台服务器,专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和服务 B.现行的本类操作系统包括 UNIX、Linux 等服务器版 C.相对于支持远程终端-主机模式的操作系统更便于使用 D.可使任一台计算机的资源都被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共享 【答案】D 【解析】 客户/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仅允许服务器端资源被网络上其他计算机共享。 利用有线电视总线式同轴电缆将用户接入网络的技术是(13)。 (13)A.PSTN 接入 B.ADSL 接入 C.HFC 接入 D.ISDN 接入
【答案】C 【解析】 PSTN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是使用时间最长的网络 接入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数据传送,尽管速度较慢,还要占用一条电话线,但设备简单, 使用方便,故仍然是目前许多个人用户的一种主要通信方式。 ADSL 作为 DSL 接入方式的一种,是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还包括 HDSL、 SDSL、VDSL 和 RADSL 等。 HFC 即 Hybrid Fiber-Coaxial 的缩写,是光纤和同轴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网络。HFC 通常由光 纤干线、同轴电缆支线和用户配线网络三部分组成,从有线电视台出来的节目信号先变成光 信号在干线上传输;到用户区域后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分配器分配后通过同轴电缆送 到用户。 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是一个数字电话网络 国际标准,是一种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系统。它通过普通的铜缆以更高的速率和质量传输语 音和数据。ISDN 是欧洲普及的电话网络形式。GSM 移动电话标准也可以基于 ISDN 传输数据。 在交换机测试过程中,需要建立 VLAN 进行测试的是(14)。 ①VLAN 配置测试②访问控制列表测试③冗余切换测试 (14)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答案】D 【解析】 冗余切换测试的对象通常是在真实网络环境下对网络设备及数据传输进行监控和测试, 因此无需建立虚拟网络。 网络延时测试是指测试网络系统在负载条件下转发数据包所需要的时间》对于直通设 备,延时是指(15)的时间间隔。 (15)A.从输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的时刻到输出帧的第一个比特出现在输 出端口上的时刻 B.从输入帧的第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的时刻到输出帧的第一个比特出现在输出 端口上的时刻 C.从输入帧的第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的时刻到输出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出现在输
出端口上的时刻 D.从输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的时刻到输出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出现在 输出端口上的时刻 【答案】B 【解析】 延时测试是指测量系统在有负载条件下转发数据包所需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生成 100%的负载(或者按测试设置中规定的比例)。在测试过程中,测量每对端口上的每一个包 的延时。对于存储转发设备来说,测量的延时是指从输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的 时刻到输出帧的第一个比特出现在输出端口上的时刻;对于直通式设备来说,延时是指从输 入帧的第一个比特到达输入端口的时刻到输出帧的第一个比特出现在输出端口上的时刻。 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或机架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6)米。 (16)A.1 B.2.6 C.1.5 D.1.2 【答案】A 【解析】 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规定: •用于搬运设备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1.5m; •面对面布置的机柜或机架正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1.2m; •背对背布置的机柜或机架背面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1m; •当需要在机柜侧面维修测试时,机柜与机柜、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1.2m; •成行排列的机柜,其长度超过 6m 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 过 15m 时,在两个出口通道之间还应增加出口通道;出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1m, 局部可 为 0.8m。 隐蔽工程施工中,正确的做法是(17). (17)A.暗管的弯转角度应小于 90° B.待管内穿线工程完成后,清理管内杂物和积水,并开始进行地面工程 C.管道明敷时必须弹线 D.线管进入箱体时,宜采用上进线方式 【答案】C
【解析】 隐蔽工程在管道安装过程中,要求管道明敷时必须弹线,以保证管路横平竖直;暗管的 转弯角度应大于 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两个,并不应有“S”、“Z”弯 出现。在管内穿线时,线管进入箱体宜采用下进线或者设置防水弯的方式避免箱体进水,且 穿线宜在建筑物的抹灰、装修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入导线前,应将管子中的积水及 杂物清除干净。 暗埋管路连接应采用(18)。 (18)A.丝扣连接 B.压扣式管连接 C.水泥浇筑 D.焊接 【答案】D 【解析】 管路敷设前应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内侧有无毛刺。明敷管路连接应釆用丝扣连接或压扣 式管连接;暗埋管应采用焊接。 下列关于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19)。 (19)A.所选用的配线电缆、连接硬件、跳线、连接线等类型必须相一致 B.釆用屏蔽系统时,全系统必须都按屏蔽设计 C.配线子系统的配线电缆或光缆长度不应超过 90m D.电话用户采用振铃电流时,可与计算机网络在一根对绞电缆中一起使用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T50311—2000)中对于综合布线 电缆与电力电缆的间距要求,电话用户采用振铃电流时,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在一根对绞电缆 中一起使用 如果 380V 电力电缆(承载功率<2kV.A),与综合布线电缆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 度<10m,则两条电缆间最小敷设间距为(20)mm。 (20)A.10 B.70 C.80 D.30 【答案】A 【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