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北京东城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北京东城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运用 1. 看拼音写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zhú jiàn lín shí chè huàn bó dòu téng yún jià wù shǒu wǔ zú dǎo 【 答 案 】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逐、渐、撤、搏、腾、雾、舞、 蹈”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破绽.(zhàn) 当即.(jí) 琳.(lín)琅 骨髓.(suǐ) B. 模.(mó)范 崛.(jué)起 轧.(yā)死 肇.(zhào)事 C. 潜.(qián)水 花卉.(huī) 纪.昌(jǐ) 奔.流不息(bèn)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要求我们注重实际与积累。
A 读音均正确。 B“轧死”的“轧”读音错误,应读作“yà”。 C“花卉”的“卉”读音错误,应读作“huì”;“奔流不息”的“奔”读音错误,应读作“b ēn”。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暮色 严历 租界 人烟稀少 B. 浇灌 模仿 妄想 随遇而安 C. 既使 富饶 淌血 闻明世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要求学生注重识记与积累。 A 严历——严厉 B 书写正确 C 既使——即使;闻明世界——闻名世界 4. 根据拼音选择合适的字组成词语,正确..的是( ) B. 忠 C. 终 D. 衷 精 zhōng 报国 A. 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作答时要结合给出的拼音及相关词语,辨析字形。“精 忠报国”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注意“忠”是上下结构的汉字。 5. “秉公.执法”这个词语中“公”的意思..是( ) A. 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 B. 公平,公道 C.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大多数适用的 D. 让大家知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辨析,可以结合词语的意思理解、辨析字义。“秉公执法” 指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执行法令、法律。“公”解释为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大 多数适用的。 6. 下列词语中的“理”与“理所当然”的“理”意思相同的是( ) B. 条理 C. 总理 D. 道理 A. 心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词语意思的掌握需要学生平时多加积累课内外字词,明 确其字音、字形、释义以及用法。本题中“理所当然”的意思为“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为 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故“理”的意思即为“道理;事理”,与 D 相同, 故选 D。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 A. 梅兰芳蓄须的举动表现出他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 B. 小明第一次当众讲故事,讲得很精彩,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C. 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 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A.志存高远:的意思为追求远大的理想及对事业上的抱负、追求卓越等。使用正确。 B.热泪盈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使用错误。 C.足智多谋:意思是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使用正确。 8. 下列词语,理解正确的是( ) A. 破天荒:指遇事不用大惊小怪。 B. 开绿灯:指遭到拒绝。 C. 青史留名:指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要求我们注重识记与积累。 破天荒: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 开绿灯:开亮绿色的信号灯,表示准予通行。比喻允许或不禁止 “名留青史”解释正确。 9. 根据意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苏轼《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从正 面、侧面等各处看庐山,因为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的样子也不尽相同。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 我身处庐山之中的道理。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就像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诗人李清照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 ①. 横看成岭侧成峰 ②. 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 不识庐山真面目 ④. 只缘身在此山中 ⑤. 尺有所短 ⑥. 寸有所长 ⑦. 敬佩英雄,不原做亡国奴、忧 国忧民的爱国 【解析】 【分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名句的背默情况,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 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了庐山 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 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 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 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 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 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
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本题出自课内的背诵积累。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她在晚年金人入侵时所写,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 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 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 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表达的是自己敬佩英雄,不甘做亡国奴而忧国忧民、 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第二部分 理解·感悟 阅读短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雪 ①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 漂漂)洒洒,可爱(级 极)了。 ②雪花是美丽的。它洁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太空徐徐 降(xiáng jiàng)落。雪花是奇异的。每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它们既有共 同之处,又各具风姿。有的像明亮的小星星,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 的像张开的六把小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shèng shēng)收。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 案的收集者,他们用毕生的精力,拍下了数千张雪花的照片,竟未发现完全一样的雪花图案。 ③瑞雪是宝贵的。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又能湿润土壤(rǎng),使庄稼有充足的 水分;它还会有很多氮的化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所以人们总说“瑞雪兆丰年”。 10. 用“\”划掉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11. 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 的精力 降低( )的雪花 ( )的图案 ( ) 湿润( ) 瑞雪( ) ) 12. 短文是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雪花的可爱。 13. 在短文中用“_______________”画出描写雪花的一个比喻句。 14. 短文的写作顺序是( )
A.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B. 按照不同方面 C. 先分述后总述 15. 为什么人们会说“瑞雪兆丰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漂漂 级 xiáng shēng 11. ①. 飘飘洒洒 ②. 精美 ③. 毕生 ④. 土温 ⑤. 土壤 ⑥. 兆丰年 12. ①. 美丽 ②. 宝贵 13. 它洁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太空徐徐降落。 14. B 15. 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又能湿润土壤,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它还会有很多氮的化 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划掉不正确的字或读音。飘飘洒洒:指冬天下雪的时候,雪花漫天飞舞的样子。 故划去“漂漂”。极了:顶端,最高点。故划去“级”。降:[jiàng]落下(跟“升”相对): 降落。[xiáng]投降:投降。故划去“xiáng”。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看不过来)。故划去“shēng”。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认真读文,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即可。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信息的筛选。从“雪花是美丽的。瑞雪是宝贵的”可知答案。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 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 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故文中的比喻句为“它 洁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太空徐徐降落。”把“雪花”比作 了“白莲”。 “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有的像明亮的小星星,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 形的花瓣,有的像张开的六把小伞……”把“雪花”比作“星星”“衣针”“花瓣”“小伞”。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从“雪花是美丽的。瑞雪是宝贵的”可知,作者是按照 不同方面来描写的。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内容的理解。从“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又能湿润土壤,使庄稼有充足的 水分:它还会有很多氮的化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所以人们总说‘瑞雪兆丰年’”可知答 案。 阅读理解 两碗面 ①早上,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 儿子:“吃哪一碗?”“有蛋的那一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爸吃那一碗有蛋的吧!” 父亲说,“孔融 7 岁让梨。你 10 岁了,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 我是 我 不让 儿子态度坚决地说。“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 了一半。“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但 是,他的碗底竟然有两个荷包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 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儿子一脸羞愧。 ②一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不后悔?” “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 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③第三次,父亲又做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父亲问儿 子:“吃哪一碗?”“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 状。“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一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面也藏着荷包蛋。“不 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 16. 请给短文第①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17. 请你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告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重心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父亲借用“孔融让梨”这一典故的用意是( ) A. 教育儿子像孔融一样学会让“面”。 B. 教育儿子学习孔融的谦让精神,不要贪便宜。 C. 教育儿子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要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一点小利。 20.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你吃亏!”爸爸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你对“占便宜” “吃亏”又是怎么理解的呢?请结合生活中的事情来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6. “,,!” 17. ①. 警告劝诫 ②. 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情谊深长 18. 不想占便宜的人,难道生活会让你吃亏吗? 19. B 20. 生活中不要贪小便宜,也不要想着占别人便宜,否则可能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会吃大 亏;要大度地对待生活,这样生活才会对你大度。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理解能力,能准确的给句子加标点。 分析文中句子是人物的语言,需要用引号引起来,中间停顿用逗号隔开,表达了儿子坚决的 态度,结尾用感叹号。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解释即可。 告诫:本意指警告劝诫。词语出现在句子“父亲指着碗里的两个荷包蛋告诫儿子。”意思是 父亲用碗里的两个荷包蛋来劝诫儿子。 语重心长:本意指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情谊深长,词语出现在句子“父亲语重心长地对儿子 说。”意思是父亲话语恳切的对儿子说话。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感叹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感叹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 次,加语气词;最后,感叹号变问号。
分享到:
收藏